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 2 0世纪特别是近 2 0年来生活质量研究的成果 ,主要包括生活质量的定义研究、生活质量量表的研究 ,生活质量指标运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休闲活动状况、公共生活以及社会比较是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2008年CFPS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调查数据显示,休闲活动对于主观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某些休闲活动对主观生活质量的作用其实反映了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公共生活作为影响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后的研究中不应该被忽略;社会比较对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研究代表了当代幸福研究的重要取向,生活质量包括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两个部分,与主观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是主观幸福感。研究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主观幸福感测量问题。主观生活质量测量力图对主观幸福感调查建立起科学而严格的标准,使得幸福测量具有稳定性、可信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多元视野中幸福理论及其对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研究代表了当代幸福研究的重要取向,生活质量包括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两个部分,与主观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是主观幸福感。研究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主观幸福感测量问题。主观生活质量测量力图对主观幸福感调查建立起科学而严格的标准,使得幸福测量具有稳定性、可信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发展及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生活质量主要体现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包含人们对生活的幸福感体验与满意度的主面指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生活质量主观指标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在80年代以后逐渐趋于成熟。一些国际组织都采用了主观指标或建立了自己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质量。作为主观指标发源地的美国,在其研究与应用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一些国家紧随其后,亚洲也开始了对人全面关怀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生活质量主要体现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包含人们对生活的幸福感体验与满意度的主面指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生活质量主观指标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在80年代以后逐渐趋于成熟。一些国际组织都采用了主观指标或建立了自己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质量。作为主观指标发源地的美国,在其研究与应用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一些国家紧随其后,亚洲也开始了对人全面关怀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关注农民生活质量和心理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对云南、河南20个市(州)、38个县(区),3700个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生活质量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总体生活质量较高,心理和谐接近但尚未达到比较和谐水平.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较低,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不甚满意,但人际关系较为和谐.生活质量与心理和谐的各维度具有很高程度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2年全国20个省区市的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从农民工生活与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总体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三大方面分析当前农民工生活质量现状,揭示当前农民工生活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高校教师生活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方法,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两个维度对重庆市高校教师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高校教师的生活质量介于一般水平与较高水平之间、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生活质量现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评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活质量研究兴起于 2 0世纪 60年代的美国。中国在 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社会指标和生活质量研究。中国小康社会的生活质量指标研究成为社会学学者们关注的领域 ,中国目前只能选择客观指标的原因、体系及其权重  相似文献   

11.
论人口素质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分为主观感受型生活质量和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在生活质量概念中人口是生活质量的承担者,也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人口的素质与生活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人口素质主要体现为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它们从各方面影响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人口素质,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指标——基于现状调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学校生活质量不同于社会生活质量与心理学意义的生活质量,它富有教育学的关怀意蕴,体现对个体独特价值的关注。本文通过归属感、愉悦感、充实感三个维度共10个指标,对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仍有10%左右的学生学校生活质量偏低。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定,应该改变传统统计学中通行的"大数定律",对处于边缘的弱势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建议设定学校生活质量指数警戒标准,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初江苏人民的客观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江苏人民的物质、精神和健康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及PQLI指数和HDI指数都处我国前八名,江苏人民的客观生活质量在国际上相当于蒙古、突尼斯等国水平。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的健康和教育水平。但人口控制的力度、适合的人口规模对生活质量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咸一体化下的西安、咸阳两地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为研究内容,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两市居民在工作的经济特征、工作的生活特征、健康及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社会服务与公共政策,六大具体生活领域和30个具体生活因子方面的主观生活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自我评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对南京市某高校4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生活质量自我评价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并受家庭所在地和父亲文化程度的影响。据此,建议相关部门重视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针对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基于云南、河南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云南、河南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考察了农民生活质量及其地区差异与民族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农民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地区、民族间差异明显,云南高于河南;少数民族高于汉族;云南省贫困民族地区生活质量最高;河南非贫困地区高于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构建一个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在回顾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从多方面评价和比较江苏省县域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体育生活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在客观条件方面和主观感受方面,河南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活质量对实现体育生活化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体育生活化是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生活质量高满意群体与体育人口呈正相关;居民平均占有体育资源呈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关系到高校育人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如何在抓好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的同时,构建起新时期大学生生活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高校发展中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学生生活质量保障的概念,对其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就构建学生生活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意义、作用以及具体措施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是否随之升高,许多学者纷纷在不同层面作着研究.笔者将关注点放在中国沿海农村女性,从"婚嫁"切入,作定性研究、主观指标测试,研究目前中国沿海农村女性是否随经济发展获得其"生活质量"应有的增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