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城》讲述的是翠翠母女的爱情悲剧,它在对传统文化下牧歌生活与人性之美的描述中,指出翠翠母亲的爱情悲剧根源是湘西民族文化与汉家传统儒家文化的矛盾冲突,而翠翠的爱情悲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冲突的结果。她们的悲剧是由不同文化矛盾冲突所致,沈从文在对母女二人命运的描述中,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鲁迅名作《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内涵 ,进行文化心理的解读 ,着重说明儒释道三者所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地积淀为民族文化心理 ,是促使祥林嫂在极度恐惧中走向死亡的悲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为背景,勾勒出毛泽东从系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成功地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轮廓,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缺憾是导致毛泽东晚年历史性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情的方式、情的哲学文化内涵、主要是情的文化人格模式的悲剧性之论述,领悟<红楼梦>的悲剧其本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中国封建女性放在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通过贯穿于传统文化始终的儒教与女教对女性的禁锢,阐述了中国女性悲剧的血泪历史及其精神的异化。从而说明了女性解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艰巨性。  相似文献   

6.
历来学者对《伤逝》爱情悲剧进行文化上的探讨时,常将其归结为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对现代西方外来文化的单向度的扼杀,而没有看到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因子残杀的痕迹。这种解读事实上有对民族文化失之自信的嫌疑,同时也失之学者的理性、审慎和辩证,它的实质是立足于中西文化的对撞与冲突,而没有立足于中西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的角度来做深入拓展。而《伤逝》爱情悲剧是因为主人公们存在多层面的中西文化的彼此残杀,从理论上探讨中西合璧式的美满家庭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和具体的重审做一点抛砖引玉的先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结局成因研究,大都归结为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审美理想、儒家的诗教原则乃至于古代中国现实中缺少和不欣赏激烈尖锐的悲剧冲突的联系。其实发达而酷烈的、充满悲剧性的中国古代复仇文化,或许是更直接的原因,这一点在复仇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古代复仇悲剧上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悲剧作品,即使是悲剧作品也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告终。鲁迅生活在积弊已久的中国,深感传统文化中的圆满意识对中国人思想的麻痹。鲁迅在其小说中竭力撕毁传统文化中虚假圆满的面具,以期达到拯救国民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东亚朝贡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今天,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价值不容忽视,它是民族凝聚力增强的基础,是文化交往和文化输出的闪光点,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最好诠释。因此,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张力,对提升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从继承、革新传统文化中悲剧意识的角度,《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红楼梦》所写“家亡人散”是对传统文化“家国同构”模式的怀疑和否定。从“屈原模式”到“贾宝玉模式”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悲剧意识的升华.《红楼梦》的恋爱悲剧模式革新了传统的以礼节情的恋爱悲剧模式.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对传统的“游”悲剧意识及天道悲剧意识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曹雪芹原著消解了传统文化对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  相似文献   

11.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作为人类宏大文化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具有持久的震撼力和极深的文化意义。而根植于悲剧土壤中的悲剧意识形式,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又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却孕育出了异质的悲剧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即中国的"柔"性悲剧意识和日本的"刚"性悲剧意识。这种差异与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自司马迁写《刺客列传》以来 ,荆轲形象一直是大多数朝代文人们的热门题材。 2 0世纪与 2 1世纪之交 ,中国再次掀起荆轲热 ,则是非理性时代特有的文化与艺术需求。反观历史 ,荆轲热的时期 ,莫不是非理性主义高扬的时期 ,同时也是一个和平雍容的时代。荆轲的本质是属于悲剧的 ,而悲剧的本质又总以激情为基础或标志。荆轲形象原本并没有多大变化 ,而透过荆轲 ,则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悲剧化过程中的特殊文化变化。它折射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变迁 ,也成为泛悲剧时代的另一类文化范本  相似文献   

13.
任何先进文化的构建都有其哲学的基础和支撑。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神实质 ,如果说宏扬传统文化是构建当代先进文化的历史前提 ,那么宏扬传统哲学也就成为构建当代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同时 ,只有对传统哲学进行甄别和选择 ,才能真正推进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小城三月》以悠扬婉转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翠姨与"我"的堂兄的爱情悲剧既是性格悲剧,更是新旧文化冲突所导致的悲剧,是生命之花在"五四"新文化春风的吹拂下灿然绽放、却又在传统文化的重重裹挟下悄然萎谢的悲剧。这悲剧凝聚着萧红自身深切的生命体验与深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自司马迁写<刺客列传>以来,荆轲形象一直是大多数朝代文人们的热门题材.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中国再次掀起荆轲热,则是非理性时代特有的文化与艺术需求.反观历史,荆轲热的时期,莫不是非理性主义高扬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和平雍容的时代.荆轲的本质是属于悲剧的,而悲剧的本质又总以激情为基础或标志.荆轲形象原本并没有多大变化,而透过荆轲,则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悲剧化过程中的特殊文化变化.它折射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变迁,也成为泛悲剧时代的另一类文化范本.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习俗有其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影响.生活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苗族女性,继承了苗族传统文化的美德,但同时也受到了传统陋习、封建宗法制思想、神巫文化等传统文化习俗的束缚,无力走出经典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意义治疗学"虽是以犹太教、耶教传统为主流的西方特定文化背景与开创者独特的生命体验相结合的产物,但其理论基础带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其指导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符合中国传统思维的习惯。具体而言:一是意义治疗学认为"人生意义"主要包括创造意义的价值、体验意义的价值、态度意义的价值,此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正命立命、真常心性"归属于一种体认;二是意义治疗学通过对"态度价值"的挖掘窥见了人的三重悲剧,与佛教所谓"四圣谛、三法印"有会通之处;三是意义治疗学关于"意志自由"的说法,与佛学的"业力业报论"及儒学的"本心本性论"具有惊人一致性。从"意义治疗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衔接关系,这种文化上的探讨将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及医疗救助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19.
审美中心主义在西方传统审美文化中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至19世纪中后期审丑文化在西方才开始真正崛起。审丑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崛起于中国当代的审丑文化更自具独特价值内涵,因其关涉现实的基本审美态度和行为,对之进行价值学分析便很有必要。审丑文化的积极价值有:情感解放功能、严肃的政治学内涵、对传统审美文化专制性的反抗和对当代资本美学运作方式的凸显。审丑文化消极价值一是它会严重消解丑自身所蕴含的悲剧特质,二是过于强调审丑会阻碍人精神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关心的是由悲剧精神引起的中西文化传统比较的问题,或者说是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追问中国文化的独特品质与其起源。悲剧精神根源于人类的生命意识和原始的生命活动中,它是人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困境的应战和超越。悲剧精神在中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西方文化的悲剧意识深刻彻底;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则浮泛且留有余地,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