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是浙江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2009年8月,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文化大省的进程中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明确了浙江省今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原则、产业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全省将发展以杭州、宁波、温州和义乌为重点的"四大创意城市"。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内涵、外延等基本理论问题关系到我国产业政策制定和学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在英国出现之前,文化产业发展和理论探讨早已出现,其产业行为更是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命名及内涵界定是迥异的,我国对其命名及内涵界定也并未统一。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通过人的创造力来激发文化的生命力、融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产业聚变效应的新兴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出现了数十种不同界定,外延模糊甚至出现无限放大的乱象,将文化创意产业涵盖的众多产业门类分为三大门类:围绕文化创意内容的生产、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文化创意服务的软硬件支持等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要求绍兴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进行,在此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绍兴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析了绍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结合绍兴实际,从主要优势、主要劣势、现实与潜在威胁和发展机会四个方面对绍兴文化创意产业进行SWOT分析,指出绍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空间,即发展内容创意,推进产业深度跨界融合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文化产品贸易.  相似文献   

4.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策,也是民族地区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创意的内涵进行分析,指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是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兴产业;归纳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因素和发展模式,指出以软件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是驱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技术驱动的视角,对软件业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环节促进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刻画,并进一步以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业为实例,探讨软件业对产业发展的具体促进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省高校艺术教育应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涵义出发,分析了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高校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河南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为河南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耦合关系,发展农村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则是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两者互促互进、互惠共生。当前,由于价值导向出现偏差,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着对农村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的开发式破坏、低俗农村文化创意产品泛滥、农村文化资源闲置与浪费等生态问题,制约着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约束和规范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利益主体行为,是化解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困境,促进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态文明良性耦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服装行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创意服装设计的市场转化是服装行业发展的要求,和经济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取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形式的创意能力。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国家和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创新理念和创造力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意产业作为一个以创造性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创意人才的依赖尤为突出。优质的教育、文化、自然、新闻、出版等城市软件,是培育创意阶层的前提条件;宽容的社会、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更是无法估量。根据集群理论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分析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确定了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提出了培养壮大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更加凸显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关键。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和知识产权保护路径选择缺乏科学性两大方面。通过法律途径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所有保护途径中的最佳选择。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具体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等多种保护手段所提供的全方位综合保护,选择最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时机,以数字新媒体为依托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新媒体在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产业结构、传播手段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对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就更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内涵、特征以及系统构建和组织运营等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尤其在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构建和组织运营方面,根据产业学和组织学理论,提出一些创新性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和特征出发,结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有关内容,着眼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借鉴有关国家(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后ECFA时代福建文化创意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13.
开发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是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建设和发展基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小城镇中,要选择地理位置比较集中、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一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和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从特色形象体系、产业体系、传播体系和附属体系,研究小城镇建设策略,同时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与特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城镇居民利益与环境保护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是现代文化创造的源泉。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越加重视,创造与提升民间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竹马灯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地方文化资源,对其保存与发展是我国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创意经济时代创意产业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对文化创意产业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辨析、梳理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三个概念,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其与创意产业、一般文化产业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一般文化产业的四个重要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经济新常态,强调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产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对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作用,重点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生产性和生活性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文化+城市化(城镇化)、文化+旅游、文化+特色农业、文化+体育产业、文化+金融、文化+中医药八种“文化+”产业方向。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反映、规律的把握、实践的引领,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母体效应”。致力于对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宏观战略和政策进行梳理和传播,在拔尖人才、顶层设计、科技创新、投融资四个要素的支撑下,必将更好地释放相关政策的红利,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创意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力,是丰富和精致旅游产品的主要途径,旅游业是创意产业的外围产业和表现形式,为文化创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在景区开发、旅游品牌节庆策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可以实现融合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进入"十二五"时期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由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集聚区建设结构性问题突出、创意产业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度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集聚区产业布局与定位、大力培养并引进创意人才、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主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利用技巧、智慧等元素进行某些创造性的文化活动,是现代产业的集合,也代表着现代文化产业前进的方向。通过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文化体制守旧,革新性不足,市场发展落后;统一的产业链形式尚未形成;创意不够,缺乏竞争力;创意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改革产业发展机制,增强政治性导向;完善融资渠道,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引荐和培育产业发展的相关创新人才,提升产品的创意性和竞争性;健全相关法规,提升产权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将创造增加值6402亿元,吸收从业人员294万人,分别占北京市GDP和北京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4.8%和20.7%.最后,本文针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