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现代民主都是制度民主、规则民主,都必须依靠科学的法律制度和程序规则来加以规范,当今中国同样如此。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对监督政府、制约权力给予了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的监督思想在其法制监督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 ,有两个方面的体会比较深刻。一、法制监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高的重要性(一 )法制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需要1978年 12月 13日 ,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讲到 :“为了保障人民的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1] 这句话 ,道出了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这一思想贯穿于《邓小平文选》的全书之中。综观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出,小平同志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指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指导方针,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一 粉碎“四人帮”后,在实现历史伟大转变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上,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些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文选》第13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一九八○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 (第318页)这些重要论述,充分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迫切性。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民主和法制受到重视,得到健全和加强,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就有保障,政权巩固,社会安定,各项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如果轻视民主和法制,甚至践踏民主和法制,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就必定失去保障,社会就必定动荡,社会秩序就必定混  相似文献   

4.
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为了切实贯彻这个方针,需要做许多工作,其中加强、加速法制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以法建设的轨道,是关键的一环。一、法制化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它本身就是文明社会、文明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就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讲话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了使我国真正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就应当从健全我国法律体系、树立现代法律意识等方面来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一、健全我国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现行的各…  相似文献   

6.
一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依法治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对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来说,法治比人治要靠得住,更有利;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国家生活中,法律应当具有最高的权威,一切公民、政党和组织都必须服从宪法和法律,都要严格依法办事;法的效力高于领导人,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法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立法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各项民族立法,对于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立法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完善民族立法是健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是切实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前提。一个民族自治地方有了完善的立法,才能将《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利进一步具体化,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民族区域自治——这一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严肃性,权威性;使之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或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完善民族立法,还可以进一步把自治地方和非自治地方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载体和保证 ,是党的建设的综合性表现 ,它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邓小平同志认为必须健全和完善党的各方面的制度 ,并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样才能使党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提高党的战斗力 ,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和任务的完成 ,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变比。我们认为,这一论述完整地阐明了我党所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内容和特点,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它有两个要点:第一,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体现在法的制定和法的施行上。法律由党领导人民制定,法的施行必须保证党…  相似文献   

10.
依法行政就是政府工作人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化,使各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为理解”依法治市”的微义,笔者将这一命题拆开,逐字解析。首先,“依法治市”的“依”字。笔者以为,“依”字的很重要的两个含义是“按照”和“服从”。就是说,治市只能按照、服从法律,不能按照、眼从政策和某个领导人的意见。法治不因政策与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政策的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次,“依法治市”的“法”。古希腊思想家亚里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度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讲话与谈话,对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科学的回答,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有力地指导了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实践。一、纠正了民主是一种手段的片面观点,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确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民主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不同角度做过不同论述。当把它作为无产阶级争取的…  相似文献   

13.
一般地,法学理论的发展与法制水平是相适应的。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建国初一1957年,民主与法制发展的初始阶段;2、1957年—“文革”前,由法制向政策的转向阶段,法制逐渐开始走向人治;3、“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阶段,民主与法制受到灾难性的重创;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法制建设的复苏阶段。江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使我国的法制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4.
一、全面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坚持的基本方针。我们党总结了工作上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①“这好象两只手,任何…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新篇章。这次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宋教仁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试图在中国最早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织极推行者。他与民国初年的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制度,不能不研究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制院第一任总裁的宋教仁的思想和活动。 宋教仁(1882~1913年),湖南桃源人。字(?)初,又作钝初,号渔夫。宋教仁宣传和创制资产阶级法制的活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从1904年底赴日留学到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一阶段宋教仁的主要活动是抨击清朝统治者的立宪骗局,热情宣传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从而将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使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这对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全面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指针。邓小平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践性。深入学习和全面理解邓小平法制思想,掌握其精髓、基本内涵和实践原则,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邓小平同志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一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看作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产生了不少失误。其中许多行为具有短、平、快的性质,甚至是一些急功近利的措施,比如“会期民主”、“严打法制”。如果将其作为长期治国方略,其危害则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会使民主的主体范围大大缩小,民主建设只能在低层面上徘徊;依靠快餐式的严打不仅无法根治犯罪行为,而且易于制造冤假错案;遏止科学的民主与法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其产生的原因是:认识上,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科学认识方法;目标上,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割裂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发展。要解决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尽快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三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三大报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在报告中,民主和法制建设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党中央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远意义的六条指导方针,其中一条就是:“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应当有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在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又专门讲了建立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法制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制在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法制建设要立足本土环境,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中国的法治建设关键在于培育和构筑法制的本土根基,建设中国特色的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