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3"--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有意义的.历史典籍作为历史2是创作的基本资料,当然是重要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需要加以辨析,但不能原样照搬.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有辽阔的诗意想象空间.只有在深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后,我们才会获得作为历史3的历史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
周筱赟  葛剑雄 《学术界》2004,(3):131-138
当前的中国史学中存在将历史研究和应用混淆的弊端,片面强调"古为今用",给史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历史研究和历史应用作为历史学两个不同层面,其要求和目的都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类关于"理性"的认识史和人类的活动史两方面考察认为一方面,"理性"的内涵不断地被历史化、实践化;另一方面,人类的历史不断地被理性化.在历史理性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解决的关键,恰恰是要建立一种彻底历史化了的理性观,即广义的实践理性观.  相似文献   

4.
文化散文:历史书写中的历史与"自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进入文化散文,往往没有正史的宏大规模,而是以历史的侧影、历史的碎片、历史的细节、逸事化的历史等方式表示的,并且具有可作当代性阐释的可能意义.散文的"历史"书写,其前提是历史要经由主体个人体验而被心灵化,其间活动着主体的面影和心志,呈现出基于客观的作者个性真实.  相似文献   

5.
历史之于马克思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把它视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对象.在其哲学视野中,历史不等于"过去",不等于僵死的事实,不体现为预定目的的实现;相反,历史意味着现在与未来,呈现为无数个人的感性活动,体现出入与自然的统一,是一部正在形成的世界史.尽管马克思的历史观带有浓厚的科学色彩,但由于他始终坚持实践的态度与批判的立场,所以这一历史观始终高于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6.
治国必须有实力,也行德政。只强调实力,忽视道德,不能稳定社会。在乱世的时候,强者可以取得一些胜利,终不能长久。秦朝强盛,却被农民起义推翻,最能说明问题。两千年前的《淮南子》对此作了很好总结。仔细考察,无论是社会还是自然界,也不都是”强者胜”。恐龙是强者,灭绝了,当时一些弱者还保存下来。人类如果依仗自己的智力消灭其他动物,破坏生态,最后也会导致自我毁灭,成为当代恐龙。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小说"的历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艳艳 《晋阳学刊》2004,(2):101-105
"新历史小说"并非西方新历史主义直接影响下的产物,而正因其历史意识与新历史主义内在精神的一致性而被命名."新历史小说"中折射的新历史主义精神表现为其对"正史"观与"历史进步论"进行的挑战与质疑并通过挖掘被主流意识形态压抑的它异元素、以及主动选择边缘化立场来构造历史的"互文性"来实现;以渗透着鲜明的主体意识的偶然性、非理性消解理性主义的本质论、决定论,从而呈现共时性的历史;最终,解构由策略变为目的,历史的虚无性被合法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超大规模国家,中国在历史上从不缺少有本国特色的数目字管理,而这种数目字管理总是与打上道德政治烙印的封建政统和治统联系在一起.本文直面自秦到清2132年的封建一统,选择十项管理以"一而十"的数序给予正面阐述,从而做出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9.
丰子义 《学术研究》2005,46(8):36-43
马克思早期对世界历史的研究主要是同唯物史观的创立交织在一起的,而从19世纪50年代起,则是同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观点出发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兴起和发展的动力、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际矛盾、对外贸易政策以及资本主义的危机与极限等;另一方面又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即对世界历史关联程度,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巨大作用.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就是在这种同生共长、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社交称谓"老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其演变总体上表现出使用范围扩大的倾向.当前,"老师"称谓使用的根本特征是泛化,由这一根本特征又衍生出一系列附加特征,诸如语义指向的模糊性及适用对象的选择性等.该称谓嬗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史料·方法·理论: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钟九闹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也 《河北学刊》2004,24(6):162-170
以往属于农民战争研究领域的"钟人杰起义",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随着不同性质的资料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它们之间的种种矛盾亦凸显出来,而这正是更具解释力的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架空历史小说"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类型小说,作品众多,影响日大.从总体上看,它已形成三种主要叙事模式,并具有科技决定论和进化历史观、"代入"快感和情感宣泄、启蒙心态和民间立场、文类混杂和文本互涉四个主要特征.它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庄子>杂篇中的<盗跖>,晚清"翻新小说"是它的叙事传统,鲁迅的<故事新编>的创作理念以及新历史小说中的部分小说的情节模式也给予它启发,而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和中国作家黄易的<寻秦记>则是它们的直接模仿对象.从主导叙事语法和审美品格来看,"架空历史小说"仍旧属于历史小说类型,属于一种新的类型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3.
14.
在马克思语境中,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领会了美得以展开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表征本身,也就理解了美的本质。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导致的人的异化,使人的存在本身丧失了审美的性质,审美活动沦为职业性的制造和业余性的消费。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扬弃所导致的人的历史解放,使审美获得了存在论含义,进而使人诗意地栖居于世能够在类的层面上获得真实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15.
孔子礼学源于关系人类存在的意义系统的古礼 ,它是对濒临崩坏的古礼的承继 ,又是中华礼文化得以形成并传衍久远的端绪。本文从文化的制度层面入手 ,把“礼”作为一种历史现象 ,对孔子礼学的历史形成及其文化意义作一系统分析 ,从而看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主义的诗学探索和批评实践是我们建立文化诗学的借镜.但这个流派至今存在着不为国内批评界所重视的命名危机和方法困惑.它先后拥有"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和"历史诗学"等标签,理论家在对其归类上面临危机.本文通过对其不同称谓的追根溯源和释名彰义,阐明不同标签间的关系,揭示处于其命名危机深处的方法论层面上共时性与历时性之间的高度紧张,指出与共时方法相应的"文化诗学"和与历时方法相应的"历史诗学"是其观点的两个可以相互补充的方面,并主张尝试建立"历史文化诗学",以保证研究视角和批评方法的完整性与涵盖性.  相似文献   

17.
充满喧嚣的"新民歌运动"将诗推向它的反面即"非诗",但它却是"五四"以来新诗走向"大众化"(民间化乃至民族化)的一次努力.在新诗的"大众化"努力过程中,由于"大众化"的倡导者们始终没有解决关于这一问题的悖论,从而导致历次"大众化"努力最终以远离真正的"大众化"为结局,这在"新民歌运动"中达到极致,在这场运动中新诗的主体性因被淹没在其择取的对象中而丧失殆尽.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诗发展和"大众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甄陶 《晋阳学刊》2005,1(2):53-59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因为唯物史观本身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动态结构(包括建构)及其变化发展(包括发展动力)规律的基本理论观点。这种观点正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以他们的存在、以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为前提的。而这种前提又必然从始至终贯穿在系统之中,贯穿在过程之中。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是否相容、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在于如何理解人。  相似文献   

19.
对“行政”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一词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用法与含义.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们谈论行政问题时,所关注的是公职或行政官职.到了中世纪,马西利乌斯开始关注到"行政职能"的问题.从而引发人们对法律与行政关系的思考,并促成了"立法与执行"的二分.沿着"立法与执行"二分的传统前行,就走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在三权分立的理论确立起来之后;行政权虽然被作为一项单列出来的权力而加以认识,但是,它依然属于政治权力的范畴.威尔逊的贡献则是把抽象意义上的"executive power"与具体行动层面上的"administration"加以区分,形成了"政治一行政二分"原则,并建立了行政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反分裂求统一的历史 ;中国的国情是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国情 ;当今的世界是全球化和多极化相统一的世界。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既揭示了天下分久必合的规律性 ,同时又论证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