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香兰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1):88-91
保证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运作的体制的基础是法制,而法治则是通过其经济作用来为市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的.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约束政府,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行为.现在,"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都已载入我国宪法,我们应认真研究市场与法治的关系,努力推动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真正把我国经济建设成为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高晓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随着商检体制改革的深化 ,政事、政企分开是必然趋势。商检公司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有其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性 ,这对商检公司如何实现职能转变 ,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陈秀萍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5-8
法治与现代伦理精神是互相促进的 ,然而法治理想的内在精神与当代中国伦理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现代伦理精神的建构必须以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为起点 ,以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民主政治的高度完善、科学理性精神的培育为条件。为此 ,在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同时又要强化法治理念、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4.
沈志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2):51-52
确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情趣的激发,有助于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三大精神的培养.组织自主活动是培养主体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保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2):20-25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市场经济仅仅作现成的"手段"之理解.然而,当我们通过德国古典哲学对市场经济之"推动者"--绝对主体--进行深入的哲学透视之后发现,市场经济原本不是手段,而是绝对主体"自我规定"的产物.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地出发,对绝对主体进行重新的审视,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绝对主体无法"培植".我们不能拘泥于市场经济之名而照搬西方市场经济之实,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实践,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6.
赛兴勇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20-2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为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相关的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必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要求,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必须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李萱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52-55
现代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与传统女性梦幻书写截然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女性主体的精神成长,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现代梦幻书写.这在现代女性小说对梦想的自主追求、回望往事与想象未来、对社会现实的梦幻思索等方面的梦幻书写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发展市场经济与增强人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人成为经济主体。但主体的生成不是自发的 ,也不是政府自上而下所赋予的 ,而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增强人的主体意识 ,如独立自主、自由平等、进取开放和能力本位意识 ,使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身份和地位 ,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地行使自己的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9.
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优化主体结构,包括优化主体思维结构,主体知识结构,主体自我意识,主体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之一。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中的深层文化,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下对校园精神,特别是校园精神建设的主体精神关注力度还很不够,因而必须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1.
胡德才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4):49-51
多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远远落后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实践,文学批评没有发挥对当代文学创作实践的引领、批评和促进作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局面,导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平庸化,走入了困境。大量的文学批评流于平庸的根源乃在于批评者主体精神的丧失,而导致批评者主体精神丧失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外部的不利的环境氛围,其表现为文学批评的政治功利化、人情化、商业化。因此,只有批评家高扬主体精神,坚守人文立场,维护批评尊严,才能使其批评独立不倚,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胡绪鹍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1)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本质特征,结合考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各国市场经济的法制实践,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法治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严奉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编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亦使编辑面对许多挑战。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社会文化的引导者之一,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的同时,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更加注重本身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提倡既保持传统美德又包涵时代特色的编辑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任红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21-26
市场经济内涵着人类重要的文化伦理现象 ,有其独特的文化基础、文化精神和文化追求。在市场经济文化背景下 ,人们应具备很多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 ,但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主体人格。经济文化既对现行的道德与心理教育提出挑战 ,也需要道德与心理教育作出积极的应答。 相似文献
15.
马云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认为,仁爱精神是东西方文化共有的基本道德原则,其基本内涵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当成主体,而不是纯粹的客体;作者讨论了仁爱精神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赋予了我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命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尚庆飞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1):17-22
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包括以下的内容: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二,不唯书、不唯外、不唯权威的反教条主义精神;三,自信、自强、自立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为"主体"的精神;五,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今天,在面向21世纪的民族精神的探索和重建的过程中,毛泽东精神仍将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王建国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在理论上明确和解决如下3个问题:1.“法治经济”不是“法制经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要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即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高祖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14-17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一次巨大的历史性变革,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总体呈现积极态势,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要花大力气强化和确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和谐共赢、遵纪守法等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现代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斌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2):43-44
现代产权制度 ,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