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习惯采用的一种报道方式,它使整个报道在表述新闻事件的同时,增强了现场感,增强了贴近性和真实性。而电视的表现方式决定了电视记者必须到达新闻事件的现场,这也说明电视报道从记者走近新闻事件现场报道这一事件时,这个报道就已经有了现场性,电视...  相似文献   

2.
林科 《南方论刊》2006,(3):52-53
记者出镜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面对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参与者或报道者身份出现在屏幕上。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形式。它充分发挥了电视传播的现场感和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这一最富有电视特点的报道形式,促使出镜记者的队伍在我国电视新闻界不断繁衍壮大。2002年下半年北京广播学院筹办第一期“出镜记者”班,它的目标直指5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耐人寻味的是,第一批“出镜记者”尚未“出徒”,就已被北京电视台“订购一空”,其迫切心情可见一斑:“你培养多少,我需要多少”,大有“…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电视新闻的现场感离不开电视新闻的现场性、时效性和同一性。电视新闻工作者通过对电视画面、同期声和报道方式的合理选择和巧妙结合,使新闻更具真实性和接近性,更易被广大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节目主持人在现场报道中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报道,就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对事件进行的报道。随着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与完善,现场报道已成为当今新闻节目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电视新闻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达到了报道过程与新闻事件发展在时间上的统一性,以获得最真切、最及时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张蕊 《理论界》2010,(4):155-156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如今人们经常可以在荧屏上看到记者的身影。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常见形式,特别是在现场报道中,恰到好处的记者出镜,可以把观众带到新闻事件的现场,使整个报道更逼真、更鲜活。本文就这一话题谈谈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职业权力的特殊性决定了记者本身是一个矛盾角色的结合体。从职业化的角度来看,专业主义要求记者在不违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以客观报道新闻事件为首任。在执行专业任务时,作为一个职业记者,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应理智地视情况而定。在报道之前,首先考虑该报道值不值得以牺牲某些人的利益为代价。当新闻事件是可操控的,记者就应遵从职业角色,反之则是社会角色。另外,在参与事件进程的报道中,如果职业角色阻碍了事件进程,那么就应该从事件参与的角色中撤出来。  相似文献   

7.
同期声在广播录音报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录音报道是带音响的广播体裁。这种体裁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广播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本世纪20年代,无线电广播的发明与应用是新闻传播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及时地了解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新闻。在传递消息上,广播比起报刊来要快得多。但是,听众对广播的要求并不就此为止,他们希望通过现场的音响和新闻人物的言谈来了解新闻事件。因为,真切的听觉感受,可以使听众获得“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于是,30年代,随着录音机的制造和使用,录音报道便应运而生。记者借助录音机,把新闻事件的现场实况音…  相似文献   

