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茨的小说《浮生如梦》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文本。它以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为原型,叙述了一位美国女演员的电影之梦、爱情之梦、家庭之梦、为人母之梦,塑造了一个在媒介、男权、政治、命运裹挟中挣扎、成功、最终香消玉殒的女性形象。这部小说对美国梦的本质、可能性和荒诞性的深刻剖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梦叙述在叙述学界一直遭受冷遇,主要原因是梦叙述的合法性问题遭到质疑。早期的叙述学家对其叙述性的否定使得梦叙述的研究一度陷入僵局。而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的诞生让梦叙述名正言顺回归了叙述学研究的大本营。本文在赵毅衡肯定梦作为虚构型叙述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系统探讨梦叙述中叙述者、受述者、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及叙述可靠性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梦叙述作为叙述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也尝试探讨了梦叙述自身的特殊性,针对过去被学界忽略的梦叙述的隐含作者与叙述可靠性问题,提出了笔者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在40年代抗战背景下创作出的小说《八十一梦》,迫于当局压力,借用梦境的笔法,在小说叙述中具有显著的寓言化创作特征,集中体现在"寓言故事"的非现实性、"大环套小环"式的通体寓言结构、人物形象象征符号化和时空背景的虚化。  相似文献   

4.
以梦境原型或以梦境形式加工而成的文言梦小说反映了作家的显意识与潜意识,反映了社会普遍的宗教文化心理。受原始宗教、佛教、道教文化心理影响创作的梦小说,以其丰富性、神奇性艺术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灵世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5.
梦是中世纪小说中常见的一种文学现象,尤其是韩国中世纪文学中有关梦的小说非常多,文学史上把它称之为"梦字类小说"、"梦游录"。韩国中世纪梦小说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仅有本国文学传统影响,而且还有中国梦小说的影响;不仅有佛教的影响,而且还有中世纪作家对小说的理解。中世纪作家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了小说不同于史书,从而为写出区别于史书的小说做出了种种努力。他们在创作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小说描写的不是真人真事,它区别于历史,是"架空之说",而梦恰恰就是编造"架空之说"的最好形式之一。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借用梦写小说,以至于和佛教的传入一道,梦小说达到了泛滥的地步。梦和中世纪作家对小说形式的一种初步认识有关,是他们用来表现现实的一种"艺术装置",而到近代随着西方文学涌入,梦小说也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言小说的宝库中,有一类专门描述梦境,或以梦境片断联缀而成的“梦小说”。这些文言梦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一、魏晋时期的梦小说文言梦小说在先秦两汉可谓凤毛麟角。但运用文学形式反映梦境,以梦境作为一种艺术构思的手段已为不少作家所运用。随着“残丛小语”的逐渐发展,第一部具有梦小说意蕴的《蒋济亡儿》诞生在一代君主魏文帝  相似文献   

7.
梦因为过于缺乏形式规律,种类过多,很少是叙述学研究的对象.梦具有独特的文本性和叙述性,因此是一种叙述文本.它按叙述文本的规律,对梦材料进行选择和组合.但是梦者只是梦的受述者,梦的叙述者是大脑的另一部分,虽然对叙述的机制我们至今不甚了解,但是梦与虚构和幻想有极多的符号学与叙述学的相通之处.梦是人类在进化中继承下来的生理-心理功能,对人类保持幻想能力,增进叙述本领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8.
唐代梦小说与儒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梦小说之内容与主题多与佛道二教的关系密切,但在三教合一的唐代,儒家思想在这些小说中也有多方面的表现.本文主要从儒家天命观和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仁义礼智信等两个方面在唐代梦小说中的表现进行论述.唐代梦小说中对于儒家思想正面的反映:积极参与政治的入世思想反映了儒家"制天命而用之"的天命观以及对于儒家仁义礼智信孝等思想观念的颂扬;而披着佛道外衣的梦小说则又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在唐人思想中是一种在怀疑、愤慨、否定中摇摆的儒家天命观思想,体现出文人思想中儒家理念的浸润之深.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古代的城市文学一直未能摆脱乡村化的底色,延至晚清,还是在扬州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小说<风月梦>,它符合城市小说的三个基本特征:小说场景的城市性,故事人物的城市属性,而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当时的城市心态,表达出对城市生活的独特反思.本文从题材内容、叙述方式、文化格调三方面加以论析.  相似文献   

