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洪 《社区》2002,(16):30-31
宁要快乐的傻子,不要忧郁的天才。幸好闺女既不优秀,更不天才。要是她从小就成了韩寒那样的天才少年,被出版社的编辑和报社的记者烤熟了,再捧在手里吹着,放在嘴里啃着,快乐离她只怕有不止三重门了。造就出天才韩寒,是媒体的成功,父母的失败。我的教育方针:宁要快乐的傻子,不要忧郁的天才。望子成龙,万恶之源。望子成龙的父母,是一心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儿女的痛苦之上。闺女诞生前后,我也曾经望子成龙。当然,我还望子快乐。我是望子成龙加快乐。后来又想,这不是贪得无厌么?凭什么这样的好事要落在我头上?现实告诉我,想要成龙,就要牺牲孩子…  相似文献   

2.
韦钦国 《中华魂》2014,(12):54-54
正当下中国,很多家长都向孩子灌输一种所谓的成功教育观念——希望孩子长大后"当大官、发大财"。为了这一目标,不惜扼杀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指出,应倡导"超功利"的家庭教育每个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当总统,怎么可能?一个国家就一个总统。让孩子快乐地长大,长大后能  相似文献   

3.
正又到暑假时间,按理说,这是孩子们最期盼的假期,可是,现在很多孩子提起暑假却一脸的郁闷。原因就是,他们的暑假要么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所占满,要么就像笼中鸟似的被父母关在家里写作业,这不准动、那不准摸,一点自由都没有,找不到一点快乐。那么,我们的近邻日本,那里的孩子是如何过暑假?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感到不快乐?日本非常重视学生们的暑假生活,  相似文献   

4.
体验快乐     
上学的孩子,常常是多了些烦恼,少了些快乐。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该激发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充分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一、幽默之后,快乐无比如于永正老师在上《脱险记》中杂草被化学除草剂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4,(8):31-31
乐观者不长寿? 乐观外向型 这是一项最令人惊讶的发现:快乐型的人通常死得更早。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小时候被父母和老师认定为更快乐、更有幽默感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活得不如其他人长。  相似文献   

6.
治病保健康     
退休后我来到北京帮助女儿照看孩子。女儿在一家企业工作,从早忙到晚,所以外孙的学习生活都由我来负责。照顾孩子虽然很辛苦。但我却感受到充实和快乐。但这种惬意的生活突然在2003年6月13那一天的傍晚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7.
春的希望     
伴随着时光的脚步,我们走过了冬,又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那满眼的绿,那多彩的花,那快乐活泼的孩子……不知不觉中都被春天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孩子,轻轻告诉我,你幸福吗?"满以为衣食无忧、欢蹦乱跳的孩子,哪有不快乐、幸福的理儿,怎知大部分的孩子回答:"我不幸福,也不快乐!"更有甚者,别有一番愁绪在心头.  相似文献   

9.
庞椿盈 《21世纪》2009,(12):35-37
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相似文献   

10.
风靡世界的<哈里·波特>的出现,给世界各国的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也给中国的儿童文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是快乐?怎样从文学的角度给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在转变创作观念的同时,在创作实践中怎样真正实现"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玩"这样一个目标,从而真正回归儿童文学创作的本位,让儿童文学真正成为快乐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就在一批所谓“80后”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时,“90后”一词便已频频跃入人们的视线。“90后”是指一批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或许称他们为孩子更为恰当。“90后”说:上课、写作业、吃饭是人生三大痛苦。快乐,一个简单的字眼,却是许多“90后”孩子最感奢侈的东西。他们的童年没了许多父辈曾拥有的那些“掏鸟窝、穿新衣、吃雪糕”等简单的快乐,而他们的父母又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绞尽脑汁地规划着他们的未来,实施着深信不疑的教育方式,心甘情愿地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有家长也感叹:这代孩子的童年被提前消费了,小小年纪感受到的是成人世界的精神压力,他们的快乐显得是那么沉重。  相似文献   

12.
我上完书法课,回到家,孩子正愁眉苦脸写周记。母亲坐在床沿无奈地叹息着:“唉,坐那儿半天了。一个字也没写出,”一股无名火突突地从心底冒起。我居高临下、僻里叭啦地数落了一通孩子。“没出息!周记,不就是写你一周来最有趣、最快乐的事?比如、比如……”孩子抹起眼泪,我心里一惊:快乐?!他的快乐是什么?他有快乐吗?  相似文献   

13.
习得性无助与成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长期生活在被否定的环境中 ,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进而影响学生自信心及潜能的发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 ,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就会对自己有信心并不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艺术的根本,蕴涵着人文精神的评价观也应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关爱每一位儿童,充分尊重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本体地位。通过正确的课堂评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和成功的喜悦,最终享受到音乐的乐趣,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一画一思     
瓦村的快乐 西藏,瓦村。瓦村,隐匿在然乌湖畔,古朴得让人惊讶,就像这个孩子,一次次地在这根木头上跳来跳去。我不知道这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哄我开心,还是为了他自己开心。但都透着瓦村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章中林 《社区》2014,(25):55-55
如今,赏识教育、快乐教育被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但是惩罚依然是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棵树没有经过风雨,它就扎不牢根,一个孩子没经过惩罚,他就长不健康。适当地惩罚对孩子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让孩子找到做事的界限,成长的方向。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自我意识就会膨胀,为所欲为而没有规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和人交往,更不能适应社会。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惩罚孩子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六要”。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其自然规律,大人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个时期。阅读也是如此。女儿出生于2000年1月,出生时多难。在抚养她0—3岁的时间里,我害怕、苦涩多于快乐。因为担心她会耳聋  相似文献   

18.
无论成人或儿童,不可能总是快乐无忧的。所以,家长应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向快乐的方向转化。情绪是人在参与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由4种基本情绪构成:愤怒、恐惧、悲伤、快乐。这如同绘画中红、黄、蓝三原色,其不同的组合构成人的各种情绪状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恰当地表达3种不良的情绪。当孩子愤怒时 *坚持要求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当孩子生气时,鼓励他大声讲出来,并尽可能说出原因。*帮助孩子找到愤怒的原因。孩子有时需要成人的提示来回想自己生气的理由,如:“你是不是因为兵兵拿走了你的小汽车才对他发火?”  相似文献   

19.
罗日荣 《社区》2014,(32):15-15
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成功的家庭教育。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一生。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而曾国藩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完人。他们两人的教子之道或者能给予我们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此前,我们常常看到隔代抚养不利孩子的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由祖父母抚养照顾的孩子成长更快乐。因为与忙于工作的父母相比,祖父母有更多时间为孩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