8.
卢登  林燕冰 《南方论刊》2014,(5):84-85,90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记者或者是新兴的网络记者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就需要借助记者的专业素养,对新闻事件和人物采访的综合分析,对新闻进行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广播记者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也会提出一些建言,而这些需要有记者们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本文通过对广播记者自身素养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为广播同行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新闻细节是指对新闻事件、新闻场面、新闻背景、新闻人物等所做的具体描写.它广泛地运用于消息、特写、人物通讯等新闻体裁中.成功的细节描写会画龙点睛般地揭示事件的真谛,表现人物的风貌,深化新闻的主题.因此,细节描写是重要的新闻写作方法.但在新闻采访中,常常有些记者忽略了捕捉、挖掘新闻素材中的新闻细节.从而影响了新闻价值的体现.新闻是靠事实说话的.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准确地传递真实信息,是新闻真实性的根本保证.只有按照生活原样,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时而准确地报道出来,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赢得广大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可读性的采写方法──体验式报道(或称介入式报道,参与式报道)为各传媒所看好,风靡新闻界。《新民晚报》、《扬子晚报》曾推出过体验式系列报道,《长沙晚报》从去年7月1日起,为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促进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捕捉鲜活的新闻,也在“综合新闻”版特别推出“体验七十二行”专栏。 怎么界定“体验式报道”?艾丰先生在其所著的《新闻采访论》中这样说:“亲身体验,是记者重要的基本采访方法,从记者本人同事实的关系看,无非是两大类型,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小水知音》是民生新闻栏目《生活导报》的一个子栏目,它是以主持人水音的名字嵌入命名的,栏目形式脱胎于较早前的记者现场报道,却有了新的含义与外延,可以统称为参与性现场报道。从新闻分类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缩短了观众与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时效性更强,价值更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现场报道的是,《小水知音》的功能从简单的现场客观报道扩展到了沟通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是用瞬间的直观形象报道新闻,向读者介绍新闻事实,使广大读者看到和了解他们欲知、不知和应知的事件和人物。一张好的新闻照片,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它的形象语言所产生的独特效果,使文字报道可望而不可即,起着一图胜千字的作用。它是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与独特的形象思维的结晶。新闻敏感意味着抓住拍摄角度。这就需要摄影记者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思索广大人民群众在想什么,想知道什么,看到什么。尤其是晚报的读者绝大多数是普通百姓,他们在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动态,体会上级精神的同时,更需要看社会新闻,知晓天下大…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如电光火石那样准确无误地完成发现、判定、采写、传播新闻的全过程,这首先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鼻,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新闻记者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培养孩童般的好奇心孩子出世时如一张白纸。靠着好奇心和新鲜感,通过亲生经验和不断提高,周围世界逐渐被他所认识。记者的好奇心是激发新闻敏感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外源新闻稿采集主要来源于非本台记者的新闻稿件和影视片段,这些稿件符合电视新闻特性,具有广泛性和现场感,并成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提供者的单位性质、社会职业、报道目的、价值观念和个人身份的多样化,因此外源稿件的编辑工作较为复杂。本文对各种外源新闻稿件特性的进行了分析,并就后期编辑技巧进行了论述。作为新时期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运用实际的编辑学理论,结合本土新闻宣传需要,对这类型的稿件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辨析,使之成为符合本土新闻传播需求、适合本台新闻节目播出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5.
卢登 《南方论刊》2013,(12):81-82,55
记者是新闻队伍里最具活力的人,朝气蓬勃、工作热情高、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快速成长是新闻队伍增长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记者如何成长一直是新闻单位里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除了单位领导关怀同事帮助指导的外在力量作用之外,记者自身的努力恐怕是最为关键的。记者作为在现场信息传播的第一亲历者、传播者和把关者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采访和报道的技巧,特别是采访时需要记者长期的积累实际经验,掌握好基本采访技巧的同时,还需要拥有一些自身所独有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6.
理解与解释:新闻文本的诠释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诠释学作为一种普遍的哲学方法和文化思潮,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诠释学用以理解和解释文本和一切可以视为文本的事件和活动。本文试图将新闻作为考察对象,运用诠释学的观点和方法加以解释。新闻报道产生的过程有两步:第一步,从事件文本到新闻文本,记者从对社会现象或事件的观察理解,到对所理解的现象或事件以报道的方式做出解释;第二步,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无论是对事件文本还是对新闻文本的理解,都是诠释者从自身特定的处境出发所做出的理解,任何诠释者都不可能超越自身的历史性存在去理解和解释事件文本和新闻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理论界》2007,(9):160-160
衡量一个好记者,首要的一条是看他的新闻敏感性。判断新闻敏感性要从受众的兴趣、同一新闻事件内容重要性的确定、寻常线索中的重要新闻、已知新闻中的未知新闻几个角度去检验,进而增强判断力,练好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2009年,全国1/3的重大事件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舆论监督引起社会关注而获得解决的.从林嘉祥到周久耕,从石首事件到杭州飙车案,等等,事件一经上网传播,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出现,给新闻舆论监督带来一系列新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新闻摄影瞬间把握的两个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幅新闻摄影作品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记者的瞬间把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品千古事,得失在瞬间。因此,研究瞬间把握就成了专业摄影人员和爱好者们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新闻摄影瞬间把握,贵在快速,难在典型,因此,时效性和典型性构成了瞬间把握的两要素。首先,时效性。新闻摄影求新的基本属性,要求新闻必须讲究时效性,对于客观的突发新闻事件,它不容记者超越时空概念去随意的寻觅或等待,一些瞬间发生的情况是稍纵即逝的,其中包含了很大的偶然性,而新闻追求时效性却是必然的,从求新的角度看,时效是新闻摄影的生命。因为新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媒体的重要平台,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因而会对新闻事件传播产生一定影响.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网络流行语对新闻事件传播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利用网络流行语强化新闻事件传播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