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词汇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语词汇的产生词是语言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它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一种语言,在其原始阶段,它的第一批词的创造,就标志着这种语言的诞生。这种首先被人类创造出来的第一代词,可以称作原始词。由干历史邈远,汉语的原始词的面貌已经近于不可描述,但也绝不是无任何踪迹可以追寻。例如: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高速度、节奏很快,就要求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这就是说,要求语言采用最经济的手段——用最少的语素来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佳的社会交际效能。作为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词汇,为了适应交际的要求,就相应地产生了一种新的词语形式——“缩略语”。“缩略语”是世界上许多语言共同具有的现象。本文准备仅就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缩略语”的构成,及其规范问题进行论述。 现代汉语词汇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断地丰富。其中一些新的词语,是采用对一些固定词组,或经常组合在一起的词语不断地凝结,紧缩的方式形成的。“缩略语”在现代汉语中人们一般称之为“简缩词”。“简缩词”的出现,对语言表达的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3.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徐流‘为”与“搞”是汉语词汇史中两个使用范围最广泛,意义最丰富,出现频率最高的基本动词之一,而且,它们是古今汉语中意义一脉相承的、唯一的万能动词。研究这两个万能动词,尤其是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二词进行发展的联系的比较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词是单音节的。用词与词搭配成词语以区别同音词,是汉语的语法手段之一。西语中的那种构词法和复音词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划分什么是语素、词、词组,不应成为汉语的研究课题。设想把汉字改为拼音文字并没有科学根据,因之,“词的切分”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众多汉语研究课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世事通考》及其“俗语类”所录词语为例,考察发现明代汉语俗语词的基本面貌一是来源广泛,二是双音节与多音节俗语词成为语言运用的现成单位.明代俗语词既有明代新产生的词和明代产生新义的词,也有前代产生的词和前代产生新义的词;在前代产生的新词新义中,以近代汉语阶段唐宋元时期产生得最多,体现了语言的继承性与稳定性.以此为基础可以认为,流行于某一时代的口语中的词,就是该时代的俗语词.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重叠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叠词是同形重复或叠合产生的词,是英汉语共有的语言现象.从英汉语重叠词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汉语中的重叠词数量远远多于英语;汉语重叠词造词格式灵活多样,构成的词丰富多彩;汉语中许多重叠词与其基本词素词可构成同义关系,一个词素可以与其他词素重叠构成多个同义词,只是语体和感情色彩不同,而英语中这种现象几乎绝无仅有,重叠词的整体意义与构成成分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英汉语中重叠词尽管存在相同之处,然而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无论是在地位、形式、功能和作用上,两种语言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7.
性别歧视在许多文化里存在,特别是在男权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歧视在人们思想中的影响是很根深蒂固的,这就决定了语言中也存在许多性别歧视现象,因为语言反映思想。性别歧视在语言中最明显和最集中的表现见于词汇。从词汇的外延义,内涵义及某些特别用法,我们都可以观察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申小龙认为“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人性的特点,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他还认为语言问题之所以跃居当代人类文化研究的前沿,正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它还包含着传统文化和现今文化最深刻的秘密。它是文化最基本的要素,抓住这个基本要素,从它着手研究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当今文化,都抓住了一个最基本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一离开了汉语的基本性质去进行汉语研究,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汉语具有哪些语法范畴,这是决定于带有民族特点的汉语本身,而不决定于它种语言都有哪些语法范畴。忽略了这一点,汉语研究就不可避免地将会同它种语言进行比附,面对汉语中的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作出并不符合于汉语规律的任意性的解释。在汉语研究中,到目前为止可以这样说:词这个语言单位,以及词类的区别,句子成分的划分,单句和复句的界限等等问题,还没有一个解决得比较理想。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怀疑,是不是我们对汉  相似文献   

