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贤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本文论述的是关于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在会话中的语用问题 ,其目的是想通过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及其合作原则的推导 ,寻找到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在含义理解和使用方面的普遍性规律 ,从而建立起一些对言语现象具有语用解释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成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6)
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是计划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实质是计划调节机制与市场调节机制的有机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阶段的特殊形式,计划性与商品性是社会主义经济机体内部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两重属性,从而构成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理论依据。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是层次上、领域上的结合,不是先后顺序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需要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灵敏的微观基础和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处于由板块式结合向渗透武板块结合转化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在以保护法益为核心的刑法体系中,突发的、功利的特殊需要始终伴随着普适价值观的历史传承与理智选择。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价值冲突和博弈,不仅反复证实基本价值及规则的超时空存在,且应个别性需要所创制的具体规则随社会新常态形成而定型并成为新的技术定理即"信条",立法与司法犯罪圈亦随之在报应与预防双向选择中或扩或缩。正是存在特殊需要与一般观念互相转换的可能,为恪守"信条"而不悖于价值,因时而变而不致牺牲正义,为在国家、社会与个人观念冲突中寻求利益契合点获得正和博弈的均衡,须从动态认知和细致辨析各方利益及互动入手展开犯罪危害评价。 相似文献
4.
金隆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正> 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这是辩证法表示同一系统中同等关系的重要范畴。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曾指出:关于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我们在学习辩证法时,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着使社会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租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理论工作的重要性,在党内、人民里面重申理论战线的重要。针对 相似文献
5.
左柏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理解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必须从制度层次、运行机制层次和管理方法层次三个方面来把握。目前我国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主要障碍并非三种调节形式本身不科学,而是三种调节形式在实际运用中变形。寻找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途径,归根结底要从改革体制入手。 相似文献
6.
苏祖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66-71
森林美的构成要素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需要形式借以呈现,形式需要内容得以深刻,以达到生命、生态的内涵美与精致而又恢弘形式美的统一。形式美既遵循对称、比例、齐一、均衡等一般美学法则,又遵循非对称、非规则、非整体性等特殊美学法则。特殊美学法则并不排斥一般美学法则,一般美学法则也不排斥特殊美学法则。森林属大地艺术,在呈现非对称、非规则、非整体性的同时,总保持自然本身的秩序、节奏和韵律;同样,在表达对称、比例、齐一的同时,又总呈现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差异和不确定性。这是森林美的悖论,也是森林之美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教育市场的特殊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德彪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8-11
现代市场经济的某些因素和机制决定了高等教育具有市场性质,高等教育市场在内容和功能上具有特殊性:其生产过程体现为人的教育即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学校是市场运行的主体,但消费者学生也具有主体性,它是一种双向市场,即卖-卖市场;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追求原则,等等,高等教育市场由教育资源,教育产品,教育消费,教育生产构成。培育高等教育市场要采取刺激需求,加大投入,增加消费等措施,使高等教育市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淑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以剩余价值最初的具体表现形式——利润为突破口 ,从利润、利息、地租等具体形态中抽象出了剩余价值一般 ,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随着时代的发展 ,马克思当年建立的剩余价值理论中 ,那些反映资本主义经济特性的具体内容 ,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特殊 ;而那些揭示商品经济运行、资本运行等规律的内容 ,则被历史性地凸显出来 ,成为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一般规律 ,并适用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因而又表现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特殊。 相似文献
9.
罗匡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正> 一般和个别的问题,是辩证法、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想就一般与个别这对范畴的含义和它在主客观世界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一) 在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很重视探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可是,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中,没有一个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唯心主义哲学家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在一般与个别的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把一般规定为思想,而把任何存在着的个别实体看作是思想的体现,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图 相似文献
10.
宋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4)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是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机制。国家经济领导机关在调节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这两种机制,使它们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结合起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由于在社会主义现阶段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以,在制订经济计划和实行经济计划去进行调节时,都必须利用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调节也具有某种程度的自发性,所以,必须通过计划来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1.
