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人力资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不明显从人力资源要素禀赋分析,是受中国人力资源现状的约束.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解决庞大人口就业问题始终是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中国人力资源质量的现状是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普遍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从而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地位.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具有重要作用.应通过政策引导与支持,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改变要素禀赋,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更新,在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目前在电力这一方向上取得的成就还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将通过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开发人力资源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应该怎么样去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3.
2012年大选后的权力结构将成为俄罗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其中,大选后俄罗斯社会政治改革与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决定俄罗斯经济前景的两个关键变量。但是,2012大选后的俄罗斯社会政治形势存在着潜在的不确定性,"外生的"经济现代化模式前景不容乐观。因此,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其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仍将主要受能源价格等传统因素的影响,而经济现代化的积极影响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入世”对企业的冲击——竞争、垄断与联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 ( WTO)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对规范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一体化的全球经济势必对我国传统民族经济以及当今国有经济造成冲击。为此 ,我国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进行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 ,势必要做出新的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前无古人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经济实践。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密切相关结论;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和目标指向,因此,现代经济学能够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理论分析工具,中国经济改革与现代经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现代经济学将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发展,正在酝酿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改革必将为现代经济学的革命从理论到实践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与1989年、1997年增税的历史经验相比,2014年安倍内阁的消费税增税举措,因在增税时点上受日本国内外经济环境好转,以及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综合经济对策影响,不会对日本经济景气造成持续过度的冲击.短期内,消费税增税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加快日本削减财政赤字步伐,减少财政对国债收入的过度依赖,对摆脱日本财政困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中长期看,因增税力度不够,主权债务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今后日本有必要推动经济增长战略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确保经济复苏与财政健全化的同时实现.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人力资源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 ,人才匮乏 ;教育投资低 ,人才培养机构少 ;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这种状况已形成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马太效应” ,即人才越是匮乏 ,经济越是落后 ,从而越是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 ,并使经济更加落后。本文指出 ,导致西部地区经济与人力资源困境的最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二个方面 :其一是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投资倾向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 ,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从而形成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别。其二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户籍制度 ,这种制度一方面允许高素质人才向发达和富裕地区流动 ,另一方面又控制国内人口的自然流动 ,并阻碍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种制度导致的结果是 ,东部发达地区利用其经济优势挖走西部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 ,却又将西部低素质人口挡在户籍大门之外 ,从而导致西部地区陷入人才大量流失和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的困境之中。文章指出 ,要想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目标 ,就必须从国家经济政策和户籍制度这两个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上予以认真反思和进行重大改革。否则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难以取得应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轨的模式、突破点和速度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经济学是对经济转轨国家在转轨过程中出现和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理论上给予总结、概括和说明。其中,转轨突破点和速度的选择是转轨国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不仅受转轨方式(“激进式”或“渐进式”)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受转轨目标模式及转轨初期的国民经济状况的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式的转轨模式,是从体制外的增量部分调整入手,逐步深入到体制内,因此,在转轨突破点的选择上是从超越双轨制的冲突逐步逼近微观企业的产权改革,在速度的选择上也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而是以经济增长为指标来促进市场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中,经济学理论界对传统的公有制形式的改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赞成用承包制方式,有的赞成用股份制形式,本文试图从所有制中的所有权明晰程度——即所有权中收益权的确定,以及它和经济效率的关系,提出一种新型的公有制形式——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并具体阐述它的操作方法,以及理论依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微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2013年11月9~12日在北京召开。社会期盼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确定更明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打破阻碍中国经济发展藩篱,进一步刺激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这一国家大转折时期提出的“经济民主”概念,理论上,是邓小平理论中经济改革理论的起点,具有多方面思想内涵;实践上,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振兴宏伟蓝图的思想准备。本文对这一重大思想的形成、内容以及现实意义作出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熙 《人力资源管理》2011,(11):104-104
<正>面对当前异常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企业组织在自身的管理上,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必须打破传统,适应环境,在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必须相应的改革。一、重视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提高。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体现和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西部产业结构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差异扩大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差异上,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既受自然条件、发展基础、政策环境的制约,又受传统观念、运作体制、经济决策的影响。只有彻底消除思想壁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大经济改革力度,争取倾斜政策,才能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使西部大开发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作为汇集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从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改革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从人才的聘用、职责设定、培训开发以及科技运用这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成功地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世界经济仍然有一段时间是不稳定的,有可能存在一到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低增长,很多学者将这一阶段称为"后危机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仍然会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为了在后危机阶段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位置,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中国必须顺应世界经济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转变,努力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归纳总结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后改革时代作为背景,将城乡一体化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按照其主要矛盾的不同,划分为城乡一体化初级阶段即城乡经济一体化阶段(1978-2001年)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阶段(2002-2020年).通过对这两个阶段的对比分析,以所面对的经济支撑、主要矛盾、发展目标和演进路径的不同为现实研究依据,证明后改革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经济仍未完全复苏,许多国家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企业面临着诸多经营困难,也面临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和创新的压力。近日,SHRM发布了"2013年人力资源趋势报告",对全球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进行了总结和预测。2013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新趋势呢?我认为,首先员工薪酬将一直在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SHRM的"人力资本定制对标数据"表明,美国员工规模不等的各类企业中,2012年这个比例的平均值达到42%。在员工薪酬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保护民众最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公共服务制度,是将经济增长成果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和动力。采用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进行因果关系检验,运用面板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公共服务进行量化测度,并将其作为核心被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延展性的分析公共服务在高质量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得出公共服务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源泉,并且公共服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经济增长受公共服务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我国经济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一年中取得的种种成绩表明,经济回暖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稳定拐点有可能在今后不算太长的时间内出现。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正日益融入全球经济格局,而2003年国际经济局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还不能断言经济回暖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稳定拐点已经出现。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需坚持实施一段时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研究相关经济因素和总体形势发展,结构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一季度,受出口增速下滑、内需增长偏弱以及价格涨幅缩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进一步走低,经济增长速度降至近10年正常时期的最低水平.由于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改观,因此经济的偏弱走势还将持续保持出口的适当增长.抵消外汇占款少增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以及控制政府支出的过快增长是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