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主张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遵循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地处理目的、方法、手段、效果四者的关系。 目的、方法,手段、效果四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是哲学问题又是科学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革命问题又是建设问题。目的、方法、手段、效果四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通过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物质实践活动和理论思维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综合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是实施各种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对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七省市 1 40 0 0多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 ,分析了中小企业的所有制与产销竞争力等诸多问题 ,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审美:尺度、属性、规律、价值、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世纪之交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讨论,集中表现在内在尺度、审美属性、美的规律、审美价值和审美关系五大问题上的分歧。只有坚持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克服旧的直观机械的唯物主义,运用感性对象性的实践理论和对象化的方法,从关系中去探讨美,才能对上述五大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问题,已日益为经济学界所承认和重视。但是,对它们的经济内容和含义,以及它们属于什么性质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和区别等等的理解并不相同。本文准备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究竟学什么,这是关系学哲学的导向问题,意义极为重大,很有必要弄清楚。正确的回答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着重把握其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仅仅懂得、记住一些概念、术语、条文。毛泽东早就说过:我们“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9页)下面就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策、法律和形势的相互关系问题,是政法实际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也是法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提高法学水平,都是有意义的。建国三十余年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甚至可以说在一些教材和文章中它被搞得很混乱。当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和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提出对那些杀人犯、抢劫犯、强奸犯,放火犯、爆炸犯和其它严重危害社会的现行刑事犯罪分子要依法从重从快给以坚决打击的时候,这个历史上有争论的问题,又被以新的理由提出来了,因此有必要认真地重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除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外,几乎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和任务,都可以归入这些问题之中。对于经济、社会、环境这些客观对象,我们又都分别用经济学、社会学和环境科学等几个学科群来研究和探讨。在这些领域中也发展起来了一些应用技术,以排除人们和社会所面临的困扰。这些都是我们人类认识上的骄傲。  相似文献   

8.
技术、生产、消费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生产、分配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对环境问题的讨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但是直到形势的发展使综合考察成为可能时为止,一直没有把上述诸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加以研究。技术评估是从本世纪6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一种对策,它包括环境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处于经济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边缘上的问题。仍在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必须考虑到这些不同的方面。最近社会学界展开了关于风险(贝克,杜克洛斯)或灾害之概念的辩论。这些努力虽然非常切题,但其方法太偏窄,具有“唯社会学”的意味,即过分重视纯社会学的说理。本文提出,劳动以及技术、生产和消费形式,包括环境问题的解决,继续是社会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话语活动是政治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从对话的角度看,对实质相关问题、公开性问题、言说行为资源问题以及共同在场的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关于公共政策对话机制的构建过程,以此为基础,将在政府组织成员与社会主体之间展望一种自由、对等和公开的公共政策对话体制。在这一对话机制下,公益的整合将由政府组织成员和社会主体共同做出。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辨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气候变化成为世界最热门话题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从地球成因、活物质与死物质互动视角看,空气是创造和维持生命的第一个要素,因此,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头等大事。但人类活动作为"活物质"既是生物圈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反作用于水圈、大气圈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人类发展问题。气候变暖作为环境问题,与其说是工业化问题,不如说是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历史发展效应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现行发展模式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前,环境与发展问题是联合国以及欧盟和日本最为关注的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流话语体系一直忽视、冷谈甚至鄙视谈气候变暖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流语体系"急转弯"联手英国成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主要推手和倡导者,其势头甚至超过联合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做得多说得少并缺乏系统的话语体系。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循环经济促进法》框架下处理发展循环经济与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极端重要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贯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中国知识分子问题,提出和贯彻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和政策,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发展,充分地动员和发挥了知识分子的重大作用。其中关于对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和政策就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和政策,是解决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义、公正、公平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义、公正、公平等范畴既存在着相同,也存在着不同,因此,不能把复杂的正义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公正或公平问题。对于正义问题应从理念、制度以及日常生活等三个层面进行考察。相应地,对正义、公正、公平等范畴的辨析也需要从这三个层面来展开。正义包含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信念,体现着真、善、美的全部内涵,更具有理念色彩;公正是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并与一定的制度性因素相联系的正义;公平主要关乎的是人们日常生活操作层面的事情,它只需遵循同一标准规则的相同对待。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四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90年代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各项任务.为了贯彻十四大会议精神,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必须把坚持经济、科技、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本文从发展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些理论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复关”的双重考验和挑战,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的县级工业特别是山区内陆县份的工业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不仅已经成为具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共同关注、担忧和研究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也成了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沅陵县工业企业稳步发展的实践,笔者认为,弱小的县级工业要真正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巩固、调整、改革、提高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丹东、本溪、辽阳三市的文学学会,于六月中旬在丹东联合举行文艺理论讨论会。会上讨论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问题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问题。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问题,不但应是文艺创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而且也应是文艺理论界充分重视的问题。会上对怎样理解这一口号的提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等有所争论。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真、善、美?这是哲学史上已经讨论了几千年的老问题。不过老问题可以有新意义。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包括关于真、善、美的理想这个老问题,要求哲学工作者给以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各个时代的精神文明体现了各个时代的人们的理想。可以说,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就是人们从现实生活和历史传统中提取理想,并创设条件来促使理想得到实现的过程.精神活动有多种方式,就活动的成果说,有科学、艺术、道德、宗教等等。我们暂且把宗教信仰这种对世界的虚幻的反映方式撇开,只讨论理论思维、道德实践和审美活动这三种主要方式:它们各自以提取和实现真、善、美的理想为其特征,分别地具有真、善、美的价值;而又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因为它们无非是统一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不同侧面。人类建设精神文明的远大目标,就在达到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和造就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说过:“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承认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即存在决定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那么,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控制论和信息论究竟属于哪一个阵营呢?控制论和信息论是如何对待并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呢?  相似文献   

18.
地租问题作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一直关注并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而其焦点和难点是以下几个方面:地租是如何决定和界定的?地租这部分价值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如果是真实的,其源泉是什么?真正的归属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实际上成为不同价值理论的分水岭.笔者曾在以往发表的论述“三元价值论”的文章中涉及过这些问题,但尚未系统而充分地论述过.本文试图通过论述地租决定、界定、循环三法则,比较全面和明确地解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2022,(8):129-137+161
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语言问题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性问题,语言治理是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网络语言既有适应社会治理的功能,也存在不少需治理的问题。网络语言治理,要在社会语言学和语言规划学的基础上,建构“三生治理系统”的理论框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展开研究,并明确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网民个体等不同层面多元主体的具体治理任务。  相似文献   

20.
干部形象问题,是近些年来存在于干群关系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人们较易接受的观点,就是干部应当在群众中树立‘实干、公正、廉洁、奉献’的形象。实际上这也是党和群众对广大干部的要求和认可。那么如何理解干部的“实干、公正、廉洁,奉献”以及其间的关系呢?本文对此做一探讨,以飨读者。 关于“实干”的思考 “实干”是对干部的一种基本的行为要求。干部做为群众的带头人,首先要立足实干。在这个基础上,才由此而升华出能力、水平、领导艺术等高级行为层次,群众观察干部也是遵循着这样一种逻辑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