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是一个“共和国长子”式的角色,他代表了“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雷锋在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他其实是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喜爱文艺、写诗、学开汽车、参加解放军,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他做人刚正不阿,待人虚怀若谷。他厌恶虚伪和虚假。他的思想透明、真实,他渴望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始终放不下道义的担当。1974年,我们成了命运厚爱的"幸运儿",成为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3.
崔述伟 《老年人》2014,(12):23-23
正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省文工团下放到湘西凤滩水电站建设工地,被"挂"在指挥部业余文艺宣传队当演员。宣传队虽为"业余",实则长期脱产。在那个"七亿人民八出(样板)戏"的年代,这支苦战在深山里的万人水电大军,确实需要一点文化生活,否则,他们就连"杀猪也会从头看到尾"。以军代表为首的指挥部领导,十分重视我们这支文艺队伍的建设,曾派我们赴黔阳地区(今怀化市)参加"革命样板戏学习班",脱产学习了一个月。把艺学到手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关于母与子的爱心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一天晚上,她去看电影。电影就要开演了,她拿着票正往里走,一个青年拦住了她。那个青年挺着急,说:“大姐,售票处已经没有票了,您能把您手中的这张卖给我吗?”她一楞,有些为难。这时青年人眼圈已有些红,喃喃地说:“不是为了母亲,我也不会麻烦您!”  相似文献   

5.
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里面的各式美食所吸引,钦佩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不由得想起童年时,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我们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广阔的大自然里寻找各种吃食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职业》2014,(7):15-15
2013年12月,董明珠第三次站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领奖台上。茕明珠36岁开始南下打工,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带着淘金梦想南下的人不止董明珠一个人,能吃苦、独立、不服输的个性加上社会发展企业需要壮大所带来的一些机遇,  相似文献   

7.
露丝·哈克内斯,原是纽约的服装设计师,为了取回新婚丈夫的骨灰而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到中国,放彝自己的事业以实现丈夫的遗愿,想尽办法终于将熊猫“苏琳”运到美国。本文讲述她于那个时代来到中国西藏,因战乱而居住在喇嘛庙里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去年,张艺谋在电影《千里走单骑》里讲述了一个关于沟通的故事。沟通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沟通,领导和下属之间需要沟通,朋友之间、爱人之间也需要沟通……不同的人由于出生年代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所吸纳的文化与观念的差异。这些差异被形象地称为“代沟”。“代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那么简单,从更深层面上来讲,它更像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博弈。在这场关于文化的角力中没有真正的胜者,因为被说服在双方看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如何在两种或多种文化中找到平衡,看起来像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当“80后”日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那些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你了解他们吗?他们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相信,对更多的人来讲,都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选美为开端的中国选秀早在20年前就已出现,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电视节目。那个年代,穿着泳装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对于选手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而今天的选秀节目在很多人看来同样低俗,原因和20年前大抵没有根本区别,一样的"格调不高"。《美在花城》诞生于1988年,虽然改革开放已十年。但人们的观念里还是保守成分居多,所以才会有"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的争议。但在今天看来,《美在花城》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勇气充分展现自我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象征。但20年后的选秀又开始走向另一面,日渐增多的炒作已然让展现自我的意义变质,为吸引瞩球而做的小动作则开始让人厌倦,浓烈的唯列色彩让原本单纯的选秀充满了异味。选秀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20年来,形形色色的选秀与中国社会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之间.呈现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互动关系。一部中国选秀发展史,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   

10.
爱在电影里     
有时生活的某个细节,就如电影里那个栩栩如生的画面。曾经有的和未曾有的都能在电影里找到,这是我们喜欢活在电影里的原因之一,在电影里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各种在现实中无法体验到的生活和感受,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灵感,就这样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生活着。  相似文献   

11.
陪我走过那个年代——崇“武”的审美及其蜕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身军装、八个样板戏、若干语录歌,记录着中国一个特殊年代的社会风尚,曾伴随一代人走过风风雨雨。历经岁月淘洗,今天的人们依然能从中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2.
马朝兰 《老年世界》2011,(15):30-30
终于决定去北方念书了。为了能去那个冬天有雪的世界,我和母亲坐在昏暗的书房里争执了很长时间。家庭会议,父亲给我投下了决定性的一票。当母亲板起脸来,他无奈地笑笑,“算了,孩子大了,别老替他做决定,他也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13.
有些记忆是不该忘却的。5年前的那个晚上——1993年9月23日凌晨2时36分,当中国人从萨马兰奇口中听到举办城市并非我们期待的北京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善良的中国人面前:北京以两票之差,与21世纪的第一届奥运会擦肩而过……从此这份无言的结局,这份无奈的现实,便铭记在许多人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4.
动物在城市里也有一个秘密世界,这是事实,而不是宫崎骏的动画片。不信的话,某一天你步行在街头,启动感觉动物的神经,定会搜索到大量的信息。这也是一个动物的城市,旁边传来的手机铃声是一阵清脆的鸟叫;同事的MSN头像是新抱养的猫咪,博客里还增加了宠物猫咪的生活;在广州的报纸会看到“王家有猫初长成,主人上网觅佳婿”、“狗咬猫引得两家打群架”的新闻;远在德国的柏林公交公司新规定,小狗4月1日后乘车要买减价票;纽约市长宣布凡是市区的狗从2004年6月7日以后在晚上只能吠叫 5分钟,超过时间则要罚款:今年中国首次把“动物福利”写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一两年里,在国内的公众生活中,在中国的媒体上,很多人(包括一些领导人)都提出来这么一个重要的问题像福建厦门远华那个大案。为什么能够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可以那么操作?牵涉到几百个高级的、中级的、基层的干部,卷进去的面是那么广,不仅仅是具体的一些负责经贸的,还包括其他部门的人,都牵涉进去了。与这个案子同样引起国内各界高度关注并讨论的,是沈阳前市长  相似文献   

16.
金训华的名字对每一个从那个“火红的年代”走过的人来说都无法忘记。l969年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落入洪水的国家财产、挽救战友生命而英勇牺牲,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和偶像。  相似文献   

17.
理性博客     
博客,想了这个话题来说,皆是因了浏览网上那一篇篇精彩各异、自然随性的文章,和那些关于博客的如火如荼的讨论。在网络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好像博客应是人人皆知、人人皆博的。在这场时尚文化的潮流里.热热闹闹地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网络明星。在博客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所以,博客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人会觉得:从事普通工作的我们,与演员、明星根本就是两个世界里的人。本文中的女主人公,曾经也这么想。她欣赏那个总出现在热播电视剧里、英俊儒雅的他,也知道他是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但因为一个特别的"10年之约",奇妙的爱情故事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论官与民,无论是下岗的还是在位的,与20年前比,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但是,总有人怀念计划经济年代里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能享受国家、集体的各种福利,好像没什么贫富差别,说那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其实,这不是实事的真相,平民百姓在那个年代是不知道富人怎样生活的,那时的富人、官员比如今还有隐私权,与平民的差别比如今还大。连乘火车软卧、住宾馆、坐飞机、看西方电影、订阅《参考消息》都要凭县以上机关办公室的介绍信,证明你的单位或个人够了那个级别才行。否则,你再有钱,  相似文献   

20.
现在,几乎谁都不能否认美国文化正在渗入世界人们的生活:私家车、私房梦、美国式的空调病、美国式的娱乐和奢华消费……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美国是一个人口只有中国1/5、人均资源消费却是5倍于中国的国家,是一个靠各种手段来获取世界有限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