9.
汉语书面广告语言的节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系统中的节律要素,虽然大多没有书面标记,但也是语言的“内力”之一.由于广告的特殊功用,停延、重音、节奏、声调句调等节律特征,在汉语书面广告语言中表现充分,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自《马氏文通》以后,汉语语法学者都把汉语的词分成九类。这九类词,究其实质,即西方语法的八类词加上实在放不进八类词中去的助词。在中国现代语法学界看来,词分九类,是世界语言的语法通则,是推演语法体系的“公理”,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英语不是有noun么?汉语的“人”、“树”、“山”难道不是“名词”么?英语不是有verb么?汉语的“吃”“看”“跑”难道不是“动词”么?英语不是有adjective么?汉语的“红”、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 ,在其发展过程中 ,词汇的交融是常见的现象。着重介绍了来自英语的外来词。从引入外来词的基本方法、各种译法的特点、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 ,以各种译法的典型实例 ,阐述了汉语中外来词翻译的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12.
“欠”义场词属人类语言基本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以“欠”“该”“差”“争”为主导,其分布特点为:“欠”分布最广,为绝大多数汉语方言所使用;“该”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及以北的官话区;“差”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线附近;“争”则密集出现在粤语、客家话、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中。汉语史中,“负”“逋”在隋唐以前曾长期处在“欠”义场词的核心,“欠”自隋唐进入“欠”义场起就呈现出强劲势头,逐步成为“欠”义场的主导词。“该”“差”“争”于明清时期先后出现,均未能动摇“欠”的优势地位。本文考察汉语“欠”义场词的地理分布与历时演变,通过梳理文献得到了各“欠”义场词衍化更替的大致情况,并尝试从社会、认知及语言本身探索其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汉语同音词的产生及来源刘春同音词现象在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汉语中同音词较多,来源也很复杂。同音词互存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语言交流。同音词以其存在的合理性为语言本身服务。对于同音词现象,语言学界莫衷一是,但同音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人类...  相似文献   

14.
汉语同源词的孳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语言之一。汉语的丰富和发达,在它的词汇上充分地表现出来。汉语基本词汇的丰富性,词汇成分的复杂性,构词方式的多样性,都是促进汉语日益丰富发达的因素。汉语同源词的孳乳,又是和这几种因素息息相关的。语言里同源词的孳乳,一般认为是属于构词法的范围,实际上由同一词源孳生多个词语,不仅仅是词语相互派生,相互蕃殖的结果,也是由于古语词、方言词等多种不同的来源,把产生出来的词语不断地输进到基  相似文献   

15.
上古汉语“夫”字与人类学上之成了礼关系密切,基本义指“成年男性”。通过对汉藏 语系各亲族语言中有关“人”之语音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本词应是“夫”义扩大而来,因此, “夫”字应是汉藏语系内共同的基本词汇之一。族源问题与语源问题常常互相渗透,不能作如 是观,汉藏语系内各亲族语言同源之研究就很难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量词的发展和演进,一方面是汉字本身发展的规律所约定,另一方面词的双音节化也是量词发展的促成因素.经笔者统计,量词“颗、粒、点”的最早使用和广泛使用都是从佛经文献和医药古籍文献中来的,这两类文献是口语很强的两类文献.所以笔者据此可以推测,汉语中的量词用法,一方面是词义本身演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从语言学发展规律的本质上来说,交际和表达的需要是促进汉语量词发展的重要原因.个体量词是汉语量词中最活跃的一类,无论是在表达效果还是在使用频率上,都比其他类型的量词要灵活.因此,对个体量词的来源进行梳理,有助于较为全面地认识其词类性质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7.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高度发展的语言之一。汉语词汇的丰富是其它语言所罕见的。正如波兰学者夏伯龙(W.Jablonski)教授所说;“汉语的词汇,因为它是汉语和汉族文学三千年来发展的产物,却具有一个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表现方式的宝库,可以描绘任何最细致的感情色彩。常常有些词语,在欧洲语文的翻译中好像都是一些同义词,但在汉语原文中却很容易把它们区别开来。”①此绝非过誉之词。单从数量看,汉字在甲骨文中的数量约为3500个,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尽管其中有很多异体重文,但单音节的汉字一般等于词,加之一词…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重要沟通工具,手语和汉语都是独立存在的语言,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汉语语法规则为基础,从汉语与手语的词法、句法角度上对汉语与手语的语序进行对比研究,深入认识汉语与手语之间存在的异同和手语的规则,能够使健听人学习手语更加有章可循,也能够为聋人学习汉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教学中的思维方式的导入苗冬霞美国心理学家卡洛尔说:“不同的语言对某些生活经验的编码方式肯定是有所不同。不同指称体系的语言必然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影响。”例如,汉语“胆大”一词在维吾尔语中则要用“yürigiqong”表示...  相似文献   

20.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侗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成分,丰富和发展了侗语词汇,使侗语与汉语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仅从词和词的构成方面浅析侗语与汉语的异同,以求增加对侗语言的了解。侗语中menl/mn55/(天),dih/ i33/(地),das/ a323/(山),nyanl/ an55/(月),kuedp/khw t35/(铁),等表示自然现象、生产工具、人等词汇是侗语的基本词汇。这些词都有很强的派生能力,是构成新词的词根,同时也是侗语合成词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