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极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刻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养身、修身、健身者。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应把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特点的太极项目推向奥运会,让太极文化在世界各地不断传播,为全人类的文明和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瑜伽文化和太极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对瑜伽文化和太极文化在哲学思想、运动要领、教育功能和传播的现状进行比较,借鉴瑜伽成为世界健身养生时尚项目的经验,对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传承太极的文化内涵需要转变方式,改变传承太极功夫为传播太极文化;加强太极学校教育和科学研究,使得太极在现在社会中更具有科学性;扩大太极的目标人群,开发不通套路的太极套路;开设太极俱乐部,提高太极在全民健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针对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现状研究发现,在太极拳的传播过程中太极文化的传播很少,而太极文化和西方文化体系具有互补性,通过太极这种体育文化的传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解读,分析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找到可以实现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指出通过简化太极拳动作是实现太极拳文化传播的前提;挖掘太极拳文化中的人文教育价值是太极文化输出的关键;应通过对动作名称和太极服饰的改革来体现太极文化。  相似文献   

4.
胡煦是清初易学大家,其易学的基础是太极本体论.太极本体论主要具有两方面内涵:太极之本体义和太极之发用义.就本体义而言,胡煦强调了太极为万物之所由以生,太极不可以有、无论,太极有发用之能的意义;就发用义而言,胡煦强调了作为流行之太极的阴阳动静和作为在人之太极的性等观念.另外,胡煦视野中的太极与理、心、气三概念都有所区别,显示了与理学、心学、气学相较而言胡煦太极本体论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陕西瓦当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从瓦当与"太极""阴阳""五行"和"方圆相形""动静相生""书画相应"等几个方面分别阐释了陕西瓦当艺术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提出了传承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和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与国际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全新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其表现形式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它为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成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所处的各自的地域优势基本覆盖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渊薮,学术研究的内容涉及了中国有代表性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的诸多方面。在新的千年中,努力把祖国的优秀文化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这个通道传递到世界各地,融会到世界文化的海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内家功夫武当太极,植根于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其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外练身法内修心性,武当太极以拳体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体现人对"内外相谐"、"合和达道"境界的信崇和追求.作为中国太极拳的创兴之地,武当太极应充分发挥其民族文化品牌优势实现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潮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风格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在历史上既在潮汕本土传承发展,又随着潮人移民海外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他们又给家乡带来了西方文明,起着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行为的大众化、常态化促使旅游的潮流席卷世界各地。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使旅游业蓬勃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理论,分析探讨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尽量规避其负面影响,使民族旅游积极影响实现最大化,让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共赢。本文通过“利益驱动”的设计实现文化系统的传承,寻找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共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直销业因其独特的优势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成了一个崭新的行业。然而,中国直销业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金字塔销售”屡禁不止,“直销难民”不断产生。究其原因之一,是整个直销业需要一个正确的利益观作指导,在直销运作中处理不好社会公德和利益的关系。研究发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嘉文化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尝试以永嘉文化视角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对直销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太极"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华语电影发展史中一直有与之相关的"太极电影"创作。其电影经历了一个文化"熵变"的过程:从早期对中国武侠片经典叙事模式的沿袭,到后来"硬桥硬马"的太极功夫展示和充满"草根"旨趣的诙谐幽默,再到近年来几部太极电影中叙事与文化的中西杂糅,其呈现由展示国族文化景观到追求视觉冲击的影像奇观。以"熵变定律"为逻辑线索分析太极电影的发展,能够较为客观、清晰地厘出这一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类型的创作过程及文本经验。尤其是太极电影纠结、漂移在中西文化之间的真实境遇,无疑体现了当前华语电影国际化进程的集体症候。  相似文献   

12.
孙璋《性理真诠》对于太极的看法有四:一是认为“空”、“无”不能表达“太极”的本性,二是认为理学后儒对太极的诠释在一多、前后、虚实、纯杂等方面互相矛盾,三是认为“太极”既非“空”,亦非“无”,亦非“气”,而是“元质”(即天主创世所用的原初质料),四是认为这种“元质”虽然蕴涵于阴阳二“气”之中,但是阴阳二“气”之消长变化的动机并非来自于“太极”本身,而是来自“天主”。他对太极的看法显示,传教士对于中国文化的解释常常是出于传教的目的和需要,因而这种解释往往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明末清初借传教契机所推动的中西文化交往从而也始终未能产生真正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太极文化是在中国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被视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所追求的是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的价值取向。文章着重探讨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当代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成果,论证《伏羲八卦》的科学性及太极思维的基本特征。从而证明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必要性及其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古代的青铜制作技术李晓岑云南的青铜文化始于滇东北地区,兴盛于滇西地区,完成于滇中地区。剑川海门口青铜文化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云南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距今约3千年。稍晚的青铜文化遗址则在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剑川鳌凤山、江川李家山、安宁太极山、晋宁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方式中,书院是重要而又独特的一种。它不仅如官学教育体系那样具有教育职能,宋代以降,还常成为学术文化培养和传衍的基地,兼具学术及学派策源地的功用。历史上著名的书院,如宋代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鹅湖书院;元代的师山书院、太极书院、明经书院;明代  相似文献   

17.
太极思维与中国山水诗的运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经之首、三玄之一的《易经》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太极思维通过魏晋玄学这一中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山水诗的运思态度。  相似文献   

18.
读叶舒宪先生的《中国神话哲学》,对其中的某些解释,颇生疑问,似应再加斟酌;今提出该书上编“易有太极──神话哲学的元语言”中对“太一”、“太极”的解释进行商榷。商榷的前提是:每个民族的祖先创造的神话,都具有绝对权威性。因为打从它被创造出来后,在一定时期的传播过程中发育、成长,整个民族不断把自己的观念和情思投射于其中,使它可为民族文化的原型;于是我们后人只有去发现零散的神话故事间的联系,去建构和完善其体系,去发掘和解释其本来的文化意蕴的义务,而没有篡改其联系与意义的权利。因为,神话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巨伞型”的复合结构,具有56条伞骨,撑开来荫蔽八万里,拢起来一柱擎天。它的动力系统具有中原动力和边缘活力互动的特征,没有中原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多元文化板块的碰撞就可能元气耗散;没有边缘活力,中原的凝聚和辐射就会在单线运动中自我停滞、僵化。为什么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相互推移和交融。因为有了长江的阻隔,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时汉族一些大家族迁移到长江流域,使得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游牧民族滞留在中原逐渐地被汉化,这就形成了南北的“太极推移”,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汉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愈来愈深地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南北太极”推移的过程中,巴蜀是一个重要的“太极眼”。西南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后花园,是太极推移冲击波的接纳体,有储存文化活化石的功能。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在主体民族扩张和南北太极推移冲击波的作用下,携带着自身的文化行李和沿途拿来的文化成品,迁徙到大西南区域。古老的文化成品沉积下来,与百越百濮的土著风俗相调适、相融合,形成了渊源极古、形态极异的文化遗存。如彝族、白族作为村社保护神的土主崇拜依然盛行,叙述神话与民族迁徙的《苗族古歌》广泛传唱,等等。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三维推进”之功,值得我们以极大的责任感加以深度的认识和发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伊斯兰哲学体系的形成,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哲学交流的结晶,从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中的"无极、太极说"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点。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中,"无极、太极"被穆斯林译著家赋予了特定涵义,并在伊斯兰"无极、太极说"基础上,提出了"人极"的观点,认为人有能力通过加强自身修养而在品德、学识方面达到极致而成为"人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