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性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等教育中,女性性别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明显存在,主要表现在教育过程中与教育结果中。通过建立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和改善高等教育内部系统才能促进男女生性别教育公平,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社会对不同性别儿童的角色期待以及学校与课堂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揭示了学校与课堂中的性别不公平问题对学生社会化发展及教育公平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了落实性别公平与平等教育的三个层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因素中,社会资本因素是一类重要的社会因素。在当今市场化的社会发展形态中,存在大量与学生受教育过程密切相关的社会资本失衡现象。社会资本的不平等对于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公平、社会化处境、教育质量公平、乃至职业与社会地位获得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市场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有必要关注社会资本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可以考虑强化政府自身职能,加大在国民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缩小城乡、地区、性别、民族等方面的教育差异,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民众的多样化教育选择需求,建立弱势群体公平教育的救助系统,以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在过去的30多年中,女性获得了空前的准入机会。但是,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仍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熟视无睹的性别歧视,具体表现在: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然偏少;在学科和专业上存在着性别隔离和性别分流现象;在教学资源分配和享有上存在性别差异;在教材和教学活动中存在性别歧视;在学生组织和活动中不断复制着传统角色的定型;校园文化中隐含着对女性的规诫和限制;存在着女生就业机会不公平和就业歧视。因此,推进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性别平等,应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的女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透视了我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分析了教育领域性别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只有克服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障碍、认清教育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现状与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才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两性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公平与消除社会排斥当前,在中国的教育领域里,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排斥现象。教育公平和社会排斥是相互影响的,社会排斥影响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可以消除社会排斥。教育在实现社会进步和社会团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公平作为基本的人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因此,如何消除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不平等现象,对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 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 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 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 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 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 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与效率一直以来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公平与效率存在不相容性,它们的处理受社会发展阶段目标的影响,我们把教育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去,就会发现不同的社会阶段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优先不一样,教育公平与效率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同时教育公平与效率在教育系统中又存在层次性,即公平与效率在教育层次中的地位不一样。在政府宏观控制和市场机制的合力下保持动态平衡,具体表现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教育系统中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公平一部分的教育公平是基本人权之一。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大量学龄儿童随着务工父母来到城市接受教育。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在许多方面遭到了不公平对待。为此,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视角分析教育不公平现状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C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性别角色、社会事件和社会工作事件看法的调查,发现受过专业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可以从开放和平权的角度来理解性别问题,对相关的性别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但是其对私领域性别议题的敏感度低于对公领域性别议题的敏感度。为此,高校应当从课程体系设置、社会工作实务及督导等方面更好地将性别议题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性别敏感度.使其掌握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研究方法,以推动反歧视性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津市575位居民的调查数据,以居民个体及父辈特征为控制变量对人力资本要素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经验与学校教育对收入的影响显著;在职培训与健康投入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个体性别、单位性质、职业类型对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的控制作用显著;个体教育重要性认知、文体活动参与与父辈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对二者关系的控制作用不显著。接受学校教育与积累工作经验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女性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与男性收入持平;薪酬政策制定应借鉴外资与港澳台企业的激励措施;社会福利应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高收入群体应注重学校教育和文体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3.
欧洲四国家庭友好政策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帮助女性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间的冲突、促进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家庭友好政策。从政策安排看.丹麦侧重于提供儿童早期教育和公共照料服务,英国更加注重家庭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家庭的支持。德国侧重于为家庭提供生育假期政策安排,意大利则着重为3—6岁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从政策效应看,儿童早期教育和公共照料服务比生育假期和家庭津贴更能促进女性就业.提高女性地位。虽然四国家庭友好政策的侧重点和政策效应均存在一定差异,但向女性的政策倾斜仍然是各国家庭友好政策最重要的共性。也是践行“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念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女性学将通过对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检视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在社会性别制度建构和再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构高等教育作为塑造社会性别价值观与性别秩序的重要机制,使其在追求社会性别公正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在加强两岸学习交流中有着特殊的人文、地缘的优势,比较闽台近年来高校性别平等教育情况,可以看出两地在法律政策、管理机构、课程体系、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台湾地区丰富的性别平等教育经验为福建省高校性别平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促进我国内地社会性别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特点与其他教育阶段的不同,根据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结果,探讨了该阶段非 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方面的特点、重点、难点;认为研究生英语教学以实用为本,转换师生课堂角色,赋予教学 活力和灵性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7.
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和单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是当前性别角色教育中存在的两种误区.贝姆的性别角色发展模式理论和性别角色与心理适应的实证研究为实施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进行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造就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的时代主题。女性工程科技人才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但是,在传统性别文化的社会情境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性别鸿沟持续存在。文章在阐明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性别失衡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技术领域性别鸿沟产生的性别文化因素,探讨了工程教育的性别文化建构及其对女性工程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构建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师性别是审视教育活动的重要视角。教师育人素养和育人效果伴随着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加剧而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采用自编的"中小学教师育人素养调查表"中小学教师育人效果调查表"以及Paulhus编制的"操纵印象量表",对来自重庆市30所中小学校182个班级的522名教师以及3 852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男女教师的育人素养状况总体趋同且成分趋近;育人素养的性别差异存在稳定性和可变性;在具体体现育人素养的一些项目上男女教师表现出各自的性别优势;语文学科教师性别差异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语数外学科均不存在同性教育效应;女班主任有比男班主任更好的育人效果及性别平等意识,但男女班主任都存在城乡偏好;班级教师性别比例均衡对学生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减弱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没有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教师性别结构、重塑教师性别角色期待以及在关注整体女性化失衡的同时警惕局部男性化失衡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告中的女性社会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 ,体现出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依据“人本广告观” ,广告不应一味地渲染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而应该着力于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特征的新女性形象。在媒体广告与女性自我定位的关系中 ,媒体可以是引导者 ,也可以是现有定型观念的维持者 ,或者堕落为媚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