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抓住课文这个“例子”,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为此,文章指出加强阅读指导,熟记“例子”;引导学生思索,理解“例子”;以课文“例子”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也就是说,语文的教学应恰当地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有过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比喻:“扶着小孩走路,目的是要他学会走路,而不是替他走路。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应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上,坚持阅读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足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是学生获得读写知识,训练读写技能的重要源泉,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开发文本资源,选取教材中蕴涵着的读写互促的结合点,引导学生适时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和技能.让课文阅读成为学生习作练笔的“黄金搭档”。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琼·Z·欧文在一篇题为《用三倍的魅力》的文章中谈到他在写作中对“三”这个数的功能的发现。他举了不少的例子证明数“三”对创作的奇妙作用。其中的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你的主人公想得到这个姑娘;他试探了一下,失败了。他再次想接近,又没有成功,比过去更加可怜。所以,他急切地继而进行第三次尝试,而且这一次……!假如第二次尝试中他成功了,那便会给读者一种悬着的心砰地落下的感觉,你抬脚上楼发觉已经到了楼顶时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第四次努力的成功很可能使读者觉得厌倦和不耐烦。三次,只有三次,这是小说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在我国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始终没有很好领会“例子”思想,许多师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课文问题的分析讨论上。将课文中一段段完整优美的语言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7.
运用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基本假定来处理一个在势箱中运动的粒子,这是实际中重要而又最简单的例子。通过它的讨论,不仅证实量子力学的强大威力,说明许多量子力学原理,而且揭露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作为量子化学的入门,对这个例子的讨论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8.
名词和名词词组的重复无论是在汉语中还是在英语中都是常见的现象,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往往需要重复提到某个人或某件事情。然而,这种重复提及,我们在翻译或用英文写作时却常常出现失误,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区别清楚英汉两种语言在这一方面的差异。本文尝试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神益。一从两个典型的错误例句谈起我们在用英文写作或汉译英时,在名词和名词词组的重复方面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断重复英文的同一个名词。请看下面这个例子:例1:我经常踢足球,因为我喜欢足球。原译:Ioftenplayfoot…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一位小学老师让学生用“活泼”造句,结果一个学生造出了“阳光很活泼”的句子。老师却认为“活泼”是专门用来指人的。没有思想感情的“阳光”怎么可能是“活泼”的呢?于是判定这个造句不对,令造出这个句子的学生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把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因素引入扩大再生产,通过分析一个例子得出如下结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由于这个结论是通过对一个例子的分析得出的,没有严密的论证,而现在有的同志又把这个结论所假设的条件疏忽了,于是对这个结论持怀疑态度。本文试图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用数学方法来论证列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实施,怎样让荟萃名篇佳作、具有时代感和生命活力的新教材这个“例子”放射出的迷人的光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成了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以为,在不违背“写作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长期持续的过程”这个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文,作好单项训练,最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战胜自己     
冰心 《阅读与作文》2009,(10):28-28
在这里,我们要给大家讲两个以long这个浏为主的习惯用语。大家都知道,long就是长。第一个非常常用的口语,也是俗语,就是Over the long haul.Haul在这里是名词,芒的意思是运输。可是,俗语over the long haul跟运输毫无关系。Over the long haul是指一段很长的时间。举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我给学生上一堂自然课(乡镇小学老师通常都是教一门科兼几门技能科)。教学内容是讲“光的折射和反射”。讲完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后,学生很感兴趣,就让他们举些在日常生活中有出现的相关类似的例子,谁知学生们一时竟举不出个例子来。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向学生讲述了本人小时候在夏夜夹泥鳅的例子。夹泥鳅,那是我童年里的一个美好的片断。  相似文献   

14.
孟谦 《社区》2010,(6):1-1
在本期我们讨论“怎样对待善意的谎言”这个话题的时候,要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善意的谎言”,让人稍感意外的是,这方面的例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几乎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实话实说、直来直去”是我们所赞扬的表达方式,但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直来直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互易定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中的表示式,并讨论互易性在传导干扰问题和辐射干扰问题分析中的应用。对称和非对称的线路滤波器被用作为传导干扰中互易性的例子;还讨论了对微弱信号进行检测时,由于嗓声干扰使结果与互易性不符。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互易定理的应用遇到一些困难,本文将讨论这个问题,并给出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道题目:“雪化了是什么”.有学生答“雪化了是春天”,老师判错,因为正确答案是“雪化了是水”。南京大学中文系王彬彬教授曾几次撰文分析:人们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老师的判卷是怎样的荒谬.这样的语文教育是怎样地扼杀学生的文学天赋。应该说,对这道题,老师认定的“正确答案”与这个学生的答案.是对问题的两种方式的回答。老师是以逻辑的方式思考这个问题.虽然这个答案“质本无文”,但却是天衣无缝的:雪化了只能是水,不可能是别的东西。学生是以文学的方式感受这个问题.虽然这个回答“诗意盎然”,但却是不合逻辑的,因为“雪化”与“春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抓一把雪到温暖的屋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这又需要教师恰到好处地使用和处理好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短短八个字,内涵却相当丰富:一、正因为是“例子”,我们教学时就要“胸中有书”正确运用教材作为凭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二、正因为是“例子”,我们教学时更要“目中有人”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想学、爱学、学得主动活泼;三、正因为是“例子”,我们教学时还要放开手脚,触类旁通,掌握其规律,通过学习能举一反三,立足“小课堂”放眼“大…  相似文献   

18.
“教学、教学”,无非教与学二个方面相关相因.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虽众说纷纭,各具特色,但最根本的要点还是教学生以方法;从学生方面说,就是学方法.教方法的好处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找出理论根据,即可以语文教育泰斗叶圣陶先生的二句名言为证:一句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句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把教材看作例子的观点,长时间并不为许多人接受或实行.从目前现状来说,是应该还例子以本来作用的时候了.教材无非是为教方法而设的例子罢了,教方法,才是教的本意.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这个材料,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或写作的方法,使学生自己会运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19.
专为尿瓶子立法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秋凌 《社区》2002,(1):64-64
美国一些国家公园的负责人采取了一个奇招,这个办法就是保持公园的清洁,撤去垃圾箱。没有了垃圾箱,游客就把他们的垃圾带回家。这个主意使公园风景更美丽,同时也减少了公园预算的压力。下面是一些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一、这是三段论推理吗? 莱布尼茨曾经从琼金·雍吉厄斯的《汉堡逻辑》中,选出一个很有名的例子。这个例子与下述推理相当: 所有的圆都是几何图形, 某人画了一个圆, 某人画了一个几何图形。这个推理的正确性是十分直观的,但是为这类推理寻找一个形式的表达方法却不很容易。有人认为是三段论,这是不对的。亚里士多德把这类推理与三段论作了区分。用亚里士多。德或者琼金·雍吉厄斯的话来说,“圆”、“几何图形”在第一句中是“主格”,而在第二句中和第三句中是“从格”,因而这是所谓由主格到从格的简单推理。用今天的话来说,亚里士多德在三段论中仅仅讨论主宾结构的四种直言命题,“某人画了一个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