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文骢(1596—1646)是明清之际大动乱时代的杰出人物。他的身后极其不幸,尤其在现当代不仅受到冷落和误会,而且蒙冤被诬,达到混淆黑白的程度。他早年蜚声复社,是慷慨悲歌的爱国志士,晚年铁骨铮铮,是壮烈就义的抗清烈士。然而,当代人知道他,却大多通过舞台和银幕上为编导者所竭力丑化的《桃花扇》中的杨龙友形象,并不了解他的本来面目。有些论者也误认他是“八面玲珑、两面讨好的人物”,甚焉者主观臆断,横加诬谤,说他“一生作了不少坏事”,“由帮闲逐渐变为帮闲而兼帮凶”,“他的死并不如何壮烈,安知其中没有其他客观原因。我们宁可作些猜度,而不应相信一个鄙夫一夜之间便成了烈士那样的逻辑”。他是优秀的爱国游人和山水诗人,但诗名为画名所掩,诗集流传不广,在当代诸家的中国文学史和诗歌史专著中,竟未见他的名字。他是具有进步美学思想的山水画家,主张师法造化,力求创新和有“我”,与当时主张摹古、追求笔墨趣味的画坛权威董其昌有根本分歧,杨、董之间,画风亦异,但后世偏有讹传误认,把他当做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的,当代有些论著也不免沿误。笔者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爱国诗歌研  相似文献   

2.
汪滋(1838-?),字启滋,号浣香、灞桥、畴梅道人等,斋名“无声诗屋”,清代休宁人,清道光十八年生,卒年不详,从流传作品看,当在八十岁以后。工画山水。笔墨简健,大类同里“海阳四家”之一汪之瑞之风。又工诗书。每画必系以诗,才气横溢,性当与元代倪云林相伯仲。  相似文献   

3.
陈之遴是清初很有特色的一位诗人,因其贰臣身份,他的诗作在后世流传不广,诗名也不为后人所知.陈之遴就其诗歌风格而言,与吴伟业相近,其成就较高的作品以他在辽东谪居期间创作的诗歌为主.陈之遴诗歌内容上主要表现谪居后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塞外的风俗景物;艺术上以强烈的抒情性、擅长用比兴手法为特色.  相似文献   

4.
钱谦益其人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他一生无论在政界还是在文坛,都处于不断的党派斗争的漩涡之中。因而对他的毁誉纷纭,莫衷一是。对其诗歌的评论,也是如此。直到近代,《晚晴簃诗汇》中还说:“牧斋才大学博,主持东南坛坫,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誉之者日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毁之者曰记丑言博,党同伐异。”解放以来的文学史研究,对钱谦益或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与其在当时诗坛的地位和其诗歌成就,是很不适应的。 (一)  相似文献   

5.
元代道士张雨,才思横溢,由道术而兼及艺术,工书画,善诗词,称得上是元代道士中的一位佼佼者。但因种种缘故,过去史家对他并不重视,《元史》不载张雨传,即为明显的一例。张雨生平资料少而零碎,诗作散失,也就势所难免。本文试就有关资料及辑补之张雨诗作,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评论其诗。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老子》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性著作。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言简意赅、含义深奥的哲理诗,也是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据以讲求治道治术和制订战略策略所必读必备的教科书。因此,人们要想弄清老子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和政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老子》一书。而要研究《老子》书和老子思想,又必须首先弄清老子生活在哪个时代。  相似文献   

7.
吴獬(1841——1918年),字凤笙,亦作凤孙。湖南临湘人。清光绪丙子科(1876年)亚元,即乡试第二名。己丑科(1889年)第十一名进士。著有《不易心堂集》。是清代著名学者、联家和诗人,载誉文坛,人称“奇才子”。至今湘北及鄂南民间,尚流传吴獬先生联话。借吴獬诞生一百五十周年之机,我重读了《不易心堂集》中联语,愿以所得,以飨同好。并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8.
杜(1611年—1687年)原名沼先,字于皇,号莱村,湖北黄冈人。明亡,效陶渊明而改名为,晚年号水东。于皇当时诗名很高,清初有“诗古文推于皇第一”①的盛誉。吴梅村云其诗“一气元音接混茫,想落千峰入飞鸟”②,并说自己的五言诗学了于皇才得以提高。王士祯更是把于皇引为知音:“诗成吟望无人会,写寄黄冈杜水东。”③于皇诗论和诗都有较高的成就,是“明遗民诗人之矫矫者”④。本文拟对于皇其人其诗进行初步探讨,以表达今人对这位湖北乡贤的尊崇。于皇七岁入塾读书,常与师友“酌论文,徘徊于忠臣墓之卜”,以求“异时通显建树”⑤。…  相似文献   

9.
正贝淡宁先生(Daniel A.Bell)是国际知名的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1964年生于蒙特利尔,加拿大籍。1985年于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牛津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于牛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2004~2005年任北京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2006~2016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  相似文献   

