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动力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治".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界对马克思未出版<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看法的综述与辨析切入,分析马克思晚年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认为马克思之所以未能"舐净"这"孩子",主要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也展示出新形势;马克思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资本主义在未完成中.<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的研究与写作是马克思一生的追求,探索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是他毕生的目标,可一直没有能够达到他所希望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道德风尚与社会进步有什么关系?社会发展史上已有不少论著.本文拟从分析犹太教义与犹太社会的发展、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而重点强调我国新时期所推行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有助于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故事蕴涵了民间伦理、智慧、想像与情趣.电影<刘三姐>在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同时,也体现了相当浓厚的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对电影<刘三姐>的再创作和再加工.它利用了电影<刘三姐>的文化资源和桂林山水的旅游资源,以现代理念、现代传媒手段制作了一个具有国际性、时尚性的现代大众文化产品.关于<印象·刘三姐>个案的分析,对思考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某种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5.
"思无邪"一语出自<诗经·鲁颂>,孔子言以论<诗>三百,后世由此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但学者对其理解不同,众说纷纭,有十余家之多.正确理解"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时代背景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四部小说的探析,阐论张恨水创作思想和创作道路的发展变化,表明恨水的"恨而醒世"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7.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汉的"式"制取"样"的意思,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构成"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品式"普遍化,一般事务均有"品式"的规定.<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样"方面的规定,用作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北魏<丘井式>是户籍编造的样式.<输籍样>仿自<户调式>,也用来"定户上下".<通典>不懂"品式"制,把<户调式>中修饰"样"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即"占田"、"课田"从"式"中抽出,当作土地制度归入<田制>;把<丘井之式>中的"均田"幌子当真,视其为由国家分配土地的"均田制";把<输籍样>解释为"轻税"之法,目的在于挖"浮客".<通志>、<文献通考>继承了这些错误,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9.
<序二>与<序三><读第五才子书法>,由于处在道统语境与审美释义的对话困境之中,金圣叹预设"忠义"与"水浒"的现象对立、"朝廷"与"绿林"的现实对立、"施、罗"创作的本质对立,从而确立其腰斩和评点<水浒传>的理由与权力.再从<水浒>与其他"圣贤书"、"才子书"的对比释读,完成对文学文本的审美释义,从而确立其独特的小说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逸周书·时训>每节前半部分所记物候与<礼记·月令>等书相同,这是先秦传下来的<时令>.其后半部分则与汉代谶纬之学有密切关系;又"病"、"兵"等上古阳部字在<时训>中与耕部字相韵,这是汉代始有的语音特点.因此,这部分当是汉人的解说,是为<时训>.今传本<逸周书>此篇作<时训解>,"解"字当是孔晁以后人所加.  相似文献   

11.
古典经济学把人都假定为是自利的经济人.但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人性是利己的,而在<道德情操论>中又强调人性是利他的,这就是"斯密问题".对"斯密问题"的诠释推动了人性理论的发展.而持自利经济人观点的经济学家不断退让,说明人性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自利经济人不过是"物的依赖性社会"即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人性的表现而已.  相似文献   

12.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的"仁"可分为多层,认为<论语>"仁"具有层次性的一些学者将<论语>中的"仁"分为"全德之名"和"德目之一"两个层次,此观点有不完善之处.结合孔子思想实际与<论语>具体材料的文意训释,<论语>中的"仁"可分为"理想之仁"与"现实之仁"两大层次,并且"现实之仁"内部还可分出多层.<论语>的"仁"是一个多层的统一体,这些层次间相互关联,共同统一于"爱人".  相似文献   

14.
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MAGNA CARTA)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学者们一般只提及<大宪章>的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意义,有的也引申到了对后来"自由"、"民主"思潮和运动的影响.笔者通过阅读<大宪章>的63款条文,发现<大宪章>认同了当时英国商业社会的现实,并对商业社会的各个方面予以了法律的框定.正因如此,<大宪章>对后来英国社会尤其是商业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本<水浒>乃有清300多年来国人、东亚文化圈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人民最喜爱的<水浒>版本;其思想魅力来自评改者对农民起义一以贯之的由衷礼赞;但金批启动于明代特务统治最恐怖和<水浒>首次被官方定为"反动"之作的时期,因此乔装打扮也就势所必然;对金本"腰斩"的误解导源于胡适,成就于鲁迅,并延续至今,作为五四先哲的智者之愚,有必要加以彻底抛弃.  相似文献   

16.
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其含义是很不一样的.这不仅是<红楼梦>这一名字的文雅、迷离,不似<石头记>的质朴、显露,更因为<红楼梦>一名契合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如梦"的儒道哲学思考--与小说空、色、情这些主题架构相一致,从中不难看出,"梦"在语言和文化的所指和能指,远非类似把玩的"石头"所能比肩.  相似文献   

17.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是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学术史著作.其中,叶适对<周易>、<礼记*大学>、<礼记*中庸>及先秦诸子、历代史籍等都加以评论,并对理学"道统"说进行了批评.这种学术史的考察、评论,与当时逐渐流行的程朱一派理学有较大歧异,显示出当时儒学发展的不同路向.  相似文献   

18.
<明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认为<东嘉先哲录>的作者为王佐.经过凭籍<四库全书总目>和<续文献通考>的考证,<明史*艺文志>记载有误,<东嘉先哲录>一书的作者应为王朝佐.  相似文献   

19.
诸多事实说明,20世纪红学研究的历史实际是怎样读懂<红楼梦>的发展史.索隐派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误读.新红学有功绩,但仍未读懂<红楼梦>.太愚的<红楼梦人物论>是从人物研究这个角度读懂<红楼梦>的著作.1954年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是为了读懂这部伟大作品的斗争.何其芳的<论〈红楼梦〉>是读懂<红楼梦>的典范.1974年的"评红运动"是阴谋红学的大表演.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是考证派的典范.张国光的"当代红学"批评周汝昌极端贬斥高鹗续书的意见,在世纪之交解决了读懂120回完整作品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就研究成果而言,闻一多在各个研究方向上都写有大量专著.概言之,第一,他创建了<诗经>新训诂学,是现代研究<诗经>的大师;第二,他分训<楚辞>,著述多端,开创了研究<楚辞>的新局面;第三,他推动了"庄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