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连升(1939—2012年),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64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白寿彝先生。1968年到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历史系副系主任。王连升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先秦两汉史等学术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五次获南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他主编并撰写了《中国宫廷政治》、《简明中国通史》、《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卷》、《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秦汉卷》、《中国文化要义》、《史记选注》等学术著作以及  相似文献   

2.
遨游于学海,与东西方汉学家对话———评介金应熙先生遗著《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评述》叶显恩本书是根据金应熙教授生前在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讲授“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评述”课程的讲稿和笔记,由其后人金雨雁先生整理而成的。全书537页,41万余...  相似文献   

3.
金应熙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学界评价他治学的特点是“学兼中外,博古通今”,“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金应熙教授一生最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在中国古代史领域。他研治中国古代史的思路和方法,受其两位老师许地山和陈寅恪的影响甚大,在这种师承的直接影响下,就形成其重视对第一手资料的钩稽贯穿和考辨分析,综合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探求历史的沿革变化、因果关系,并重视探讨周边民族史的治史特点。他对中国王位继承法的研究,慧眼独识,别开生面,而又视野开阔;他对长城历史作用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开拓性意义;他对国外学术成果的评价,至今仍具启迪作用。金应熙教授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香港史研究领域亦颇有建树,是香港史研究领域公认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召开的“吕子方教授中国古代科技史遗著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到会的有省内外的二十六个单位共五十名代表。吕子方教授生前在四川大学物理系任教,曾长期进行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一九六四年因病去世后,留下了近三十篇约五十万字的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史、科学思想史、科学家传记,以及《山海经》研究等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5.
近年以来,我们在授课中颇注意向同学介绍国外史学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成果,但因广州各图书馆所藏图书资料有限,掌握到的情况很不完全。以我们所知,国外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同其他的中国断代史研究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显得单薄,但是逐年积累起来仍是相当可观的。单在日本,从七十年代起每年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论文约有七十至九十篇,专著也很不少。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以前相对落后,如1977年创刊的《南北朝研究》初时组稿都很困难,近年也急起直追,在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综合看来,国外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课题范围相当广泛,不论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 徐鸿修教授,1936年生,山东烟台人,1956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著名史学家童书业先生的助手。现任山东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地名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古文字学会副会长、山东古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7.
蔡薇(以下简称蔡):王教授,您好!您是我国法律史领域的著名专家,据我所知,您对中国法制史,尤其是古代东方法、唐律和上海地方法制史的研究非常深入,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是什么机缘促使您对古代东方法这一领域的研究呢?能否请您简要谈谈对古代东方法这一领域研究的历程?王立民(以下简称王):这得益于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吴泽教授.1990年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吴泽教授是我的导师.那时,他正在潜心研究东方学.他认为,中国应有自己的东方学,其中分为三大部分,即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吴泽教授自己先从研究经济形态着手,并在1993年我毕业后出版了这一专著.我把自己的研究和博士论文的选题也纳入他的研究领域,经得他的同意和指导,最终我选择了东方政治形态中的一个支题古代东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8.
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很多领域的新进展与新材料的发现、整理不可分离.对这些新材料的发现和整理,其本身不仅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内容,而且运用这些新材料进行各领域的史学研究也是新时期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梁志明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95 4年 ,他作为北大历史系的学生开始攻读亚洲史 ,师从周一良教授 ,并听取有关越南史的课程 ,同时开始学习越南语。 196 3年 -196 6年 ,梁志明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越南河内综合大学进修 ,系统地研读越南历史 ,从此后与越南史研究结下不解之缘。他是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委员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和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 ,曾赴越南、日本、缅甸、韩国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与讲学 ,成果颇丰。时值他的新作《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新近出版 ,我们对他作…  相似文献   

