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79年版《辞海》、《辞源》及新近陆续出版的《汉语大词典》等反映了我国辞书编篡的最新水平。在对待成说问题上,旧辞书或以汇集为其编篡宗旨,或以筛选为其制作方针。如《经籍篡话》、《叠雅》、《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即基本属“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之类。其作为工具书,虽不无存在之价值,但成说之是是非非,全需读者去自作辨析。新版《辞海》等于此乃一反旧辞书之唱,编者不是俯身于前人之下,而是以成说为参考,以书例为根据,凡涉古者,必期食而化之,融为己言,故能发前人之所未发,明前人之所未明。无论是在立目、释义、还是在引用书证上,均有其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释“则”     
关于“则”字六书分析及本义、引申义之相互关系、次第,《说文》以下各辞书及历代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之说解,时有可取,然亦多可商,颇有重新探讨,作系统考察之必要。 笔者拟就当前影响较大的三部辞书: 1、修订本《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1983年第一版); 2、《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3、《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1962~1968年第一版);有关六书分析、词义训解、义项次第排列之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在今人阅读古代典籍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迄今以来我国最权威辞书。但它们在通假字解释方面存在着本借字互倒和以通假字术语说解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等情况,有进一步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论辞书释义的借鉴赵应铎改革开放以来,辞书事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一些高质量的辞书如新版《辞源》和《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相继出版;辞书理论的研究也空前活跃,一些理论著作先后问世。然而就在这同时,有些连什么是词,什么是词义都辨别不清...  相似文献   

5.
“面缚”一词,各种辞书释义大体相同。《中华大字典》释为“反背而缚之”,《辞海》释为“两手反绑”,《辞源》释为“两手反绑于身背而面向前,示投降。”这种定释,显然来自古文籍中关于该词的名家注疏: 《左传·僖公六年》: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成。许男面缚,衔璧,大夫哀经,士舆櫬。楚子问诸逢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杜预注面缚:“缚手于后,唯见其面。以璧为贽,手缚,故衔之。”) 《史记·宋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司马贞索隐谓:“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刘氏云:‘面即背也’,义亦稍迂。”)  相似文献   

6.
报纸书刊上,“○”字的应用很普遍,如“一九九○年”、“中国足球队二比○胜日本队”等等。但是,这样一个应用很广的“○”字,作为一个单个汉字被收录辞书中却是很晚的事。且不说《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近代辞书没有收录“○”字,就连解放后1953年出版的(包括1971年修订版)以收当代常用字为主的《新华字典》也见不到它的踪影。将“○”字最先收录辞书中的,首推通用最广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其后新版的《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和《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证明,《唐本》:“匮也。从木,声。一日木、木名;或曰:,木枕。”此当为许慎《说文》之原说解。《中华大字典》和《汉语大字典》等字典辞书井引有讹脱的大、小徐本“”篆说解为释义的根据,而不据引正确的《唐本》“”篆说解,均宜据《唐本》改正。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川、鄂两省编写人员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出版发行。这是学术界科研的新成果,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汉语大字典》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辞书之林,这就不仅填补了我国急需的提高性大字典的空白,而且服务于四化建设,促进我国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显然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汉语大字典》在编写体制和内容上,不但是汇纳万流,集古今之大成,而且是开拓创新,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9.
“■”、“■”二字,在我国汉语字词书中,始见于清初吴任臣《字汇补》。其书释“■”为:“与馨同。见《齐民要术》,又见杨慎《山海经补注》。”释“■”为:“读与馨同。《金匮要略》:‘(殸 禾)’饪之邪。’”稍后于《字汇补》问世的《康熙字典》对此二字的诠释与《字汇补》完全相同。《康熙字典》在我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向深远,以致我国现代编纂行世的大型汉语字词书,凡收有此二字者,如《中华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台湾省编)均沿袭了这一误断,乃至现代日本诸桥辙次所著《大汉和辞典》也受其影  相似文献   

10.
“更”这个字在我国古笈中,词义很多,出现频繁,古汉语方面的大字典如《中华大字典》就收有十六个义项。清人编的《经笈纂诂》是集古代典笈注释之大成的书,凡“更”字的旧注几乎全部收入,这在字书中所收“更”字词义算是最多的了。旧版《辞源》《辞海》由于它是以收复音词为主,“更”字的有些词义散布在有关的复音词目之中;有些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