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胡艺华  喻勇兵 《城市》2009,(7):25-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实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重要位置。建设“两型社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全新命题和一项重要任务。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赋予长株潭城市群加快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省会长沙如何顺势而为.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担当领头羊,创造新经验,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鹏 《城市》2010,(10):53-57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在经过25年自主发展后终于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异军突起,并为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而不懈努力。2010年1月1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儇》正式实施,标志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在地方立法的指导下全面、有序地展开。  相似文献   

3.
2007年,湖南的冬天格外暖和。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2008,(2):4-7
2007年,湖南的冬天格外暖和。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5.
《当代老年》2008,(1):5-5
2007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6.
曾万涛 《城市》2011,(2):22-25
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已3年有余,建设长株潭“两型”新市镇既是优化长株潭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建设组团式城市群的需要,又是建设长株潭“两型”城市群的要求。长、株、潭三城结合部昭山、益阳东部新区、湘阴县界头铺适宜建设第一批新市镇;浏阳市、醴陵市、湘潭县将规划第二批新市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新市镇建设的首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郭小燕 《城市》2009,(6):20-24
当前,虽然我国各地区城镇化迅猛发展.但各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中部地区发展缓慢.而城镇化滞后是制约中部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此背景下.从统筹城乡的视角出发,研究适合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对于统筹中部地区城乡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缩小全国区域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区经济弱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万涛 《城市》2009,(3):56-59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城市群行政区经济色彩仍然相当浓厚。长株潭城市群应通过合作博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并调整行政区划,以弱化行政区经济.为城市群成功建设“两型”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锋 《城市》2013,(1):69-72
按照中央对江苏21世纪头21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定位,江苏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江苏特点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无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1 8城市圈的发展加速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武汉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本文用SWOT方法分析了在这个背景下武汉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据此提出几点武汉市房地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湘潭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一)湘潭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湘潭市借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东风,享受各种政策优惠,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据统计,湘潭市2011年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位列全省第三,城镇化率为52.08%。  相似文献   

12.
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承良  曾菊新 《城市》2008,(10):13-18
党中央、国务院继在“十一五”规划中作出中部崛起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策后,又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户在中部两大城市密集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这对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城市群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万涛 《城市》2008,(10):48-53
现阶段我国对城市群的研究比较多,尤其是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研究更是见仁见智。长株潭城市群于2007年12月14日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它的研究可为我国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总,然后进行简要评述,并提出几个值得后续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生态城市群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万涛 《城市》2009,(1):21-24
城市群是高级有机体.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目标。长株潭生态城市群.包含城市群和生态文明两个意思。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是建设长株潭生态城市群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城市群与生态文明得到发展.但是要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还必须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毫无疑问,节水当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低碳城市群,促进节能减排,保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构建低碳化的城市群落生态体系。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区位、资源、人才、科技等优势和基础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而重化工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挑战。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需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低碳产业布局、低碳能源开发与利用、低碳消费与营销等。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 《城市观察》2010,(2):130-136
低碳城市建设涵盖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多个层面,其建设理念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高度吻合,湖南应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这一契机和平台,明确发展规划、完善法律规章、配套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氛围,从而完善低碳管理体系,梯度有序构建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18.
袁望冬 《城市》2014,(2):28-32
正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镇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空间、人口、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实现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一体化,促进城乡互动发展。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相似文献   

19.
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关系到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低碳化发展为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转型"的关系,并阐述长株潭城市群低碳转型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