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才常是近代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他一生最主要的活动是1900年在汉口领导自立军起义,因事败身亡。对自立军事件的性质,过去或认为是“反动的勤王运动”,或认为是“戊戌变法余波”,或认为“基本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因此对唐才常也有“反动”、“改良”和“革命”的不同评价。这些看法,大抵都是从事件与清廷的关系立论,而自立军事件和唐才常活动的意义并不能由此得到合理说明。我认为,只有围绕中国十九世纪末的时代中心问题—革命和改良的关系进行考察,才能作出对自立军事件和唐才常这个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反帝运动,是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主流。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更加疯狂,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出现了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这个高潮,包括爱国救亡的戊戌变法运动和反帝的义和团运动,也包括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资产阶级两次武装起义——自立军起义和惠州起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他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3.
整整100年前,1900年8月,在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的“自立军”起义。这次起义是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与维新运动不同,它试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结合起来,并且走着一条自下而上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走向革命的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领导人,就是早先在湖南维新运动中崭露头角并作出卓越贡献的湖南浏阳人唐才常。 (一) 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佛尘(也作丞、级丞),别号 。他…  相似文献   

4.
吴禄贞(1880年——1911年)湖北云梦人。早年留学日本,追随革命,对孙中山“尤倾倒备至”。1900年,自立军起义,吴禄贞受孙中山之命回国参加起义的筹备和领导工作。起义失败后返日本,继续求学。学成归国后,制定“以改换新军头脑为成事之根本”的革命方针,在湖北新军中“鼓吹革命,不遗余力”,为湖北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禄贞因此在湖北革命党人中享有崇高的威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曾打算拥戴吴禄贞为军政府都督,并派人与之联系,只是由于远水解不了近渴,才将黎元洪推举上台。总之,辛亥革命前,从吴禄贞开始其政治生涯之初,就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1903年“拒俄运动”之后,更成为革命的骨干分子之一,积极地从事革命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他长期匿身于清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也是1863年波兰抗俄大起义的一百二十周年。1863年波兰起义爆发后,马克思以极大的关注,密切注视起义的发展,并对起义寄予很大的希望。起义失败后,马克思仍然高度赞扬和评价波兰民族的这次革命行动,同时坚决抵制和批判了各种忽视和反对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错误言行,继续积极热情地支持波兰人民的革命斗争。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热情支持和高度评价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光辉思想和实践活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才常在湖南维新时就有了自立思想.戊戌政变后,他逐渐抛弃和平改良幻想,组织了自立军起义,但其纲领仍提勤王保皇老调.因此,对唐才常思想的评价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对唐才常的思想和自立军仅以保皇或革命来定性,不免片面.唐才常的思想既保留了保皇或勤王的旧痕迹,也开始具备了反清革命的新特征,总体上讲处于由改良到革命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7.
白朗起义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至1914年的白朗起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曾经横贯五省,沉重地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同时也支援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失败了,而起义军领导集团成员之间关系松散,各自为政,没有树立白朗权威性的领袖地位和统一领导,则是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就白朗起义领导集团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成为失败的重要原因诸问题,分别按起义初期,盛期和末期的阶段顺序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 义和团运动出现于1900年有它历史的必然性。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他们重新分割与争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过程中,中国成为重要目标。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国势日落千丈,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深重的国难激发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各阶级、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非奋发图强,抵抗外侮,无从挽救国家民族濒临灭亡的厄运。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898年发动了变法运动。1900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由不同阶级、阶层组织发动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自立军起义和惠州起义。尽管起事者之间在认识水平、具体目标和斗争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谢子长,名德元,安定人,一九二五年在北平加入共产党,自此即以共产主义为解放中国人民之道路,创农民运动讲习班,组农协会,领导人民参加反帝反军阀运动,人民因有谢青天之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子长起义于清涧,继参加渭南暴动,败不丧志,奔走西  相似文献   

10.
1911年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震撼了腐朽的清王朝。陈其美虽然没赶上这次起义,但他在起义失败后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在辛亥革命史上起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有幸得到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近滕邦康整理的、东京大学法学部近代日本法政史料中心所藏《井上雅二日记》及其卷末的有关记述.日记从明治三十三年五月到八月,对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前后的情况多有记叙,保存了许多重要资料.井上雅二(1877-1944年),日本兵库县人.1898年7月以东亚会干事身份来中国游历,在北京碰上戊戌政变发生,帮助王照和梁启超脱险出  相似文献   

