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朱海平 《南方论刊》2010,(11):89-92
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少数民族社区的村寨文化对民族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支撑。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从理论(即民族文化创新的独特性、多元性原则,保护性、创新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思想性、现代性、开放性原则等)与实践(即民族文化运行机制的创新,民族文化活动平台的创新,民族文化建设保障体系的创新)两个层面对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立法是有效保障途径,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立法的基本要求。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根本价值,必须在保护立法基本原则中得到体现。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立法基本原则应当坚持秉承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保护优先与可持续利用、利益平衡等立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社区参与是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让当地居民有效参与到旅游规划中,发挥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是民族地区展示文化特色旅游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自然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能够使当地居民更好的进行社区参与、在当地大力发展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旅游空间中通过仿建、舞台情境再现、民族文化符号恢复等形式得以展现和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空间中的展演与构建形成了旅游地民族文化舞台镜像。旅游空间中少数民族文化展演与构建的旅游地文化舞台镜像,是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共赢开发的积极尝试。旅游地文化开发应该因地因时制宜,不要因为一时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复兴的趋势而失去对原生文化保护的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5.
周灿 《学术探索》2014,(4):115-118
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村寨的保护性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文章分别探讨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价值及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认为少数民族村寨由村落文化空间、口头传统、节庆、手工艺品等构成,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经济价值。通过民族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互动,探讨用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于海峰  何晓薇 《理论界》2012,(1):148-149
2009年《国务院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及政策保障。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切实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中处理民族宗教文化问题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丽 《学术论坛》2002,(3):125-127
民族的神灵信仰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习俗、道德和价值观等 ,是民族的生存智慧和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西部开发一方面能加速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必将冲击西部众多少数民族传统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了规避民族文化消亡及民族消解的危险 ,必须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的特色文化 ;在西部开发中 ,运用民族特色文化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由此提高该文化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这是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观被集中生产并展示于主题公园,它集中体现了当下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复杂关系。云南民族村的个案表明,其村寨文化景观、民族歌舞艺术景观、民族节日景观、民族手工艺景观四方面都体现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较好保护。因此,在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次生文化生境下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唯一标准,只能是"激活民族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民族文化遗产真实性判定及诠释的权力,还在于少数民族文化持有者自身。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少数民族生活、少数民族风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迅速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但要从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两个领域来着手。  相似文献   

10.
关注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而且对民族问  题有着重要影响。对它的研究一方面从学术领域拓展与深入 ,同时作为旅游资产开发与传统文化生态保护更是现实的举措。文章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指出 ,2 1世纪中国新兴的旅游产业应该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资产 ,利用现有自然资源 ,增加人文含量 ,提高文化品位充实民俗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 ,建立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开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调研与采风 ,在学术上以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的思想为指导进行探讨与研究。只有对少数民族旅游资产的现实开发和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并重 ,才能达到关注民族旅游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西部旅游开发模式下,大量少数民族文化被开发用于吸引旅游者,在一定程度上催动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西部旅游景区的大量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给少数民族文化造成的旅游性消耗及现代文化的渗透现象,也给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在此现状下,必须就西部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法理界定、法律关系内容及法律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实现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灾害文化是少数民族与自然灾害相伴求生过程中积累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发挥了防灾减灾避灾的作用.西南少数民族的灾害文化有宗教信仰、禁忌习俗、敬畏自然的思想及驱逐疫人等精神层面及建筑、饮食、医药、乡规民约及村寨防护等物质生活行动层面两类内容.它具有文化的历时性、包容性、调适性特点,也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累积性、固守性及...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发现旅游开发在给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会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将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云南怒江流域集中了非常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特色,但是近年来该流域少数民族文化在国际化、市场化的语境下正呈现出急剧弱化甚至消失的趋势,这其中有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失衡的原因,也有西方宗教文化蔓延的影响。因此,探讨怒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关系,确立民族文化民间保护功能,重视民间主体的保护作用,以应对国际化、市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挑战,对促进该地区生态经济与多样性生态文化协调发展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为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妥善运用民族文化资本,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旅游富西部民族地区、兴西部民族地区,将是西部民族地区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和西部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民 族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根 基人类的任何文化都是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所处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同,现实经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各民族间交往的渠道,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机遇;市场经济促进新疆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全新的旅游发展定位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应得到更科学的整合和利用。本文以最具云南省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特色的云南民族村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云南民族村旅游资源指标体系,通过运筹学理论AHP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民族村民族文化底蕴较好,具有较高的参与价值和观赏价值;研究区环境条件对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支撑不足;游客对民族文化的参与互动是当地旅游资源发展的重点。应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考量来优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并突出自然和人文特征,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互补性和共通性,以便合理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地域文化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西部省区中 ,有 8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居住着 50多个少数民族 ,可以说西部大开发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大开发。然而当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西部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质技术投资时 ,是否想过从文化层面上进行努力 ,为西部开发提供更为本质、更为恒久的支持 ?众所周知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历来是同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疆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少数民族文化本身包含着浓郁的民族情感问题。如果少数民族文化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 ,不仅会大大地阻碍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而且势心引起其他方面的系列问题。所以 ,对西部地域文化进行考察研究 ,适度…  相似文献   

19.
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10个省区、市 ,有 3个民族自治区、 2 7个自治州、 6 8个自治县 ,世代居住着 38个少数民族 ,近5 0 0 0万人 ,占西部总人口的 17% ,占中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5 0 % ,是中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和繁荣创造了空前的机遇。在西部大开发中 ,以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设施建设 ,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开发的规划中应占重要位置 ,是时时应考虑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 ,西部…  相似文献   

20.
苏红彦 《阴山学刊》2009,22(2):57-6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随着全球化浪潮加剧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断层、失传的危险日益显现。在现代化、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向前发展演变的同时,应该保持住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