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伦理坚持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环境伦理观是当今环境伦理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作者通过剖析这两种环境伦理理论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在处理环境问题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时所处的困境 ,论证了树立与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观 ,主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反映人类之间关系的代际和代内伦理价值观。环境伦理价值观的焦点是 :在天人关系方面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代际伦理价值观的焦点是 :在代际公平方面如何超越“本代中心主义”?代内伦理价值观的焦点是 :在代内公平方面如何超越“西方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观是西方生态哲学思想在环境伦理学中的发散,它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向。本文意在通过生态伦理思想的渊源和本质理论,分析当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伦理诉求,在此基础上描述和诠释三江源立法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并尝试提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伦理立法的法律回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而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为先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蕴含着研究环境伦理的理论诉求。当前环境伦理面临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分立的困境,在科学发展观视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和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拓展当代环境伦理视域,超越环境伦理困境,引导环境伦理由分立走向和谐,是当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要的理论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卫军 《晋阳学刊》2008,4(3):44-46
现代伦理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整合与超越,它的目标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的西方环境伦理学从发展至今形成了两种对立,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非人类中心主义内部又可划分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个体主义的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西方的权利论和义务论。而整体主义的生态伦理学借鉴生态科学的发展,运用生态系统整体论方法研究自然界的价值及人对自然界的义务。两者立论基础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相异。本文对两个派别的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评析,指出个体论与整体论的生态伦理学由于各自的理论缺陷,使其难以担当社会主流伦理价值建构,同时在实践上又面临与所主张的理论相互矛盾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7.
经济伦理内生于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思想之中,是调节和规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们经济行为的基本准则。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伦理探讨的主题包括可持续性与环境公正、可持续性与代际分配公正及可持续性与代内公正。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伦理力图解决的矛盾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或物质)中心主义的矛盾、个体主义与社群主义的矛盾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福利目标之间的矛盾。围绕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们被划分为两个广泛的阵营:新古典主义和生态主义,前者以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为代表,后者以生态经济学为代表,对这两种思想流派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当代西方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伦理面临并力图克服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伦理中,作为道德关怀对象的生态实体究竟应该是生物个体还是像群落或生态系统那样的整体,生态中心主义与生物中心主义一直存在分歧。这要归结于生态学无法解决的一个哲学缺陷:具有本体论地位的生态实体的尺度划分的差异。如果从伦理学理论出发,一定程度上能规避这个缺陷:在功利主义的视域下,生态中心主义与生物中心主义是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殊途同归;在道义论的视域下,维系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的张力;在美德伦理的视域下,形成了建构生态道德共同体的环境美德伦理共识。当然,从不同的伦理视域审视生态实体,功利主义、道义论和环境美德伦理也各自存在缺陷,但不妨碍得出个体的生态实体观是传统的还原论思维,整体的生态实体观既具备生物中心主义的解释力,又可为生态伦理的理论建构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自然的权利与环境法的伦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锋 《齐鲁学刊》2005,(3):143-145
环境伦理的突出功能表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上。从法学的视角并以“权利”作为文本来分析,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自然的权利”上存在重大的理论分歧,在理论上应当对“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的权利”进行环境法的伦理定位,自然的权利是环境法的伦理基础,是环境法变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西方生态伦理学将伦理对象扩展到自然界,强调自然权利、自然利益,为传统伦理学带来了一次重要变革。然而由于学说内在的一些逻辑困境,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常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妥善解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厘清生态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准确界定特有的概念范畴,给出"是"与"应当"联系的正确推论等,是其化解自身逻辑困境的充要条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西方生态伦理学进行"东方转向",使中西生态文化交融,势在必行。在东西方生态伦理文化相互会通中要特别注意伦理的"民族性"与"时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