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古佛经中有些常用词与其他词语的组合关系既不同于上古,也不同于现代,而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大正新修大藏经》考察几个中古佛经常用词的组合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古佛经在汉语词汇史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中记录和保存大量的方俗口语词。本文运用排比归纳、审音辨形、钩沉古注、比勘异文、印证方言、参证习俗等训释方法,选取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中较有代表性的、字书辞书未加关注或关注不够的方俗口语词加以例释,以期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展示中古律部汉译佛经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3.
《可洪音义》是五代时期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著作,随着佛经音义研究的深入,它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价值逐渐被发现并得以挖掘。作为中古时期的一部佛经音义,《可洪音义》所展现的丰富的文献材料有很多地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中,双音词认定标准多样并存在主观性,衡量指标受到词频和语料长度影响,而且对中古汉语的特点、特别是佛经文献的特殊性考量不足。针对上述状况,本文采取新的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研究表明自上古到中古时期,中土文献词汇双音化呈现一种渐进性的发展趋势,符合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而中古时期佛经文献的双音化程度则明显高于同时期中土文献,表现了语言接触对汉语发展的一定影响。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全貌是由汉语发展的内部因素和语言接触的外部因素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佛教词汇输入中国,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古佛经引进了大量的外语词,引进语词的词类(包括内部小类)有了明显的扩展,接受外语词的体式已基本确立,但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中古佛经已开始对梵语借词运用缩略、词型规范等同化手段进行初步整饬.  相似文献   

6.
佛经翻译与中古文论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互动的密切关系。佛经翻译与当时的文学思潮中都存在着言意之辩,二者同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一种因缘颇深的关系,为魏晋时代文论的繁荣发展和走向独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讨论了 6条中古佛经词语 ,即 :讲堂、接、骗、同房、违错、言 /谓 ,旨在为大型语文辞书 (主要是《汉语大词典》)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提供书证并修正部分词语的释义  相似文献   

8.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中古佛经中表示性行为的委婉语如交通、交会、接、通情、同房,可以在词义和始见年代上供汉语词汇史研究者和辞书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古律部汉译佛经故事性强,记录了大量的俗语词,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语言材料。今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对"、■、哯、■、捻、■、僦赁、湄、汪水"等八个俗语词略作考释,以期对汉语词汇研究、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汉译佛经的阅读与校理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东汉汉译佛经是口语化程度较高的翻译作品,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对东汉汉译佛经中大量使用的代词进行梳理,并对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在收录代词方面的疏收、书证晚收的情况进行补充,以期弥补在收词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近六万件古代文献中,佛经及其相关文献占全部遗书的90%左右,是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一座宝藏。敦煌佛经中所存与传世佛典相同的部分,比后世刻本更接近佛典原貌,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语料;其古佚、疑伪经部分大多是全新的语料,具有填补空白的研究价值。加强敦煌佛经词汇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敦煌语言词典的编撰拓展新的领域,增添大量的词条,弥补以往敦煌语言词典取材过窄、收词有限的缺憾;另一方面,对其他一些大型辞书诸如《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也具有重要价值。敦煌佛经中有许多未为辞书收释或释义不周的词语,前贤时彦亦较少论及,笔者择取新近所研读的敦煌佛经中的此类词语试加考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古文学 (汉—唐 )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4年 8月 18日至 2 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举行。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当前中古文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并进行了讨论与评议。内容涉及中古文学史研究 ,中古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 ,文献文本、考证及辨伪研究等方面。会议为今后中古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隋前汉译佛经复音连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前汉译佛经语言含较多的口语成分,是中古时期汉语口语的典型代表,在所调查的941部隋前汉译佛经中,可提取出224个复音连词,它们基本上反映了中古时期汉语复音连词的大致面貌。在这些复音连词中,有186个双音节连词、31个三音节连词及7个四音节连词。据对照,这224个复音连词有约四成是《汉语大词典》所未收的。根据通行做法,以逻辑关系为标准,可将这224个复音连词分为两大类、十小类。这些连词的内部构成颇为复杂,而其通类现象也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撰集百缘经》中,有些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所忽略,以故《大词典》存在着词条失收、义项阙失、书证晚出等问题。文章依此补正共七条,以此说明中古佛经语料在汉语词汇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鲁智深跌入深井洞穴,这一旧有母题安排是必然性需要.鲁智深这一佛教身分的角色,安排以具有仙道色彩的奇遇,与此前后斗法的神秘色彩一致.仙乡洞穴叙事,佛经本为首创.<水浒传>神行术中的甲马、风火轮,来自印度民间故事和中古汉译佛经,以及僧传所载高僧为神化佛教的幻术表演.<水浒传>斗法描写,来自传播史诗印度故事的汉译佛经、唐代变文和壁画,及吸收佛教斗法描写的道教法术.天书则使特长不足的宋江,获得神秘力量支持.神秘描写的介入,使该小说带上了神魔小说文类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古早期佛经中写妇女因怀孕特定性情的胎儿,而改变了自身性情。中土叙事文学最初对于佛经该母题的接受,以其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差异较大,主要进行了负面延展,后来才被赋予正面积极的功能。佛经故事叙事原本中妇女是因孕育才子,顿悟佛理,是以高僧之母的“异相”来突出、烘衬高僧本人天赋;而中土该母题则由这种集中式的宣佛、颂佛倾向,变得分散,偏重于胎儿对于母亲性情及命运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宣传教义、争取教众,汉译佛经往往采用比较口语化的语言,这就使得作为一种语料的佛经具有正统文献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殊价值。在追溯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诸种语言现象的源头时,佛经往往可以给我们提供更早更生动的例证。本文试从词汇史和语法史两个方面,各举实例,论列如次。  相似文献   

18.
《可洪音义》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疑难俗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书,它在近代汉字研究、大型字书编纂、古籍整理以及中古汉语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疏忽和学识的局限,其注释中也存在一些失误之处,主要可归纳为四类:不明讹字而误释,不明经意而误释,不明假借而误读,承用误本而失校。读者阅读和使用此书时要注意鉴别,不宜轻信盲从。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刻经活动始于北朝时期,主要集中在邺都近畿,至隋唐时期敦煌写经、房山石经大量涌现。对比早期刻经、写经与刻版大藏经《大正藏》可见,早期刻经、写经呈现语句简单、用词朴素、借字繁多的基本样貌,北朝邺都近畿刻经更是展现出使用古字的特点。佛经在后世发展中呈现以增加、改换字词为主的语言演变,所改换的字词多以近义词为主,少有增减语句、省减字词的现象,偶见错漏之处;同时音译词的差异佐证了中古语音的变化;在经文传抄演变中多将借字改为本字,部分借字保持原貌显示了佛经抄写的相承性。对早期刻经与各版本《大正藏》差异及相合情况的量化分析进一步表明,《大正藏》通行本与早期刻经的不同之处多能在其他版本《大正藏》中得到体现。总之,早期刻经、写经二者多相吻合,推进了对佛经翻译原貌的揭示;早期刻经、写经能够补正传世佛经,两者互相印证,是对“二重证据法”的充分实践。早期刻经、写经在文献学、版本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了北魏汉语代表性文献中的连动句,分别从其中联结词、动词、句式组合、音节搭配等方面分析其使用状况,并与上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连动句进行比较,认为北魏汉语连动句体现出中古汉语的特征,如不使用联结词语的连动句逐渐占有优势,连动句的动词语义类型符合南北朝时期特点。北魏汉语连动句随着语料文体和作者生活地域的不同显示出一定的共时差异,特别是宗教文献的特点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