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自然美     
什么是自然美?这是美学讨论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人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太阳为什么美?月亮为什么美?野花为什么美?原始森林为什么美?两千多年来美学家作了种种回答,但至今仍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结论。问题的困难在于,自然美,人们主要是欣赏它的形式:颜色、线条、节奏、比例、对称、和谐等等,这些形式怎么会具有美的价值呢?这些美的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呢?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然美作些初步探索,以期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自然美是一种普遍存在,但如何欣赏自然美却是一道难题。文章从人对现实的三种关系入手,探求自然美欣赏的逻辑起点,并系统述及自然审美的历史模式,这对于指导人们欣赏自然美具有较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然和艺术的关系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核心问题是自然和艺术的辩证统一性。“自然模仿艺术”与“艺术模仿自然”这两个命题一同构成自然和艺术的辩证关系的两极。有关“自然模仿艺术”这一命题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长期以来几乎是研究的空白地带。所谓“自然模仿艺术”,是自然在审美中必然显得像艺术,其美学内涵是从“自然美像艺术”的角度揭示自然和艺术的审美同一性。这一命题的理论根据是,自然欣赏必须以艺术的模式组织审美经验,自然美生成于艺术图式在自然中的投射,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和康德的先验图型论可以作为其哲学理据。深刻领会这一美学命题的内涵及其意义,为全面系统地把握自然和艺术的关系、艺术的本质乃至美的本质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4.
<正>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例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园林田野等等的美。自然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欣赏和感受到的。但是,对自然美的本质即自然何以为美,人们的看法却大不相同。有人认为: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金银的美的属性就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并不是别的什么外加给它们的东西。”有人认为:自然美是  相似文献   

5.
美育漫谈     
什么是美育?它有什么特点、作用?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它起什么作用?谁来担负美育的任务?这九个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论。现谈谈浅见,望识者指正。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借助于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它虽也以艺术为主要手段来反映审美理想,但它更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特殊的作用相强烈的效果。它是通过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而实现的,所以,不同于艺术教育,它也不是美学。因为美学除了研究人对客观世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规律以外,还研究客观现实中美好的事物。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在智能、道德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也使得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价是房价的重要构成部分, 房价与地价的关系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求解,不仅对于科学地理解和认识当前房价具有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如何发挥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土地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决策意义。一个鸡与蛋的问题房价与地价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政府部门、开发商、学术界等对此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总体来看, 主要有两种观点: 成本驱动论——从成本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7.
戏剧审美理论在唐宋时期已开始萌生,其基本特点是:雏型的戏剧艺术刺激、作用了人们的感官,启动了人们对于这一事物的认识性活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直观地获得了关于它美学属性的感性知识与经验;而这种感性知识与经验终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与这一基本特点相联系的是:这一时期人们对戏剧艺术的认识活动,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夹杂、附属在戏剧欣赏活动的感受中;戏剧艺术理论家就是戏剧观众,戏剧观众就是戏剧艺术理论家,戏剧活动只是在孕育着理论家的起来,但还没有起来,人们得到的感性知识与经验也不是什么主动地考察,而是一种被动的戏剧观感,此其一。其二,这种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中蕴藏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包括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生物学的自然美具体表现形式为光、音、形、色诸方面;社会美是人们对生物某些物种自然特征认识的深化,已把它们的某些自然属性“人格化”成一种精神的东西,使其自然美转化成社会美的特殊表现形式;生物体具有奇妙的自然形态,通过加工和改造,倾注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予人们艺术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9.
就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关系而言,随着18世纪美学的主体性转向,自古希腊以来对"美"的客观本质的探讨让位于对主体"审美"的探讨,包括"如画"在内的"自然美"逐渐演变为"自然审美";到了20世纪,分析美学从对"自然美"的概念分析中,最后折中地使用了"审美品质"这一概念;而当代中国"人化的自然美"则从整个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历史的高度探究了美(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就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关系而言,大体有三种基本形态:早期是自然审美统一于艺术审美,进而当代自然美学对二者做出区分,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出现了将艺术审美统一于自然审美的尝试。就自然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关系而言,后者呈现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然审美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从认知到审美的独特路径,因而摆脱了艺术审美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然审美的真正自主。就自然审美与自然保护论的关系而言,二者是互动共生的。早期的自然保护论强调"自然全美"思想以及人类破坏自然美的事实,当代自然保护论深入思考了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保护基础的可行性与优势,并对自然审美提出去人类中心、欣赏自然"环境"、欣赏要严肃深入、审美要具有客观性、要有道德的参与等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审美历程,总是由发现、认识、欣赏自然美开始,进而通过艺术再现自然美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自然审美和摹写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美摹写的经验。本文结合自然审美的艺术实践,介绍了一些自然美摹写的典型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然的美必定显得像是艺术"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与"艺术的美必然像自然"一起揭示了美的深层内蕴。自然物身上感性地呈现出的"万物在一中"的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就是自然美。艺术作品的美体现为非概念认识的感性呈现、无利害的被觉知、纯粹的愉悦、被创作存在4个方面的特征,这4个特征同样是美的本质特征,自然美作为自然物在美中的呈现必须经过这4个方面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限腈,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新闻有美,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为什么有人否认这一存在?除了受美与文艺等同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恐怕还与其不能发现和欣赏新闻美有关。于是,新闻美的欣赏的论题提到了我们面前。本文试就创造与欣赏,美与美感的关系,着重探讨新闻美的价值在欣赏中实现的课题。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报道”即是一  相似文献   

