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人口学界,流行的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口应有计划发展就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具体说,人口必须有计划地发展,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客观要求。本文想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人口应有计划发展是规律实体或是借体(即规律的表现形式或作用方式);其二,该规律(现在不妨假定这是个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人口规律或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人口规律。并试图通过对上述两个互有联系的问题的阐述提出个人对“人口有计划发展规律”问题上的一些看法。何谓规律?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只能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或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是说,规律只反应客观的过程,而决不反映主观的过程。如果“规律”充斥着主观的东西,这种“想当然”的“规律”只能引起人们的怀疑,“规律”之所以成为“规律”,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曾经说过:“事实上,每一个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业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马克思的意思很明白,包括动植物在内。不少同志根据马克思的这一段话,不承认有一般的人口规律。其实,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抽象的人口规律,是指一种自然规律而不是指社会规律。按马克思的变证法,一般与特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做不到一对夫妇一个孩的根本原因是传宗接代即传接血缘关系。血缘规律内在地决定着人口生产,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优生和多生的作用,但血缘规律也可以促使人少生和优生。按血缘规律办事,可以制定这样的人口政策:一是在当前实行一代一对夫妇一个孩,每个家庭都要过一孩关;二是独生子女长大结婚后一对夫妇生两个孩,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家家户户不“绝户”。农民是愿意接受这个政策的。如果实施这一方法,从1990年到2025年,全国将进一步少生3亿人口。并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针对马尔萨斯的所谓人口规律,作出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具有不同人口规律的科学论断,他指出: “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长期以来,不少同志以此为据,证明马克思否认了一般人口规律的存在;也有部分同志从另外的角度断定,马克思在这里混淆了资本主义劳动力供求规律与共有的人口规律的界限。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值得高榷。  相似文献   

5.
<正>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我国人口控制不遂人愿的实践局面呼唤着人口理论。近年来,虽然人口理论研究取得很大成果,但继续深入探讨一些重大理论课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拟对两种生产相适应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何谓“两种生产相适应”?比较普遍的看法和表述是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就是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其涵意是指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上按比例地发展。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总量要同社会所拥有的消费资料总量相适应,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同消费资料的增长速度相  相似文献   

6.
<正> 一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社会趋势。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长的过程。老年人口的老龄起点,联合国定为60岁或65岁。国际上一般按65岁计算,也有的国家以60岁作为老龄人口的老龄计算起点。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认识,必须明确以下两点: 1.人口老龄化与通常所说的老年人口问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而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也就是说,在总人口中,当老年人口数增加到一定的比例时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它的前提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同时,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即人口老龄化并不是随便可以出现的。后者,则是指由于人们自身受生命规律支配而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从时间上讲,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一、人口职业结构的历史发展人口职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各种职业中分布的状况和比例关系。人口职业结构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的经济活动日渐分离,相对独立,构成某种职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才逐步产生,并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工的更加深入而得到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众所周知,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类,最初只有按性别的天然分工,并且只要生存需要,一个人可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到把某种经济活动主要固定在某些人身上的程度。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驯养与繁殖牲畜、种植谷物、根块,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口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尤其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人口规律是人口发展和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人口规律是一种社会规律,它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们在人口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们可以研究它,认识它,掌握和运用人口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一次人口理论讨论会上,有一篇名叫《试论马克思的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文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的基本论点是: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它们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必然出现相互适应和相互矛盾,“过剩人口就是在两种生产的矛盾发展中产生的。”就是说,只要有两种生产及其相互适应、相互矛盾现象存在,过剩人口就成为一种必然性。其结论是,“马克思的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理论是普遍地适用于各社会形态的”。既然是“普遍”的,当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这是一个既关系到理论,又关系到实践的重要观点,我们认为,有进行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里,马克思说:“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①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论著中,过去常常引用马克思这段话,作为否认人类社会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一般人口规律的根据,似乎马克思说的“抽象的人口规律”便是指一般人口  相似文献   

11.
<正> 两种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地相互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应当认真研究。近几年,我国人口学界虽探讨了这一问题,但还有待深入。一、两种社会生产比例体系及其战略地位两种社会生产比例,即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从数量看,是人口生产增长和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质量看,是人口素质提高和物质生产技  相似文献   

12.
人口膨胀,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也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50亿日”,1988年4月14日中国大陆“11亿人口日”提示人们警觉:快速增长的人口,已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抑制了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尽管警钟已鸣,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样要求我们做人口工作和做经济工作的同志,经常不断地研究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其内在的矛  相似文献   

13.
人口问题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和政府议事日程上的重要项目。研究世界经济必须研究世界人口问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过“两种生产”的问题,他说:“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世界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表明,研究“人类自身的生产”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迄今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我们认为,研究世界人口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建立起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并提出实际政策建议,仍是经济学界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编     
对城区人口严格控制 对流动人口实行疏导 严格控制城区人口是一条正确反映城区人口发展规律的方针。可是,人们对这方针还不甚了解,突出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认识这一方针存在的客观性,认为现在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初期,城市人口还有一个大发展的过程,提“严格控制”,势必要大大限制城市人口的发展。另一种是对这一方针的含义不理解,认为“严格控制”,就是要把城市人口的数量控制在现在已经达到的数字上不再有所增加,甚至有所减少。据此,我们要积极宣传这一方针存在的客观性和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近来,许多文章提出共有人口规律问题,也有些同志不同意有共有人口规律。他们大都根据马克思所说的,“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为了详细说明问题,有必要全文引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叙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同相对过剩人口的必然关系,然后总结性地说:“因此,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  相似文献   

16.
<正> 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而且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所必需。由于人口和物质都以一定的数量而存在,因此,两种生产的比例关系,是指人的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从相对量看,是指人口增长速度和物质生产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从绝对量看,是指人口增长数量和物质生产增长数量之间的关系。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包含内容很多,并且有许多专家已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目的是探讨描述物质生产适应人口生产增长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我国本世纪内的情况,说明我国粮食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均粮食水平之间保持适当比例关系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7.
明清江南地区两个家族人口的生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历史人口中并不存在着“预防性抑制”及婚内节育行为。本文对明清时期两个家族人口的生育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其他的实证研究成果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在人口压力较为严重的时期,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口通过推迟男子的婚龄、保持独身,以及婚内节育来应付环境的挑战。另外,“多子多福”仅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理想而非现实,因为明清时期不同社会阶层妇女的终身生育率均在4~6之间,本文探讨了决定这一生育水平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一书的内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内在结构,阐述了“恒常趋势”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内容。肯定这一点并不表明肯定“恒常趋势”是正确的。作者通过对人类历史不同时期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的考察,证明人口增长的“恒常趋势”并不恒常,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发达的条件下,人口超过生活资料而绝对地过剩的“恒常趋势”是不存在的,但是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的转变时期,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运动,“人口过剩”是短期的历史必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历史过渡时期的人口特点,恰当地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理论,这是我们从马氏的“恒常趋势”的讨论中所得到的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19.
<正>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人口问题的重要依据。深入开展对“两种生产”理论的探讨,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有其现实意义。一、“两种生产决定论”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不少同志认为:在任何社会状态下,“两种生产”都对社会历史发展平行地起作用,即“‘两种生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并且认为,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坚持的“一元论”唯物史观。主要理由有二:第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两种生产决定论”的思想;第二,所谓二元论,是指将物质和精神并列为世界的本源。“两种生产”都是物质性的生产,都是社会存在,所  相似文献   

20.
<正>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会议将人口高质量发展归纳为“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全面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钥匙。人口综合竞争力与人口高质量发展异曲同工。人口综合竞争力是人口各要素在一定发展阶段的集成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反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