赵锡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4)
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本文论证:社会主义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经济调节手段。过去我们把两者赋予特定的社会属性,并使之对立起来,减少了本来可以利用的手段,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实证:完全的计划调节或完全的市场调节都难以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交互作用、功能互补,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协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指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理论谬误。 在重商主义者那里,在利润形式上的剩余价值完全是用交换,用商品高于它的价值出卖来解释的。 相似文献
13.
赵锡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本文论证:社会主义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经济调节手段。过去我们把两者赋予特定的社会属性,并使之对立起来,减少了本来可以利用的手段,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实证:完全的计划调节或完全的市场调节都难以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交互作用、功能互补,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协调。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多半只记单词的主要含义和基本用法。但却忽略词汇,尤其是部分常用词汇的特殊用法的学习,以致于影响对词汇的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本文以some和any为例,谈谈他们离于一般用法中的特殊用法,以说明加强此项学习的必要性。(一)Some和any与不可数名词或复数可数名词连用,some用于肯定句中,any用于疑问句及否定句中。1.Some和any与物质名词连用时,表示未知或天说明的担或量。Pleasegivemesomewater.借给我点儿水。Ineedsomemedicine.我需要一点儿药。Wehaven’tgotanyrice.我们没有大米。2.SOme和any与抽象… 相似文献
15.
蒋绍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都具有的现象,尽管它们在范围和作用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只知道这些生产方式所共有的抽象的商品流通的范畴,还是根本不能了解这些生产方式的不同特征,也不能对这些生产方式作出判断。”商品关系既然可以与极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袁礼斌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1):7-11
结构调整是中国21世纪初所面临的难题.从理论上看,结构矛盾是由市场的不完全性造成的;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的结构矛盾又有特殊性,包括传统体制留下的结构矛盾"存量"大、经济增长速度快、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严重等.中国的结构调整必须从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入手,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除了引导经济结构向信息化、高技术化方向发展之外,重点可放在培育市场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培育企业家队伍;缩小收入差距;以需求和优势为基础选择产业方向;以产业转移成本为标准选择产业转移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和满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计 划与市场各有利 弊。在一般情况 下,如果 计划 正确, 强计 划的 市场 经济 是最 佳模式;而非常时 期,计划经济是最 佳的选择模式 。 相似文献
18.
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包括计划体制、调节体制和组织体制。这三个有内在联系的体制表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在此有机体中,国家计划占首要地位。换言之,虽然有计划发展是通过经济管理实现的,但在这一体制中,最重要的是制订计划。新的国民经济计划应该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应该决定在特定发展阶段中有计划发展的客观过程。社会主义国家通过调节经济来执行国民经济计划,组织体制应该保证经济组 相似文献
19.
陈善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如何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难题之一。说它是难题,是因为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制约社会化商品经济运行的关键性问题,它涉及多种矛盾,头绪纷繁,错综复杂。尽管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有本质区别,但它们都在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上仍然面临这一问题的困扰。关于这个问题,前人虽然已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种种流派,其中虽包含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作出全面的有说眼力的解释。例如,计划为什么既有成功推动经济运行的事例,又有造成经济严重困难的事实?既然社会主艾经济受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支配,为什么计划又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计划调节功能和市场调节功能有什么特点和区别?它们两者为什么要结合,结合的基础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2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决定计划,计划跟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从1949年起的“计划”跟着“市场停滞走”、到1978年起转入“计划”跟着“市场生长走”、到进入90年代的“计划”跟着“市场成型”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与计划关系变动的最显明的特色是顺其自然地展开其全部过程的,而不像有的国家那样的时时出现不自然状态。其变动趋势将从现有的较低层面(层次)的市场向较高的市场即可以调控的市场推进,而推进的重心则是有计划地建设市场中心及其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