13.
风景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自然美是风景区美的核心和基础,是主体“乐章”,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应围绕这个核心做好“配乐”,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一、体量和谐,强化自然美自然美是客观美,是自然风景美的根本特色,美在“自然”二字,是它与人工美的根本区别。自然美是通过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嗅觉美、听觉美等美感表现出来的。开发建设风景区,应注意强化自然美,因此人工构景时,应重视以下几点:1.建筑的体量不宜过大、过多。风景区中的建筑物主要是点缀风景,深化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所以建筑物不宜过大,要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目前使用的高等教育美学教材中关于“自然美”的问题,提出商榷。从古代美学思想的产生、科学与艺术的发展,论证了科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的成果,不但对美的判断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艺术如何表现自然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作为自然之子,在社会实践中既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从这个观点出发,美的本质源于自然。  相似文献   

15.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发表的温靖邦同志的文章《关于自然美的本质属性》,批评了瓯群同志在《论“比、兴”与自然类》(《文学评论丛刊》第一辑)一文中所持的论点,阐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本质属性的见解.美的本质是一个十分难于回答的复杂问题.瓯群同志从艺术对自然美的反映(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的角度,探讨了自然美的本质特征.温靖邦同志从自然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角度,否定了瓯群的主张.这种不同见解的交锋,对于促进美学问题的探讨,提高美学研究的水平,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自然美是一种宝贵的副产品,一种非美学功能的功能,假借它,自然的各种事物,动物和人类,展示了它们各自固有的美德。我们越是注意和欣赏自然美,我们就越是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然本身,集中在自然现象的各种特点和个性,而不是集中在它那可见的外观的美。唯美论者一心沉醉于为自然美而自然美,必然是大大得不偿失。他在三方面伤害了自然:首先,他把自然机械化,从而否定了它神秘的内在生命;其次,他剥夺了自然美的外衣,而不能很好享受它们;最后,他剥夺了自己从自然的表现中看出它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可能性。在视觉艺术中,当代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第一个倾向主要是表现在绘画和雕刻中所谓非表现的、也就是抽象的或者非客观的艺术。绘画的正当功能是通过纯粹的美学形式或造型来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情绪、感情和心境。第二个倾向则见于建筑和工艺之中。这一倾向把实用的功能放在首位,并把通常所说的“美”当成工程技术和获致成功的实用工艺的一种自然的功能或者副产品。晚近音乐有两种发展趋势:表现音乐这一有力的前进浪潮以及在音乐结构上所作的尝试。但晚近音乐从本质上来看并没有音乐的味道,缺乏伟大音乐所具有的那种结构、调式和动人的力量。在创造性文学中,美的次要但却关系重大的作用,十分了然。诗人和散文家创造言语的格式,都不是为了它们自身或者单纯的审美效果,而经常都是为了要表现沸腾于他们内心之中而又要求表现的东西。意义深刻的艺术,能够使我们对自然美的感受,活跃起来;这就因为这种艺术是植根子自然和人类本性的。因此,我们越是懂得和欣赏艺术美;我们也就越是懂得和欣赏真正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当前流行的说法之一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果有人说“教师是主体,则很可能被认为不够“时代”!到底谁是主体?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如何呢?这是涉及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认真研究。人类发展史是一个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认识自己也改造自己的历史,也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发展史。那么,谁去认识、谁去实践呢?自然是人去认识,人去实践,这就需要明确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我经常思考着:新技术——控制论、自动化生产、计算机和宇宙航行器等和文学、艺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者究竟是谁依靠谁?谁影响谁?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究竟有没有用处?科技发展能不能用某种方式来影响艺术家? 在人们的感情方面,或者在修养方面有什么变化呢?人们的妒嫉是不是从《奥赛罗》时代以来有了变化呢?没有,显然没有。世界上的美德并没有增多,罪恶也没有减少。我们仍然屏息凝神地听着哈姆雷特父亲的幽灵的台词,我们仍然十分同  相似文献   

19.
《东方丛刊》提醒人们: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就人类而言,其为整体存在而必真。就地域而言,人类这一整体分为东方人和西方人两个部分。在思维和创造技能上,东方人和西方人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就审美而言,东方人的审美意识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也截然不同。雨果曾说:“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西方艺术源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东方艺术则源自人类对自然的感悟。与自然的这两种不同的关系产生了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差异。西方美学的特征是在审美欣赏中渗入了认识因素,多以“理念”为基础;东方美学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是一门以讲授语言、文章、文学乃至文化等知识为主的智育课程,同时也是学校实现德育、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通过语文知识的讲授进行德育,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本文想侧重谈谈这门课中的美育问题。 学校要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这三者又以何为主呢?无疑的,以艺术美为主。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虽然同样都是美,但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