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西游记》自问世以来,人们对于它的主题思想的研究,虽不如《红楼梦》研究那么热烈,但研究时间较早,牵涉面也很广。据现有资料,最早研究《西游记》主题思想的是明代的谢肇涮。①他在《五杂俎》中写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诸如“主题转化说”、“反动说”、“破心中贼说”等等,至今仍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实际内容中反映出来的;而作品的实际内容对于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确定则更为重要。《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首先应当从神魔小说的特点出发。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翻版;任何光辉的艺术形象都不是简单的阶级概念的化身。神魔小说尤其如此。神魔小说在反映社会现实矛盾时,采取了投影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地反映;不是以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矛盾为依据,而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西游记》的回目、韵语、人名地名等文化信息入手,对《西游记》的宗教文化思想进行了剖析,认为《西游记》的主题就是道教全真道的金丹大道。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是《西游记》的诞生地,也是“西游记文化”的发祥地。弘扬“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地方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游记》文化精神能够代表连云港人百折不挠、勇敢拼搏、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开展《西游记》文化研究与连云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辅相成。在阐述连云港开发“西游记文化”资源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连云港“西游记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心猿意马的放纵与收束——《西游记》主题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的故事由“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大板块组成,二者之间以“唐僧出世”过渡。问题在于,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两大块故事之间的关系。这牵涉到对《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的认识、评价。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的多重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年来《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之所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键就在于大家都是从自己认为正确的角度去展开阐述的,而忽视了这部魔幻现实小说的文化内涵的多义性。《西游记》的文化意蕴是多重的:既有对现实生活底蕴的揭示,也有超现实的传奇化描写所造成的魔幻意趣,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给人留下的是永无止境的审美回味,其所蕴含的宗教的、哲学的或其他方面的哲理思考,又都给人以深刻而又隽永的启示。从生活、传奇、审美、哲理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对2007年盱眙《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论文进行了评述,认为这次会议在《西游记》与盱眙、《西游记》与古泗洲之关联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有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在《西游记》作者研究、成书与版本研究、资料与考证、文本研究、《西游记》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以及《西游记》学术研究现象学的意义与价值的涉猎,富有收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从早年到晚年多次阅读《西游记》及有关文章时 ,发表了各种评论、感想 ,并在自己的文章、诗歌中多次涉及。本文分别从《西游记》主题思想、孙悟空及其他艺术形象两方面 ,引述了毛泽东的见解 ,并作适当评论。  相似文献   

9.
<正> 学术界对《西游记》主题的评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全书前后“主题矛盾”,或“主题转化”等说法。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把《西游记》放在明代社会新思潮中来认识,可以看出:《西游记》是一部以情反理的长篇小说,它的主题思想是统一的。一、关于《西游记》成书的年代,苏兴力主为嘉靖二十一年左右吴承恩壮年之作。这个时代,距朱明立朝近二百年,属明代中后叶时期。朱明立朝,极力推行束缚人们思想的程朱理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流传至今,可说是岁月如逝而魅力无穷。可是,它的主题思想,长期以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原因,鲁迅认为是“受了三教同源的影响,所以释迦、老君、观音、真性、元神之类,无所不有,使无论什么教徒,皆可随宜附会……”。(《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这一针见血的评论,为我们研究《西游记》主题思想扫清了迷雾,使我们能够从“随宜附会”这种主观片面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从作者、作品的实际出发,进行全面的探讨,最后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虽然位居经典之列,但纵观现有的评价并不充分,也不尽合理、到位。运用文学场、多元价值系统等现代文学观念对《西游记》作新的价值评定,可以认识到艺术本体价值、文化载体价值、学术价值、创新孵化价值构成了《西游记》价值系统的丰富性,而开辟再生态神话实现中国神话的复兴、与儒释道主流文化的深度契合、以科学未来意识提升理性思维,是《西游记》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价值体现。要准确认识《西游记》的价值系统,除了在理论上的探索,还需要进行现实的、物质的显性转换。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南游记》与顺昌民间大圣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圣信仰”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与《西游记》的关系,结合阂北山区“猴神崇拜”和顺昌大量的“通天大圣”碑刻遗存,认为大约于元末至明中叶,顺昌就形成了“大圣崇拜”。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和早于百回本《西游记》的余象斗《南游记》中分别描绘了“通天大圣”、“齐天大圣”与华光的关系,说明顺昌“大圣文化”遗存是《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元杂剧、平话阶段的实物佐证。在此基础上,对大圣文化与顺昌文化产业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全世界华人社区中通行的最具权威的《西游记》版本应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西游记》,而由于人文本《西游记》中的讹误引发了不少消极文化误读和文化误译现象,客观上也影响了《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随着连云港地方学者对人文本《西游记》的顺利勘误和《最新整理校注本西游记》的发行,《西游记》的重译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也为更好地推进“西游文化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界从多角度多层次对百回本《西游记》展开多元阐释,而文化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维度。作为文人士子的吴承恩无疑是一位神魔叙事的行家里手,同时也在情节展开中流露出浓厚的文人情结,而《西游记》中的前后三封书信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中的文人气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蔡铁鹰先生长达20多年的《西游记》成书研究的进程,认为蔡铁鹰先生关于《西游记》的成书研究首先从源头上寻找制约因素,并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多有创新,构成了近年《西游记》研究的重要进展,尤其是以近著《〈西游记〉的诞生》为代表的《西游记》成书研究,打破了多年来这一研究的停滞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同时认为蔡铁鹰先生艰辛努力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市作为《西游记》成书的背景地,自身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而只有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发利用,才能打造“西游记文化”品牌与连云港地方知名文化品牌。在分析了连云港众多可以整合开发的西游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各界对连云港西游记文化资源开发的大力支持,探讨了西游记文化资源开发对于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通过搜集并排比罗列渗透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有关《西游记》的资料,从再生与重构、典型化和生活化、寓意化、民俗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些资料的文化价值,认为这些资料不仅对研究《西游记》的传播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民俗和民族文化亦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的品牌文化,也是连云港最显著的文化特征,这个特征在连云港市博物馆西游记文化陈列中得到具体体现。西游记文化陈列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主题、独特的设计向人们展示了西游记文化的源流及影响、吴承恩与连云港、《西游记》与花果山的历史渊源和密切关系,有效地弘扬了西游记文化,宣传了连云港。结合工作实际,对西游记文化陈列内涵的提升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从百回本《西游记》文本表现出来的大量明代信息来看,《西游记》作者应该是明代人。《西游记》中的许多职务名称都是明代所始置,《西游记》中的许多宫殿名和城门名都是明代所始有,《西游记》中的许多办事机构都是明代所始设,《西游记》还化用了朱元璋的一首诗,并大量引用了明代《增广贤文》中的许多名句。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丰富的明代信息,都足以证明《西游记》作者应该是明代人,吴承恩仍然是《西游记》最可能的作者。  相似文献   

20.
<正> 《西游记》是一部诙谐幽默涉笔成趣而非兴寄微茫的作品。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很严肃很完整的主题思想。尽管如此,《西游记》无论在集体创作的流传过程,还是吴承恩取熔传说独铸伟篇的个人创作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某些观念的影响和支配。这些观念有的是当时时代的色彩,有的是集体观念的历史积淀。本文着重谈谈《西游记》的一种宗教观念即三教合一与对佛道的轩轾。这种复杂的观念贯穿于《西游记》的始终,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择要而论之,目的在于从文学创作内部的规律与从古代宗教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三教合一与佛道轩轾这种宗教观念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