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影视广告的情感创意,强调广告创意的魅力在于有“情”。应该正确把握广告情感的传达,在进行影视广告创意时赋予广告鲜活的生命。一个注重情感创意的影视广告,才能达到和受众深层交流的目的,在获得受众品牌认知的同时建立起品牌信任度。  相似文献   

2.
电视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塑造品牌形象已成为当今电视业的主题。电视的品牌形象塑造具体体现在品牌栏目的塑造方面。对有形形象、无形形象及二者如何有机结合塑造电视品牌栏目形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孟洁 《中南论坛》2009,4(3):93-95
影视广告是现时流行的商业宣传手段,起到了广告宣传和商品推销的重要作用,但大量影视广告以插播形式出现,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也有的制作单一、质量不高。这样提升中国影视广告水平已成为设计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影视广告与网络文化的结合、影视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相结合两方面探索提升中国影视广告效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接触的影视广告越来越多,受众的广告意识日益增强,而对广告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要想在广告信息拥挤的环境中成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提高影视广告的审美价值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要求。影视广告制作者必须对广告创意、视觉、语言、情节、配乐等方面的美学化加以考虑,以便从整体上提高广告片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形象力日益成为商战取胜的关键。优美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巨大的财富。形象经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使命,必须持之以恒。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牌形象往往具有文化性,当今流行的CIS策略是塑造企业个性化的优美形象的很好办法。一个企业和品牌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漫长,渐进、艰辛的过程,是一代又一代企业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期望在民族工业的每一领域都有若干形象优美,品质一流的企业和品牌,成为民族经济的柱石。  相似文献   

6.
赛手只是一个人们潜意识里的影象,他有其特有的、固定的特征,而这个形象的形成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源远流长的地域、宗教文化应运而生的.广告可以通过对原型意象的唤起而建构出多种形象,多种表达方法,从而对消费者起到不同以往的影响.现代神话不是要一举成功而风行一时,而是要形成长期有效的形象,需要的是长期信任.  相似文献   

7.
日本汉诗中的富士山形象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地质形态上的山岳富士;宗教神话中的神化富士;军国主义操弄下的异化富士;回归理性之后的人化富士。富士山形象的演变具有内在的理据关联性,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共同建构了汉诗中的富士山形象,富士山形象的流变折射了近世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演变。汉诗表现富士山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技法,但典故的运用是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6,(4):111-112
中西方影视广告创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深究其原因,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造就了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中西方文化在宇宙哲学、人生哲学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观点,体现在影视广告领域内,从而使中西方影视广告作品产生了不同的创意表现。  相似文献   

9.
影视广告的声、光、电技术和短、奇、快特点 ,打破了传统的线性语言双关理论的束缚 ,使古老的双关艺术在镜头、色彩、音响、标语、口号、解说词等领域焕发生机 ,形成多维语言双关综合效应的新趋势。试从题旨语言双关的聚焦性、镜头语言双关的模糊性、文案语言双关的开放性等方面切入 ,对影视广告双关艺术的现代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表现形式和传播效果的不断变化,广告界对高校广告专业毕业生应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影视广告创作”课程是艺术院校广告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模式下影视广告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封闭、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断裂、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等方面问题。经过不断反思和调整,结合新时代媒介和市场的特点和要求,“影视广告创作”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引入赛事并与市场实践相结合,探索更高效、更实用的教学方式和操作办法,为应用型、创新性广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田源 《南都学坛》2011,31(6):63-67
比较文学形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强调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展现与创造异国形象的作家主体相结合,在他者与自我的张力中去审视两国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彰显出独特的魅力。胡风在1931—1945年这段抗战时期的诗歌中,展现并刻画了大量的日本形象,这些异国形象特征以及与胡风的关系正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三方面:日军和日本士兵的形象;日本政府和日本平民的形象;日本自然和人文景观。此外,诗人将自己或愤怒、或同情、或憎恨、或悲伤的情感寓于他者形象之中,使之栩栩如生并富有感染力,从而构成了一个多重复合的日本形象。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现代散文中描述了丰富的日本形象,诸如日本的风俗宗教、自然风光、教育艺术、人物形象等等,从散文当中考察作者们笔下的日本形象,可以较客观真实地窥探中日文学的交流和相互关系,并且从日本形象这样一个远距离和广阔的视角来反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动物的认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及其自身的态度。民族文化不同,对动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民间故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社会习惯的反映。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是人类对动物最直接的认知。通过对日本民间故事中猴形象的考察,分析日本人对猴的认知特点,探讨其与猴相关的民俗信仰,可以研究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及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文学中,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中国当代作家对"日本军人"的描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以前,这时期的"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政治化的倾向,被简单分为"鬼子"和"反战士兵"两极。第二阶段为80年代以来,这时期对"日本军人"的描写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惯性,走上了由政治化向文学化,概念化向人性化,公式化向深度化的转轨。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理解与翻译以及实际表现 ,在以往乃至于目前的日本学研究界都是议论纷争的热门话题 ,对此笔者作出了相对应的思考与批评。在对“物之哀”的理解方面 ,参照我国古典《文心雕龙》的理论 ,认为“物”乃是客观之存在 ,“哀”则是对于客观存在表现出来的主观反映 ,综合言之即是一种对人生的深深感动 ;在对“物之哀”的翻译方面 ,认为应该将其翻译为“感物兴情” ,因为“物之哀”的“哀”即是表现了诸多的情感成分 ;在论述“物之哀”的表现方面 ,主要参考了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的文句 ,分析了不同场合或的不同议法  相似文献   

17.
童话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加工后的艺术沉淀,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作家对女性的观念和态度。西欧传统童话中的女性形象拥有美丽可爱的外貌,具有牺牲精神和忍耐、顺从、温柔的秉性;而西欧现代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则是追求自主、独立、勇敢的现代女性形象。西欧童话中女性形象的改变,其实正是作家女性价值观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 ,商品已经不仅仅是商品 ,更是某种形象的象征 ,当你买进一件商品的时候 ,也就意味着你接受了一种观念、一种形象 ,而影视广告是塑造这种商品形象的重要手段。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影视广告与受众心理接受状况 ,既有明显的差异 ,却也有殊途同归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从作家形象学的角度看,鲁迅形象是社会公众以鲁迅某些个性特征为核心,通过对其思想方面的某些要素加以概括,在公共话语空间建构起来的具有独特精神面貌的定型化形象;它由理性评判系统和感性印象系统有机构成;它的特征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动态性与稳定性、集体性与寓言性等。鲁迅形象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形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在这起突发性的灾难事件中,日本政府和媒体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为我国在媒体报道中如何树立政府形象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