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低碳发展主张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模式.文章运用脱钩模型,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的内涵;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从城镇规划、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生态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基本路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正相关的互动关系:新型城镇化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主动融入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去,以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提高城镇化绿色发展的质量,建设宜居、乐居、宜游的美丽城镇。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过程既是产业和人口集聚、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能源大量消耗、碳排放高度集中的过程,加快促进城镇绿色低碳转型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呈现出较大地区差异,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生活消费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影响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广西现行的户籍、土地、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城镇化管理相关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通过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以市场配置为核心的土地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构建以形成合理布局和分工明确的城镇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开发合作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机制、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镇建管体制机制等创新途径突破制度障碍,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推动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受资源禀赋影响,宁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应用结构和倚重倚能的产业结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及总量不断扩大,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导,健全完善低碳发展推进机制;以完善政策指标体系为保障,构建科学发展导向机制;以科技进步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产业低碳化水平;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构建低碳化现代产业体系;以优化能源应用结构为突破,提高低碳产业发展承载力。从而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动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或城镇的产业结构各不相同,与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对应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和城市信息化。而中国以往的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致使中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镇化滞后。为了纠正这种偏差,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即将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推动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受资源禀赋影响,宁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应用结构和倚重倚能的产业结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及总量不断扩大,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导,健全完善低碳发展推进机制;以完善政策指标体系为保障,构建科学发展导向机制;以科技进步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产业低碳化水平;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构建低碳化现代产业体系;以优化能源应用结构为突破,提高低碳产业发展承载力。从而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动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弊端与困境既是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的重要前提,也是新型城镇化道路致力于解决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则为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与保障。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应是将生态文明贯穿于城镇化的全过程,建设生态化城镇。  相似文献   

9.
加快制定和完善全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体系;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收费价格改革,确保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理念下生态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加,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需求量的急剧上升。推进城镇化应当考虑未来资源环境需求问题,需要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城镇化健康和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可在新型城镇化理念下,以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根据国家或地区的能量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安排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能量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工业化发展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的短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金融业应加强创新,助推柴达木循环经济实施低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约束下,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化解中国碳排放剧增与工业化发展矛盾的基本途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以环保型科学技术为推动力,以环境友好化为主要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其中,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利用循环经济、提倡和谐消费观、优化成本分摊机制等是低碳条件下中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理性选择。而建立有利于低碳排放的市场交易机制、探索低碳经济的合作机制以及科技创新机制则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在总结和反思国内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道路。其本质特征和内涵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不以牺牲农村发展利益为代价、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主体形态、构建合理的城镇规模结构、走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避免全国一刀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体制制度障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高人口吸纳能力;加强产业集聚分工,增强城市就业容量;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扭转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倾向;优化城镇规划布局,突出生态环保在城镇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城镇绿色转型,构建集约高效、循环低碳的城镇生产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特色文化资源为支点,在规划和建设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城镇化建设与其地域特色、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的关联度,用特色文化资源促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借助都市经济文化圈的网络经济效应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区域内部要素市场,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成本,促使区域内企业聚集提升到产业集聚。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特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以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城镇化建设,避免"千镇一面"、"千城一景"局面;注重并发挥都市经济文化圈的引领带动作用;注重挖掘城镇特色文化资源,合理规划新型城镇未来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6.
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跨越都离不开山西城镇化的发展,山西城镇化发展主要以山西城镇化率为衡量标准。基于2000-2011年山西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观察的实证分析方法,得出目前工业化率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山西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为使山西快速实现城镇化,应积极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城镇投资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政府应通过制定战略与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制度与政策、加强监督与管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助推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围绕节约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低碳能源和低碳产业的开发应用,适时的为黑龙江省新农村改变其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之后,对新型城镇化进行的具体部署与详细规划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六项任务,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结合中央精神,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力求从深层次解读新型城镇化之"新"。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专题中,魏后凯教授等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一文,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丰富科学内涵,这个内涵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城镇化的规模、速度、节奏,走渐进式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走访7个典型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调查了50多个社区,研究发现,制度资本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同时,还发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建设中的投融资体制以及企业制度等五方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文章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场以人为中心,涉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全面转型,包含着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高效包容、制度经营与制度资本更新。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同时文章还从制度创新角度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