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呈现出从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转向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态势.本文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新颖独到的构思,论述了环境伦理学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和自然价值论的基本思想,阐明了这一转向的主要标志、理论基础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环境伦理学应包括两大问题 ,即“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与“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本文据此对现代环境伦理学中主要流派的观念恰当性进行评论。首先基于对“内在价值”概念的剖析 ,比较了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 ,并指出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意义以及它在发达国家中的实践意义。接着从对“人与人关系”的处理着眼 ,比较了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与生态中心主义 ,指出生态中心主义的局限性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广泛可接受性 ,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理性生态经济人”行为模式。本文最后讨论了中国经济制度转型期中环境伦理观的选择 ,指出其优先需要的是环境意识启蒙以及有利于提高与落实环境意识的一系列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3.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价值论关怀,其实质是环境利益和生态责任的公平分配与合理分担。有鉴于工业文明以来经济过程的反生态性、反人道性和不可持续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中都必须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传统伦理学拓展研究视域,坚持"三维伦理"(利己、利他、利环境)规范,切实矫正环境正义缺失,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针对我国的现状,我国应在环境伦理意识培养、市场主体建设、政府决策民主科学、建立科学的生产方式、破除社会陋习、树立正确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观念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是一门探讨伦理和道德的古老学科.在古代社会和许多非西方文化传统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曾经是伦理学的一种重要使命.然而,受机械论自然观和二元论的影响,近现代西方的主流伦理学却忽视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维度,甚至否认人对自然本身负有的伦理义务.在许多哲学家看来,这是导致现代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而,从伦理学的角度重新思考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就成为了新兴的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使命.梳理环境伦理学的现代建构历程及其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框架,还有助于我们建构适宜于思考人对自然之伦理义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环境正义兴起于20世纪西方的环境运动,是当代环境伦理学实践转向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由于环境问题的凸显,环境正义强调人不仅享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也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就是为了平衡生态利益而制定的策略,但是从现实的发展来看,森林生态补偿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环境伦理学的环境正义理论分析我国森林生态补偿中的各种非正义现状,从中提炼出当前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的主要问题及相关的伦理策略,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森林伦理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环境正义刍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中的前沿问题,它的凸现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环境伦理学的转向。环境正义的实质是环境责任和生态利益的合理分担和分配,由此能够清晰地看到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生态危机所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方略。环境正义的实现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的生存发展强烈关注的深沉的生命意识,因而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就必然以人的现实存在为逻辑起点,而人的现实存在只有通过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这双重关系才能获得完整的解读。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从而决定了伦理学理论形态的逻辑进程表现为从原始伦理阶段发展到人际伦理阶段,再从人际伦理阶段过渡到生态伦理阶段。  相似文献   

8.
社会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角色具有重要的环境伦理学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中的十个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环境伦理态度和行为,特别是国家各级领导人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企业家即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科学技术工作者即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等,他们的伦理价值观和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开展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制定和实施社会环境伦理原则,为实现人与人社会的和解、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解,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是中国环境伦理学为国服务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的历史演进和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伦理观念源于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而提出,经过一个世纪的孕育和思想准备,从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区别于传统伦理的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生态伦理学,将伦理学从人与人关系的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在西方生态伦理学领域,非人类中心主义居于主流。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关怀伦理视野下的环境伦理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互动问题,是当今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重大热点问题.环境伦理是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环境伦理的核心是要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关怀伦理学在反对以人类为中心和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结构中也对环境伦理投入了较多的关注.所以.女性与环境发展息息相关的观点开始受到重视,女性与自然被逐渐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以环境问题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其目标应当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因在于可持续发展内在地包含了公正、平等的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逻辑地包含着人类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是把基本社会道德规范推广到自然界并把生态平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价值加以重视 。本文分析了这种伦理审视环境法的必要性,论述了环境法与伦理之间的两层关系:从价值层面上,环境法应服从伦理评价和伦理价值取向;在规范层面上,环境法与环境伦理是互补的不同规范。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伦理审视的可能性。最后,文章指出了伦理审视环境法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用什么伦理审视的问题,即伦理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二,伦理审视环境法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环境正义: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环境正义属于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社会正义,自然环境被排斥在正义关怀之外.为了使自然环境成为正义安排的对象,须建构一种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的环境正义.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既以人的道德自觉为基础,又从某种意义上内在契合着正义的相互性原则,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承认人与自然之间拥有平等地位的正义,从而确认人对自然的尊重;二是人与自然之间权利义务公正交换的正义,以担保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环境伦理观念的作用,少数民族对自然界充满信仰、崇拜、畏惧、感恩等神圣心理,有效地维护了人与自然在原始状态下的和谐,但也使得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摆脱不了"攫取型经济"的落后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少数民族环境伦理观念陷入了困境,引发出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环境正义源自对环境问题的伦理关注,它的实质是对环境责任和生态利益的合理负担和分配,可以说是社会正义概念的延伸和突破。从本质上来分析,环境正义就是环境伦理学的具体阐述形式,其核心内涵就是秉持公正、平等等正义的基本尺度来协调不同群体、不同物种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人与自然、其他物种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永续地生存和发展。作为生态女性主义的倡导者格里塔·加德始终认为,生态女性主义不仅关乎女性主义和环境主义,还包括以此为前提来讨论环境恶化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加德的环境正义思想主要分为环境阶层正义、环境种族主义和环境动物主义三个层面;她的这些理念旨在不断减轻并最终消除人类对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压迫。她还认为环境正义也是源于道德关注,认为人类应该关怀陌生人和其他物种。最后以加德的《根,家园真相》一书为例,从作品中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动物灭绝等生态问题的叙述,我们可以管窥加德环境正义思想的三个维度,这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的现代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底线伦理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规范伦理,它与美德伦理是相对的范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当前社会存在一些底线伦理缺失和社会失范现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必须充分认识底线伦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化诉求之间的关系,其中民主法治体现了底线伦理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反映了底线伦理的价值取向,诚信友爱彰显了底线伦理的基本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底线伦理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问题,传统自然观的局限性开始凸显。环境伦理学以其独特的伦理要求把人之外的自然纳入到伦理关怀中,要求人们善待自然。这种新自然观契合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核心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意识形态要把一般的传统伦理扩展到自然,珍视人以外的生命和世界的自然伦理价值,还公平于自然。这是生态伦理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公平解读。生态伦理,要促使科技回归自然,既要重新反思科学的伦理价值,又要限制技术对自然的挑战,呵护自然,还公正于自然。这就是科技与自然之间生态伦理关系的公正解读。要使生态伦理发挥作用,赋予其实际意义,就是要指导我们关心自然,关爱整个生态系统,生态伦理从自然走向社会的解读也就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人口增加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经济高速增长使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因而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伦理关系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生态和谐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它是和谐社会的伦理特征之一;现阶段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伦理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当代环境运动和环境伦理思想为调整被工业社会扭曲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引导与推动着传统伦理学主导观念和道德习俗的变革。环境伦理科学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升华。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上,考察和分析这种变革的现实社会根源和它的历史思想文化根源,研究东西方传统伦理思想的演变特点及走向,推进东西方思想的整合,取长补短,超越“主客二分”思想,建构与发展现代环境伦理学,以切实推进当代伦理文化的变革,共同创造全球绿色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