10.
梦叙述是《左传》叙事中独特的风景。其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梦境以及简洁传神的描绘展现出梦书叙述本身的美学价值;在整个叙事背景中,《左传》梦叙述促进了叙事情节的发展并且编织出精巧的行文结构;作为梦文学的滥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儿童文学中选出诗这种最具艺术魅力的文体探讨了本届大会的主题。笔者认为:人生在世离不开精神的支撑,需要梦想的激励,需要希望的指引。为孩子种梦,放飞孩子的梦想,点燃孩子的希望,对儿童健康成长,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人类的明天都有重大的意义,儿童诗的艺术魅力,吸引并滋润着儿童的心灵,促进他们茁壮健康成长,值得全社会协同作战。用文学为孩子们种梦,是我们儿童文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对我国古代梦文化的研究,是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以融会中西文化为一体的研究方法进行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还进一步探讨了中西情诗在梦境描写中的异同。这既为我国古代梦文化开启了现代性研究的先河,也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怀揣着美国梦,试图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事业和爱情上的成功,但他的梦想最终经历了由变异到破灭的过程。作者通过盖茨比的经历表征了无数怀有美国梦的青年的共同命运,揭示了美国梦背后所蕴藏的深刻问题。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其所创造的物之间的异化,以及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异化造成了盖茨比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生活境遇等问题意识下,诗人和学者把眼光投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詹姆斯·赖特创作的诗歌“秋天在俄亥俄的马丁斯费里开始了”描绘了在他家乡,劳动工人们普遍低落的身心状态.在面对家庭责任时,他们愧疚不堪;在想到人生理想时,他们只能从孩子们身上重温少年时代的英雄梦.文章通过对劳动工人们内心世界的挖掘,对美国当时经济状况的分析以及对劳动工人英雄主义思想等问题的探究,阐述在美国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劳动工人消极的个人生活的根源与实质.  相似文献   

15.
佛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表明,梦不是没有价值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事实上是一种愿望的实现。用《梦的解析》中阐述的理论与方法来对《妞妞》一书中的作者及其妻子的梦境进行分析。通过对两人梦境的详细分析,再现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借此来诠释梦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及价值,以及梦的背后所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教师工作动机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工作动机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的工作动机有关系动机、成就动机、自主动机、兴趣动机扣生存动机五个维度;男教师在关系动机、自主动机、兴趣动机取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无行政职务教师自主动机的得分显著高于有行政职务兼职教师的得分;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在工作动机结构土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打工族的主体,其大都受过高中甚至高等教育熏陶,对职业和工作有着较长远的理想和抱负,"打工"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赚钱",而是渴望积极融入城市社会。他们在实际就业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就业稳定性差、权利意识增强及强烈的"市民待遇"等一系列特征,乃是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的最大差别,因此客观地对这一就业群体的进行分析研究,则会对改进企业的用工管理模式和促进政府社会就业保障措施改革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普通美国犹太家族三代人美国梦的追寻及幻灭的故事。不同的历史背景赋予他们不同的美国梦内涵,同样又是历史毁灭了他们的梦想。因此,考察小说中利沃夫家族三代在不同的历史变迁中各自美国梦的演进、主题的变奏,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究历史之于犹太族裔美国梦的内在悖论性,对考察小说悲剧的历史文化根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豪门春秋》和《红楼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也不妨碍把二者间的共性进行比较。从人物个人境遇和爱情悲剧表现等方面来解读这两部作品,是研究这两部作品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中美文学在塑造妇女形象方面的异同揭示了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相似或相异的规律。伊迪丝·华顿与曹雪芹对两部作品中男女感情纠葛描摹非常细腻。华顿与曹雪芹同样用悲剧的方式将莉莉·巴特与林黛玉"嫁入豪门之梦"击碎来向人们展示她们各自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学史上,史铁生的文学叙事游离于意识形态的“跟风”和文学的“轰动效应”,别具一格地形成了“梦醒说梦”的叙事图谱,它在叙事的结构模式、文本形式、视角定位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面目,其背后的叙事动力就是“梦醒说梦”:“梦醒”就是“终极目的的缺席”:“说梦”就是“谎言虚设的在场”。在“梦醒”与“说梦”的二律背反中建构了史铁生的“过程即目的”的叙事悲歌,在实践理性上,既拯救了小写的“我”,更召唤了大写的“我们”,在当下的欲望化叙事和消费性叙事中奏响了清醒的“思想清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