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使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富人的钱袋,或者直接抨击中国富豪对慈善事业的吝啬。其实慈善活动绝不是富翁们的专利,政府责任和社会捐赠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当某些政府官员高调向社会宣称中国慈善捐赠总量2008年已达1000亿元.社会慈善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仿佛今年中国慈善捐赠的大增长挥手可见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在全球金融危机波引发实体经济衰退并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国际背景下。在2008年的两场巨大灾难导致中国慈善过度开发或者严重透支的本土背景下.中国的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是否应该严重地意识到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慈善捐赠的冬天是否即将来临?大家是否应该积极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慈善总会,英文译名为Jiangxi Charity Federation(缩写为JXCF),是由热心慈善事业的中国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参加的全省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主管单位为江西省民政厅,作为中华慈善总会的分会,接受民政厅和中华慈善总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按照国际惯例,此类社会团体属于NGO组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不是政府组织,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然而,在目前还需要依靠一定行政手段才能运转的中华慈善总会,其地位似乎有些尴尬。  相似文献   

4.
我国弱势群体构成复杂、需求多样,因此仅仅依靠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解决问题,需要发挥民间力量,多路径的对弱势人群予以扶持,尤其是发展慈善事业,建立慈善扶持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政府(政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和社会(社会领域)分别以不同机制发挥作用。国家以强制性作为行为依据,其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市场通过竞争提高效率,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则依靠互助与合作发挥其公共领域功能。福利多元化主张由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承担输送社会福利的责任,强调“分权”和“参与”。  相似文献   

6.
慈善救助在汉代取得重要发展,"裸捐"引人注目,事例很多,最突出的是汉武帝时的卜式多次捐财帮助国家守卫边境。西汉多有平时和荒年赈济贫穷宗族邻里的事项。自汉武帝时起,西汉统治者的慈善观发生变化,皇帝鼓励、褒扬吏民向贫民借贷,助民脱困。朝廷下诏举荐"有行义"者为官,终汉不辍,这是对行善好施的最大肯定。帝诏奖励帮助政府救灾的吏民,是汉代政府与民间慈善互动的表现。东汉散财救恤宗亲邻里的观念和行为十分盛行,有关"裸捐"的记载多于西汉,反映了东汉慈善救助思想和实践的发展。慈善思想是慈善行为的内生性动力,汉代行善去恶的慈善思想内容丰富,行善的目的是为了缓和贫富冲突、保障既得利益和保护家人。其认为行善不应讲求回报,要行善不懈;对于行善者,人不回报天报,不报己身报子孙。"赏善罚恶"是朝廷引导人们向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重视教民行义,富民劝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09,(18):17-20
企业和企业家历来是慈善的主体,他们手中的资源使得他们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慈善意识也大大增强.他们已经构成了中国慈善捐助的主力。  相似文献   

8.
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慈展会),折射出如企业家王石坦言的政府、企业和公益慈善三者更像是“象腿、牛腿和鸡腿”的现实和尴尬,也反映了一些草根公益慈善旺盛的生命力与真正公益慈善人才的不足。壹基金赠送给组委会一只水晶蝴蝶。希望慈展会能产生蝴蝶效应。在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眼里,或许蝴蝶效应已经显现。他认为慈展会的标志性意义就是政府、企业和公益慈善真正地紧密结合,齐心合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慈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优秀品质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成员对于慈善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着新的内涵。有人说,慈善是富人专属的活动;有人说,慈善就在我们身边。社会上总有很多企业明星的慈善行为,社会舆论对这些行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社会上慈善行为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2,(23):25-29
7月4—6日,全国老龄办群众工作处到广州、中山、深圳三地对基层村(社区)老年协会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显示,当前老年协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依靠政府推动。老年协会以自我管理为主,但必须要有协助管理。在资金来源问题上,必须调动社会力量,尝试引入慈善机制,建立财政定额补助、慈善捐助、购买服务三位一体的资金来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慈善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事,更是全人类的事。做慈善募捐不仅仅能体现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还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思想观和世界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他们的慈善募捐行为都代表着未来社会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在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从由党委政府“撑船”向由党委政府“掌舵”转变上取得突破。如同市场不是万灵的一样,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要变以往的“政府独揽”为“多方参与”,通过公共服务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寓社会管理于公共服务之中,使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从以行政管制为主转变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具体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慈善行为自从人类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就出现了,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下的不同社会形态中有着不同的特性与表征。从慈善活动和慈善捐赠的主体来看,现代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参与力度的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捐赠研究课题组于2000年,对上海市营业额前1000名排名中的503家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对中国企业的慈善与捐赠行为特征有了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14.
慈善意识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理解慈善的涵义是青少年树立慈善意识的前提,志愿服务则是他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最佳形式;能否产生慈善行为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家长的示范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最基本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工作被提升到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位置。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大量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将由社会组织承担,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向政府提出了以下三大要求:在社会组织和运动对社会治理过程的参与上,它要求政府促进而不是限制;在履行社会治理职能的行动方式上,它要求政府服务而不是控制;在与其它社会治理主体的关系模式上,它要求政府谋求合作而不是竞争。同样的,多元治理主体的平等、合作、多中心和网络化特征,内在的要求社会治理以公益和公德、信任和宽容、责任和契约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慈善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培养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现代慈善文化教育。在校园内进行的培养青少年现代慈善意识和行为的教育就是学校慈善文化教育。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爱心、感恩、利他和参与。  相似文献   

18.
吴妍  姚俭建 《社会学》2008,(1):29-34
作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在提升整个国家。的慈善水平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民营企业从事慈善行为具有三类心理动因:(1)利己基础上的利他;(2)互惠利他;(3)纯粹利他。运用法制、体制和机制的有效手段,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心理动因,是发展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黄伟 《科学发展》2023,(5):104-112
加强慈善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督促慈善组织按照章程开展慈善活动。严格执行慈善组织年报制度,落实“专项抽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慈善活动的查处惩戒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内部治理”四位一体的慈善事业综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非常数字     
81.89% ——中国为什么出现不了“比尔·盖茨”式的慈善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81.89%的被调查者认为“国情与文化”因素阻碍了慈善行为,这说明民众虽然认为中国富豪确实需要付出更大的善心和责任,但并没有片面指责中国富豪们“为富不仁”,而是看到了形成这种现象的不同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