12.
1911年4月27日(旧历3月29日)同盟会在广州的起义,又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是同盟会领导较大规模和惨淡经营的一次起义。在准备期中,同盟会几乎集合了全国会员的精英,作孤注的一掷,最后,和以往的起义一样,遭到了失败。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和清政府残酷的屠杀政策却激忿了全国的人心,使许多对清政府尚存在幻想的人,也下了最后的决心,走上反清的革命的道路。辛亥年(1911—1912)是清政府统治中国的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广西领导的龙州起义,和百色起义一样,都是在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指引下,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对国民党桂系军阀的严重威胁和对蒋介石在全国实行的白色恐怖进行了沉重的回击。虽然龙州起义失败了,但是它深刻表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是不可压服的。起义失败后保存下来的红八军部分队伍,  相似文献   

14.
赵圣涛 《理论界》2010,(10):109-111
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1796-1804年)的川楚陕五省白莲教起义,是十八世纪末期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严重削弱和动摇了其封建统治基础,使清朝由盛而衰。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白莲教起义的领导阶层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来引导广大人民进行斗争,起义过程中在军事上采取的流寇主义的作战方式以及缺乏统一的领导,再加上起义过程中缺乏革命的警惕性跟内部严重的宗派主义现象,导致了白莲教起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论“青年意大利党”在历史上的作用马婉萍青年意大利党是意大利复兴运动共和派的秘密组织。1831年马志尼在马赛创立。主张通过革命的道路从异族压迫之下解放意大利,统一祖国,争取民主自由和普选权,建立共和国。该组织多次举行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意大利统一和解...  相似文献   

16.
对于1854年夏天地会起义时洪兵围攻广州的失败,本文作者认为,并不像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的那样,是由于广州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勾结,并从各地调团练入援,以至敌强我弱所致。无论从当时的战争形势和军事力量来说,洪兵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洪兵之所以最终失败,是由天地会起义本身不可克服的分散性等弱点所导致。  相似文献   

17.
黄巾余部是汉末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失败后散在各地的黄巾力量,是汉末魏初黄巾大起义后期运动的主力军。黄巾余部研究是近年来有关汉魏之际政治与社会变动研究的一个新方面。鉴于此,为还原黄巾大起义的历史面貌,从黄巾余部的流向、结局原因、特点及影响四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体考察,并从政治史、社会史及思想史等方面对目前研究的不足给予补充。  相似文献   

18.
吴禄贞(1880—1911),字缓卿,湖北云梦人。十七岁入湖北武备学堂,十八岁赴日本留学入士官学校骑兵科,二十岁时结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并加入兴中会,中间曾回国参加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又赴日继续学业。一九○二年毕业归国,任武昌普通学堂教习,积极宣传革命。一九○三年十一月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发起组织华兴会。一九○四年后打入清军内部,历任清军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并曾去西北考察。后任帮办延吉边冬到东北,曾与日本侵略者交涉“间岛”问题。不为日屈,立场坚定,遏制了日本吞并延边地区的野心,升副都统,并被派往德、法两国阅操。回国后任新军第六镇统制。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为谋划在北方组织武装响应赴滦州约张绍曾,蓝天蔚等举兵反清,又去石家庄与山西革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1891年热河东部人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性质、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并指出,这次起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1890年大足余栋臣起义和同年发生的长江中下游反洋教怒潮一起形成为甲午战争前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的三个“洪峰”,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的武汉民族资产阶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11年10月10日傍晚武昌城新军营房爆发起义枪声以来,历史已向前推进了整整七十年。然而,以武昌起义为高峰的辛亥革命究竟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是单纯的“反满”斗争,还是带有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国内外史学界的认识不尽相同。产生歧见的基本原因之一是,对于中国当时是否已经出现民族资产阶级,看法尚未统一。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形成,尽管其力量还十分薄弱。辛亥革命从酝酿、爆发到失败,所呈现的独特格局,正体现了领导这次运动的幼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特征。 20世纪初叶,中国民族资本初具规模的地区,一是江浙,二是广东,三是湖北。本文拟对辛亥革命“首义之区”——湖北武汉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