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场50年一遇的雪灾,给咸宁市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咸宁市民政部门面对恶劣天气,市、县、乡三级启动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动员社会力量,与雪灾抗争,经受了大雪的考验。目前,全市灾后重建已全面启动,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在经受大雪考验的同时,救助领域在抗灾应急方面的一些隐患也暴露出来,值得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城市“三无人员”的医疗救助状况表现出救助机构隐性排斥、救助水平偏低,保障力度偏弱、救助渠道单一和被救助人员的非正常心态等问题,社会工作者以对城市三无人员医疗救助的需求掌控、整合医疗救助资源和协调建立社会支持网等方面为突破口,积极介入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更好地缓解这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后,全国各个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灾后救助的行动中去。对于灾后震区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社会工作本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足以引起我们深思,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教育者都应该有着足够的警醒与学科自觉,来反思社会工作行动本身。 相似文献
4.
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巨大,在灾难来临之际会造成人类个体或者家庭成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财产遭受损失、组织破碎、社区关系解体、生态环境被破坏、心理创伤等等,灾害救助也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契机。笔者在四川灾区汶川县城和映秀镇参与广州模式社会工作服务,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5.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城市三无人员的医疗救助状况表现出救助机构隐性排斥、救助水平偏低,保障力度偏弱、救助渠道单一和被救助人员的非正常心态等问题,社会工作者以对城市三无人员医疗救助的需求掌控、整合医疗救助资源和协调建立社会支持网等方面为突破口,积极介入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更好地缓解这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受江西省民政厅委派,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心航”社工事务所组织社会工作者赴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德胜镇建立社会工作站,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中引入家庭社会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家庭内部的经济、互动、关系以及能力状况,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庭外在社会支持,最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康复与重建。具体来说,家庭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家庭复原力理论对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发展出具体而有效的介入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实务开展。 相似文献
10.
11.
四川汶川大地嵌破坏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生活的扯会环境,带来了人的心灵创伤,也产生了大量的孤寡老人。孤老由于无赡养、无经济收入需要物质性支持;南于年老无劳动能力,甚至无自理能力需要工具性支持;由于丧偶、独居,缺少社会关系网需要情感性支持;由于封闭、对突发性危机缺乏知识准备需要讯息方面的支持。专业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要结合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通过专业技能恢复或重建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与讯息性支持四大系统,预防危机的产生,促进孤老灾后生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一儿童友好家园全称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儿童保护项目,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㈦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妇儿工委)及其他中国项目合作伙伴联合创建的,主要以儿童保护为主的多层次且相互补充的、一体化的和综合性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基本服务、社区㈦家庭支持、Θ门服务等的一个社区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上海社工界在市民政局的有力推动和财政支持下,在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与协调下,成立了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组成4支服务队入驻都江堰市四个板房区,在社区内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提供服务.在半年多的服务期间里,4支服务队开发了多项各具特色的项目,激发了当地居民、政府与媒体对社会工作的兴趣、好感和认同.作为这段轰轰烈烈过程的参与者,笔者经历了五味杂陈的心路历程,最终在对专业性社会工作的思考中冷静下来.笔者以为这更多的是以社会工作教育界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工作体系在本土情境下的实践探索过程,充满了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保障的精神、维护医疗保健公平、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当前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救助对象的确定不够灵活,大病医疗救助模式影响了医疗救助制度功能的发挥,医疗救助资金存在绝对不足与相对过剩的矛盾,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为了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需要更加准确地确定救助对象,逐步推行综合救助模式,解决好医疗救助资金绝对不足与相对过剩的矛盾,逐步完善医疗救助法律制度,理顺医疗救助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16.
汉旺学校社工站于2009年2月成立,致力于服务震后有康复需要的学生及其家长。本文是工作站康复工作的经验呈现。介绍了工作站从社会包容理念出发,以社工、康复治疗师跨专业合作为策略,以整体视角看待学生的多层面需要,并开展个别化的全人康复服务。工作站关注康复学生的环境,开展以家庭为本的支持性服务及有效的资源链接。为了巩固服务效果并让增加受益人群,工作站将服务拓展至社区,运用社区资源并开展社区教育,力求营造一个接纳、包容的社区氛围。作者期望本文可以为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四川灾区某学校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为例,总结并反思了灾后服务过程中优势为本的实践,包括理念、服务原则、服务框架及服务内容,并对其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笔者认为,优势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能综合服务对象自身及环境优势,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以及与环境的良好互动,进而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信,提升服务对象应对自身及环境压力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四川灾区某学校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为例,总结并反思了灾后服务过程中优势为本的实践,包括理念、服务原则、服务框架及服务内容,并对其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笔者认为,优势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能综合服务对象自身及环境优势,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以及与环境的良好互动,进而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信,提升服务对象应对自身及环境压力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灾害救助是为了使陷入困境的灾民获得衣食住行、医疗等方面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使灾区社会发展尽快恢复正常化、秩序化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现有的灾害救助工作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但仍有一些方面有待于改进。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要爱阳光”灾后重建项目展示汇报会举行。“阳光·上师大社工服务队”由来自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与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的社工督导、社工专业大学生组成。截至2009年1月,社工服务队共派遣43人前往都江堰幸福家园提供一线服务。这是高校与社会工作实务机构密切合作的一次重要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