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创业板发行市场中的发行价、股票内在价值以及上市后的价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创业板IPO的估值模型和高抑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综合运用股票内在价值计算模型、随机边界前沿边界模型和回归模型来检验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影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相关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IPO抑价率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我国创业板IPO高抑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整体经营效率有提升趋势,但衡量1999—2006年问中国主要银行经营效率及其无效率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历史包袱沉重、政策负担过多与产权结构是影响银行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应用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新股市场发行定价与新股上市后的市场定价是否存在定价过高或过低的现象。研究发现,中国新股发行定价不存在类似于国外市场发现的随机上边界,相反却可以得出存在着显著的下边界现象,这种偏离程度对后市回报有一定的解释力。同时发现新股上市后,市场定价同样存在显著的下边界,显示有部分新股上市后被市场高估。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随机边界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A+H交叉上市企业初始收益率合理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认为,交叉上市企业在内地市场上市首日收益率过高,存在发行效率损失;在香港市场上市首日收益率属于正常范围,发行效率较高。A+H股在内地市场初始收益率主要受到预测每股收益和上市首日换手率两个指标影响,而在香港市场则受多方面因素复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年10月-2012年9月间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修正的F-O模型,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对创业板IPO股票的价格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创业板IPO股票在上市后36个月内存在明显的弱势现象,新股发行定价偏高是导致长期弱势的主要原因,这表明创业板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效率偏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创业板市场的IPO定价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市场IPO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业板频繁"破发",使其IPO备受关注。本文参考Ritter J.R.融资成本分类方法,以创业板177家公司为样本,从直接和间接融资成本两方面,考察影响创业板IPO成本因素。研究发现:创业板IPO直接成本与公司发行规模、上市前负债率负相关;间接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显著正相关,与公司发行规模、中签率、发行后市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第三阶段改革过程中,监管部门针对"超募"发行市盈率"存量股转让"实施了一系列行政干预。从一、二级市场分歧和IPO定价效率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行价格相对于股权价值存在普遍溢价的现实情况下,行政干预提高了IPO发行定价的内在价值定价效率,但大幅降低了交易价值定价效率;行政干预扩大了一、二级市场定价分歧,形成了制度型的利益输送渠道。研究结论表明,监管部门对IPO定价的行政干预中断了中国新股发行体制第三阶段改革的市场化进程,未来完善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方向应坚持市场化方向,以提升定价效率为目标,并处理好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国深市公开发行上市的50只股票作为研究对象,搜集了它们公开发行上市前披露的公开信息等相关材料,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归纳判断了影响风险企业IPO定价的因素,并解释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采用市盈率法的定价方法并没有完全反映出企业的真实市场价值.合理的风险企业的IPO定价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成本等因素对IPO定价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IPO抑价分解与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基础上对IPO抑价进行了分解,得到IPO发行价格的边界值.实证结果表明,IPO定价效率为99.14%,证实了样本期间的发行人故意抑价行为,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对二级市场进行研究,构建得到GARCH(1,1)是IPO首日抑价率的最优拟合,证实了新股抑价滞后效应的存在性.最后,根据新股发行改革时间点划分样本区间,得到了滞后性逐渐减弱的实证结论,这对IPO发行制度向市场化的注册制改革方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2015—2018年在我国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270家企业为样本,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并且进一步研究产权性质在信息披露质量与IPO定价效率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公司IPO抑价率越低,即IPO定价效率越高;产权性质在信息披露质量对IPO定价效率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IPO注册制顺利贯彻落实、加强监管信息披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的制度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O抑价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金融难题之一.对于给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带来重重隐患的IPO高抑价,不能直接以西方国家的理论进行解读,需要深入剖析导致我国IPO高抑价背后的制度性因素,从我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定价和交易制度的层面进行探讨.改革现行的新股发行、定价和交易制度,实现一、二级市场的平稳对接或许是抑制新股上市首日过度炒作,实现IPO抑价水平合理回归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应用内容分析法考察新股发行招股说明书中所披露的风险因素的隐性内容,检验其中是否存在轻描淡写或陈述不足的倾向,即对其进行意向分析,可判断风险信息披露的"言外之意"。对我国新股发行风险信息披露进行意向分析的结果表明,风险因素的内容明显具有乐观性、高估性的"误导"倾向,投资者无法依据风险信息披露所表达出的意向来预测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后市表现。为此,新股发行信息披露文件中应强调实质风险因素的披露;要构建投资者监督机制,形成新股发行信息披露的强大社会监督群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核准制下的新股定价问题 ,指出市场主体决策时的信息差异是造成新股发行价和上市价相背离的主要原因 ,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4.
新股估价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缺乏对各种估价模型在我国应用的适用性分析,亦缺乏将估价模型应用到新股定价中来的研究。以1996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为样本,研究剩余收益模型和相对估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无偏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估价模型对新股的估价更能反应新股的预期市场价值,估价精确性和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股发行抑价:一个假说的检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检验新股发行抑价的信息不对称假说,本文选取了中国股市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发行的255只股票(其中沪市132只,深市93只),并按上市交易所不同分为了两个样本,采用同一模型分别作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两个市场的新股抑价程度均可以用信息不对称假说来解释,在用于解释的变量中,新股的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发行前一年的每股收益以及发行前市场状况四个变量在描述假说中的事前不确定性上是显著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股票IPO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票IPO的短期收益与长期回报之间的巨大反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市场环境和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理论是IPO的原因。建立在不对称信息基础上的理论揭示了抑价现象,非理性行为和政策的差别及变化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股票的配置理论因其对很多问题有重要影响而备受关注。股票上市后长期表现不佳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争议颇多的问题,股市微观结构的改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IPO中的价格管制及其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罕见的牛市行情,A股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更成了无风险、高收益的代名词。从一级市场申购获得的新股票,在二级市场开始流通后,其价格在上市首日即可出现数倍的暴涨。打新股成为最时尚的投资项目。借助对中国新股发行市场的观察,本文分析新股发行价格管制机制对股票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价格管制导致的新股发行市场租金的产生和追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价值低估现象实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偏相关检验、逐步回归的方法 ,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现象。分析了成熟市场造成新股发行价值低估的因素和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有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程度的 .研究发现 ,中国股市过度超额初始回报率的本质是对二级市场的高估 ,它与国外的 IPO价值低估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已有的资本结构理论很难解释Baker & Wurgler(2002)的实证结果:为什么公司的历史估值会对资本结构有着强烈且显著的负相关效应?且这种负效应长达10年?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即公司在股票价格高估时发行股票,在股价低估时回购.Baker & Wurgler(2002)认为,市场和公司资本结构之间通过市场时机选择行为联系起来,当前公司的资本结构是过去公司应对市场变化所做出的融资决策,即选择市场时机行为的累积结果,公司的历史估值对资本结构有着大且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长达10年以上.这一理论的提出,将MM理论提出的市场与资本结构"无关论"延伸到"重大影响论".  相似文献   

20.
交叉上市会影响原上市地股票价格,产生所谓的溢出效应。对我国先 H股后A股和先 A股后 H股两种交叉上市路径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两种交叉上市路径在招股公告日和交叉上市日前后,对原市场均产生了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其中,招股公告日效应主要表现为负向效应,交叉上市日效应则表现为正向效应。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先H股后A股上市公司对H股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主要是受A股市场高发行溢价率和A股股票高收益预期的影响,而先A股后 H股上市公司对A股市场产生的溢出效应,可能源于市场发达程度差异,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信息披露、监管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改善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