10.
郭元振是初盛唐之际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颇有成就的诗人。其人在青年时代志趣高远,任侠使气,颇具传奇色彩。武后朝到睿宗朝时期,郭元振对巩固唐王朝西北边防、发展各民族友好关系有过重大贡献。在玄宗挫败太平公主的斗争中,郭元振对于维护国家安定,诛灭太平一党,起到了重要作用。郭元振的诗歌成就主要在咏物诗。他的咏物诗与同时代其它诗人同类作品相比,有鲜明特色。他的咏物诗几乎篇篇有所寄托,突破沉闷的形式主义诗风,重新发扬咏物言志传统。不仅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还用于讽刺社会丑恶的现象,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对后来的柳宗元,白居易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喜马拉雅山高峰险,雅鲁藏布源远流长!真是“江山如此多娇”,以其雄伟的形象塑造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这就是诞生于西藏山南地区的仓央加措! 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卓有成效的藏学先行者介绍其人其诗以来,迄于现在,几乎所有的译者、论者,都约定俗成似地将他的作品称作“情歌”,考察藏文的“古鲁”(mgur glu)或“贵鲁”(mgul glu)两字,都和“情”毫无关系,而“古”和“贵”的本意是“颈”或“脖子”,带有“引颈而歌”的意思,“古”还有敬语“歌”的含义,有的译为“道歌”。因此,过去翻译的《仓央加措情歌》,应正名为《仓央加措歌诗》。有人可能要问:不是也没有诗的意思吗,为什么要这样译呢?我以为,用以表明他的诗是可以唱的歌,然而又不仅仅是歌,还有比歌更深一层的诗的内涵。当然,译为《仓央加措之歌》也无不可。  相似文献   

12.
也评叔孙通其人其学王继训近年来,学术界对叔孙通其人其学评述甚多,大多持肯定态度。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不揣浅陋提出来,以就教于读者。一、叔孙通其人叔孙通,薛(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人,生卒年不详。史家司马迁曾为他写过一篇1500字的《叔孙通列传...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研究中黄遵宪与张荫桓政治交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均曾持节出洋 ,谙熟西学 ,在维新运动中积极倡导变法 ,有过十分密切的政治合作。戊戌年春张荫桓向光绪皇帝推荐《日本国志》 ,举荐黄遵宪 ,对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部语言流畅、观点新颖、富有特点的开拓性学术著作—一《道家哲学智慧》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我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和第一位读者,深为它的问世而欣喜而高兴。 众所周知,儒学和道学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一隐一显,共同浇灌着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对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之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花大力气加强对儒、道文化的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令人遗憾的是,90年  相似文献   

15.
张荫桓甲午日记稿本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荫桓甲午日记手稿现存四册,分别藏于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和常熟博物馆,这些手稿虽有残损,内容却十分重要,其中多有涉及朝局内幕的记载;由于张荫桓奉命参预了甲午后期对日议和活动,因而这些日记又是研究甲午战争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重写老子其人 重释《老子》其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简《老子》与诸今本《老子》所显现的老子并不相同 ,一个是与孔子同时而且并不相绌的李耳老聃 ,一个则是战国时代与孔子抵牾的太史儋“老子”。果然如此 ,老子其人要重写。而根据出自一人一个时代的《老子》诠释 ,也需有全新审定的问题。但现在首先要弄清楚楚简《老子》。此文提出一系列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清末重臣张荫桓的《戊戌日记》记录了戊戌变法期间宫廷奏对和议定内政外交要务以及上层人物交际等方面的情况,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往众多史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很少提及张荫桓,有人甚至斥之为投机戊戌变法运动的巨奸。张氏的《戊戌日记》对我们重新评价他在戊戌变法中的历史地位,将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范耀登 《学术研究》2000,(5):97-101
张荫桓,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光绪宠臣,一代才杰,动关晚清时局。1885—1889年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任内为抵制排华浪潮,保护华侨华人权益,曾作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19.
“黄土塬是我家乡的一种地貌,它久经风霜之剥蚀、雨雪之冲刷,沟沟坎坎、不成垅亩,但当春季来临,依然绿色葱茏。自知这贫瘠的土地不会有大收成,但它毕竟没有荒芜下去,我只以这浅嫩的绿色自慰”。这是诗人戈锋写在他新迈出版的诗集《黄土塬》后记里的一段话,也可以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深沉独白。也许正是这绿色的信念成就了戈锋深沉的诗风,也许是那贫瘠的黄土地孕疗了诗人的绿  相似文献   

20.
胡传其人     
胡传身为清廷三品大员,但素以秉公办事,廉洁自守,闻名遐迩。他被派遣台湾省府任职后,又对台岛建设,推行民族平等政策,主张汉“番”共同防范外敌侵台。在反割台抗日中,他临阵不当逃兵,忠于职守,为维护国家统一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