10.
胡新生 《文史哲》2011,(5):157-165
童书业先生从疑古辨伪学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他早年已有的经济史观的思想萌芽不断发展的结果。历史观的转变使童先生的先秦史研究进入新的境界,他对"古史辨派"的研究方法和一些疑古论断作了反思和纠正,对典籍文字、社会历史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和准确。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童先生的观点屡有变化,但在这种多变的背后有一种相当执著的不变,即他始终坚持尊重史实的原则和对先秦秦汉社会状况的基本认识。他在考察先秦秦汉社会形态时注重对古代东方史作综合研究,注重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东方"特色,显示出非常开阔的学术视野。童先生的《春秋左传研究》等著作,将史实考据与历史规律的探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周代宗法、分封、贵族大家庭等问题上提出一系列创见,为先秦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论坛》2011,(9):2-F0002
阎步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54年11月生。1971年中学毕业下乡当知青,1973年入伍服役,1978年当工人,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教学和科研的主要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  相似文献   

12.
齐涛 《文史哲》2011,(5):180-188
王仲荦先生承章太炎先生之学统,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做到了学统与新知的相融、作史与考史的兼领,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古史分期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在敦煌文书研究、古典文学与古代文化研究、二十四史校点、中国古代物价史研究等多个领域,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是淹通文史的一代学者;他所留下的高贵的学术品格与学术精神更是让学界景仰。  相似文献   

13.
我对有机会参加纪念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同志的学术讨论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这使我产生了对吕振羽同志的无限的思念和敬佩之情。吕振羽同志是我的老师,我在延安时就听过他的中国古代史的讲演;他的许多著作,如《简明中国通史》、《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等我都读过,得到了许多教  相似文献   

14.
常芳 《阴山学刊》2004,17(5):22-27
曹顺庆教授是我国第一个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他在古代文论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跨异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出版了二十多本专著,其学术思想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5.
陈启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男,汉族。1931年生,海南省崖县人。195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在北京考古研究所作考古研究工作。1958年调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前身),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从1986—1994年先后任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广东省地名学研究会学术顾问,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读者工作委员会委员。他早年从事北魏均田制和拓跋鲜卑族发展史的研究,发表过《论拓跋鲜卑南迁及其氏族制度解体》等论文。随后,研究苏轼,发表《苏轼的政治态度剖析》、《略论苏轼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6.
蒋廷黻的文化史观与中国近代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廷黻(1895——1965),湖南宝庆人。早年留学美国。回国以后,先是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后又到国民党政府任高级外交官。所著《中国近代史》、《最近三百年东北外交史》,所编《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著作,以及在《清华学报》、《中国社会政治学报》、《独立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的几十篇学术性、政论性文章,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了他的史学观点,在旧中国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从先秦时起,中国同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区各民族,已经开始了经济和文化的往来。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此后,中国不断遣使西域;而西域的商人、使者则更多地来到中国。 一 唐朝(618—907)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兴盛发展的一个时期,唐朝政府鼓励发展对国外的商业贸易。贞观十七年(643),太宗谕令在广州、泉州、扬州置“三路市舶司”。太  相似文献   

18.
朝鲜史是东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的历史发展与古代中国息息相关。了解朝鲜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史及东亚史,其作为独特区域的历史演进规律对于我们研究区域史和有关区域的其他问题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遗憾的是,中国学者目前对朝鲜半岛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性及学术价值是不成正比的。为唤起学界对其的关注,本刊特意推出这一组有关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的笔谈。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中国学者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形成了两类典型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值得进一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外环境史的引入以及此前中国学界许多领域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对于当前中国环境史学科建构的意义.如果说,国外环境史成果为我们展示了构建环境史学科框架的蓝图,那么,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则为我们提供了建设中国环境史学科的基石和砖瓦.迄今,中国环境史学科大厦尚处于设计之中,其建设必将是一项巨大、艰辛的工程.  相似文献   

20.
朝鲜史是东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的历史发展与古代中国息息相关。了解朝鲜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史及东亚史,其作为独特区域的历史演进规律对于我们研究区域史和有关区域的其他问题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遗憾的是,中国学者目前对朝鲜半岛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性及学术价值是不成正比的。为唤起学界对其的关注,本刊特意推出这一组有关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的笔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