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新中国文学50年研讨会于1998年11月9日至13日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着“新中国文学50年”的总主题,就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进、经验与教训,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对新中国文学50年的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正> 1991年12月24至27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在南国花城广州召.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从事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人员、著名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大会的中心议题“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沦.学会会长,八十高龄的老作家姚雪垠出席了这次大会,并结合自己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的创作,做了弘杨民族文化的讲话.香港作家曾敏之也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讲述了港台文学的现状.与会者就有关当代文学与民族传统、当代文学与社会变革、当代文学自身的继承与革新以及台港澳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文学研讨会暨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议"于2009年6月6日—8日在江苏淮安召开。会议由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与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经济一体化浪潮汹涌而来,网络文化席卷全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多重深刻背景下,新世纪文学将走向哪里?为此,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2月1日至3日在宜宾市联合召开了“新世纪文学走势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2000年会”。来自川渝两地50名专家学者围绕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新世纪文学的走势当代文化工业的兴起和大众文化霸权的确立,颠覆了包括纯文学在内的精英文化的传统中心地位,大众娱乐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文化生成方式,而文学却日趋边缘化,…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于1989年10月25日至28日在淄川召开了“中国当代文学40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中国当代文学40年进行反思,与会代表围绕着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文论、文学创作4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对文学发展的展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运动密切相关,有的学者认为,“文革”前的十七年是文学自觉地为政治服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文学以正面歌颂为主,是朱老忠、杨子荣、梁生宝的时代,是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三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张志忠 《齐鲁学刊》2022,(2):143-16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张志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变革经验”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发展所做的一个抽样研究,该项目结项成果“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9种)以莫言的文学创新道路为中心,揭示其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内在联系,全方位拓展了莫言研究空间,深化了对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进程的研究,有助于世界进一步了解莫言等中国作家。世界性与本土性的文化交汇、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进一步助推,是莫言创作变革创新的内在条件,也是他走向世界、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原因。今年是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周年,丛书出版对纪念莫言先生获奖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以“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为契点,探讨莫言文学道路的发展与流变,分享莫言创作与中国文学变革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 1987年10月20日至24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在山东邹县召开了改革与文学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近百人,提交论文数十篇。会上评选出优秀论文十七篇并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会上围绕改革文学的现状和历史走向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有的同志认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成绩卓著,乔厂长、李向南等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今后应该多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文学研讨会暨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议"于2009年6月6日-8日在江苏淮安召开.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于5月8日至10日召开了我省首届现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现将此次讨论的主要内容概述于下。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以“五四”运动为起点而拉开帷幕的。新文学运动是中西方文化激烈撞击下的产物,由于鸦片战争后特定的中国社会环境,决定了“五四”文学传统的多元内涵和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研究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对“文革”文学的研究,尽管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已有了一些扎实的成绩,但相对于“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的研究相对于我们应该对其所达到的目标,都还有不少难尽人意之处,显得有些薄弱.在“文革”结束二十年之际,在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某些史料又不断披露以后,为了进一步认识“文革”文学的现象和本质,从而对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化有更深的研讨,本刊在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在本期开办专栏,笔谈“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  相似文献   

12.
学苑花絮     
“2007年中国.汉中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召开2007年8月5日至8月7日,“2007年中国.汉中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召开。这次会议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陕西理工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出席这次大会的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的学者近百人,大会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这次研讨会把司马迁及《史记》研究与汉中文化结合起来,力求挖掘《史记》的综合价值与汉中的地域特色。这次会议主要从思想、文学、历史地理与汉中文化诸方面对司马迁及《史记》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涉及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哲学思想、“司马精神”以及…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文学应包括大陆文学、台湾文学及香港与澳门文学三个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是19世纪末开始、至今尚未结束的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漫长而又曲折历程中一个短暂而特殊的阶段。文学史写作应避免“历史补缺主义”、“历史混合主义”、庸俗技术主义的倾向,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考察,以求准确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历史特征。中国当代文学史走了一条“之”字形的复杂道路,有三个贯穿始终、影响巨大的问题,分别为:文学工具化与文学自觉,文学的“民族情结”与文学的世界眼光和启蒙意识,作家的精神状态与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4.
“宁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始于社会主义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以其饱经沧桑和忧患之后的慷慨悲歌征服了大江南北。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不仅提升了宁夏文学总体的创作水平,也为宁夏文学在中国文坛赢得了美好声誉。进入20世纪90年代,宁夏文学在略事犹豫和徘徊之后,终于在新世纪前后,再次向中国文坛奉献了“宁夏青年作家群”。这一创作群体的崛起,不仅给新世纪前后的中国文学界吹来一股清新怡人的创作之风,而且,这一与广阔深厚的中国古老土地和“中国经验”血脉相连,并因此取得了不凡文学业绩的青年创作群体的成功,也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于偏远地区的文学创作事业,只要领导得法,调动有方,是可以走在全国前列的。  相似文献   

15.
<正> 1991年4月23日至27日,中国鲁迅研究会、山东鲁迅研究会、济南市文化局与曲阜师范大学在曲阜联合举办“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集历史、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学者于一堂,别开生面、气氛融洽热烈,开创了学术研究的新局面。现将有关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鲁迅的“批孔”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几代学人为建立和发展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科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乃至毕生心血。特别是新时期以来 ,这一学科得思想解放、拨乱反正风气之先 ,学术开拓异常活跃 ,成就卓然 ,成为我国文学研究之翘楚。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以“五四”为精神内核的中国现代文学再一次面临着“退出当代”、“剥离于当代”的运作 ,这种情形逼使我们不得不对中国现代文学概念和外延的模糊性 (例如 ,与“当代文学”概念之间的模糊性 )作更进一步的学术思考。此前 ,曾有围绕着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关系展开的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人们亟待对20世纪风云变幻的文学艺术进行概括和总结,并预测其21世纪的态势,规划其发展。为此,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1999年11月6日至7日在成都联合召开了“回顾与展望:四川文学五十年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99年会”。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专家、学者、教授、作家近100人参加了研讨。与会代表围绕中心议题,在百年之交、千年之交和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的特殊视野中,回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是20世纪四川(包括19…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于1988年10月在无锡召开。会议讨论了近几年我国文学发展的态势和世界华文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前者是这次年会讨论的热点。有同志认为,当前的文坛现状是“疲软”,它在人们心中造成的是“痛苦”。认为,新时期文学从70年代80年代之交的辉煌起点,经过80年代中期的繁荣,已在近两年滑下了低谷,挣扎在痛苦的、难以维系的困境中。两相对比,前期的辉煌是因为它在思想上的锐气与真诚,以及相同于“五四”民主科学精神的内在气质。这种难忘的文学现象,不能用“轰动效应”一笔抹煞。文学不单纯追求“轰动效应”,但至少不能回避惨淡的现实。而当前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综述杨政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于1993年11月22日至25日在潍坊市召开。近80名专家、学者、作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改革大潮与九十年代文学”这一中心主题,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一...  相似文献   

20.
<正> 1987年7月27日至31日,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在河北承德召开。围绕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道路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同志回顾了新时期文学十年历程认为,新时期十年文学的发展,已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但是,新时期文学尚未进入它的成熟期,理由是:第一,这一时期尽管涌现出大批中青年文学新人,但还没有出现堪称民族骄傲的文学大师;第二,尽管发表或出版了数量很多的作品,但还没有出现史诗性的鸿篇巨著;第三,在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领域,尽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