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农村工业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民国学者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探索经济发展之路的重要思想主题.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出发.民国学者对农村工业化的内涵、前途及组织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农村工业化是相对于城市工业化而言.目标是建成工业化的农村;农村工业化适合中国当时需要,是复兴农业、发展工业的可选路径;工业合作社是农村工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对民国时期农村工业化思想的回顾.可为发展中国家走出二元经济提供丰富的思路.也有益于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设.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年改革开放,农村出现了剧烈的变革,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农村工业化的兴起并与农村商品化、城镇化相伴发展,互相促进,改变了农村封闭、半封闭状态,正把农村经济、社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本课题以绍兴县为典型,对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工业化——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一、农村工业化崛起,由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变1978年以后的十多年时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农村工业化迅猛发展,绍兴县由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工业农业县,农村和全县经济状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在农村工业化过程和已工业化地区二元结构中展开的。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将有2~3亿的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而在已工业化地区,消费结构的转变给产业结构转变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产生了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外来技术的强大需求,推动对外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表现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法制规范和人们在经济中的行为规范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的战略性资源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从而给中国独立地实施产业政策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王连喜 《探求》2001,(3):72-73
珠三角地区主要被理解为一个经济地理概念,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佛山等地;从经济上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率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其农村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农村工业化(广东工业化水平已达50%以上)和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接近40%,高于全国29.6%的水平)进程较快,农村经济体制转型较早,市场经济体系较为完善,农村市场极其活跃,这些都为珠三角地区乡镇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土壤。当然,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并非是完全平衡的,经济的发达不一定就代表其民主发展程度高。但是,笔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工业是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经济僵局的重要力量,是沟通传统农业和现代城市工业的纽带和桥梁。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充分说明,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人口城市化等,都与农村工业及其发展密切相关,依靠农村工业自身经济成长的力量也可以实现二元结构经济的转换目标。因此,农村工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通过农村工业这条沟通传统农业与城市工业的纽带的作用,必然带动中国现代化的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经济振兴的根本出路目前,对如何振兴我省农村经济的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的根本出路。第一,发展乡镇企业为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改变我国城乡经济的传统格局开辟了现实的发展途径。我国工业化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是,由于工业集中在城市,使城市越来越大,包袱越来越重,资金、能源和运输越来越紧张,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越来越大。其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如何搞工业化、现代化,没有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发展途径。依托城市搞工业化的结果,造成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基本经济格局。因此,“以农业为基础”这句话,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村务农了。1978年  相似文献   

7.
温州区域性规模特色经济的特点、成因、效应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注重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培育和发展区域性规模特色经济,形成了区域性规模市场体系、规模生产基地、规模企业群体和规模品牌效应。这种经济模式促进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工业化进程,对浙江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和区域性规模经济,发挥中小企业的群体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8.
柳莉 《浙江学刊》2003,1(6):202-207
经济体制改革前 ,中国农村工业化对农村政治精英的构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经济因素在政治精英构成中的作用趋强。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农村政治精英一部分的妇女政治精英的状况所发生的变化却很少受到关注。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 ,运用访谈和个案分析的方法 ,着重论述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妇女政治精英构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在农村政治精英转变的问题上 ,性别差异依旧显著。农村妇女政治精英构成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变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农村妇女政治精英仍旧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张叶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限制因素。本文分析了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机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10.
包学雄  沈家共 《创新》2007,1(4):47-51
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这使得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真正难点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在农村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其他省区来说,广西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拥有柳州老工业基地以及新兴的百色铝工业基地和沿海重化工业基地,正处于经济开始起飞阶段。要实现广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效路子。  相似文献   

11.
姚寿福  张华 《学术交流》2012,(4):120-123
城镇化被认为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对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真实性及其对农民的影响存在着争议。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农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包括农业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对提高农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化的影响均不明显,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联性很低。建议加强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性改革,更多地关注农民利益,加快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工业化转移和城镇化、市民化步伐,促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使农民能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现实选择。我们必须以产业化入手,去推动乡镇企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实现“三化”齐动。一、“三化”是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途径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解决农村改革与...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洪运 《社科纵横》2010,25(7):56-5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源分散利用导致规模效应缺乏,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协调发展困难,利益机制扭曲导致发展动力欠佳,制度安排缺失导致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城乡统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应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从制度安排、统筹计划、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为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工业化从19世纪的第一次浪潮到现在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解放前的中国近代农村工业化,发展较快,且具有爱国主义的特质。2.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资金严重短缺及长期的赶超战略,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3.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前,政府决策决定着农村工业化的走向,发展速度快,但效益低下。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至今,外商投资促进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基本实现农村工业私有化,乡镇企业的作用增大,地区差距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凤梅 《社科纵横》2008,23(5):34-36
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农村市场逐渐凋敝,乃至不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农村市场之所以日益凋敝,功能削弱,一是市场动力缺乏,二是国家对市场控制不断增强.农村市场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农村多种经营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造成农村经济积累途径短缺,致使农村经济现代化陷入滞缓状态.另外,作为信息交流及孕育现代意识的重要场所--农村市场的缺失,也直接影响了农民现代意识的培养,妨碍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陈晓燕 《浙江学刊》2001,3(6):157-161
近代中国从沿海城市肇始的工业化进程,为广大妇女提供了新就业机会,因此对于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在妇女向来较为普遍地投入到经济生产劳动领域的江南地区,近代工业化的具体进程究竟怎样,在近代都市与农村乡镇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又如何影响到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鉴于学术界对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的经济前提研究不足,更罕见对农村地区的具体探讨,本文旨在就此作尝试性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浙江模式”的转换与市场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人曾这样概括:““浙江模式”=农村工业化+专业市场。当前,浙江经济增长出现了较为严峻的形势,尤其是技改投资和一些经济效益指标呈不利的走向。如何组织和开拓新的产业优势,调整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浙江省如何利用“市场大省”既有优势,通过专业市场的信息集散、交易制度、交易技术和外向带动等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力是随着国家工业化逐步转移的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而日益增多,同时也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同步向非农产业转移。16、17世纪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也是很大的。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爆发,英国领先实现了工业化,农业人口迅速向城市转移,亦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后来,其他发达的国家、包括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走了这条路。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占有者逐步垄断农村土地,使大批农民因丧失土地失业而被迫集结城市,为工业资本家准备了廉价的劳动力,从而推进了工业的发展。工业越发达,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越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流向越广,流速越快,流量越大。100多年过去了,现在经济发达国家的农  相似文献   

20.
家庭能够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行自我调适,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其对工业化的适应就是一个例子。1978年以来,为适应乡村工业的发展,中国农村家庭分解加速,核心家庭增多,出现家庭对于工业化的外向型适应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