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史哲》2014,(4)
研究先秦诸子根本的切入口是其发生学,在这里需要念一部本字经,探究原本、本质、本源。因此,对先秦诸子发生学的研究必须掌握三个关键点,第一,以《庄子》所表达的思想为例,深化对先秦诸子个体生命的认知;第二,以司马迁《屈原列传》和孙武《孙子兵法》为例,探究先秦诸子的知识来源;第三,通过考察《论语》的编纂过程,还原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们按其的"成分"基本可分为三大层面:一是由知识的士转化而来的精英层次的"子",如儒家、道家、墨家,他们分别指向人生(思想)、宇宙和学术,他们是相当纯化的士;二是由技术的士进化而来的工具层面上的"子",被后世称为阴阳家、法家、兵家的子们都属于这一层面,相对来说,他们不再是那种纯化的士们,无论是精神传承还是学术思想都已开始弱化;三是那些充满功利色彩的士凭借着他们身上的某一方面的特长而晋身的"子",如纵横家中的苏秦、张仪们.可以说这是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阶段,至少在精神上,他们已明显异化了.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视作诸子的先秦历程:纯化-弱化-异化-同化.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一个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对名、辞、说、辩诸思维形式可能产生的谬误所进行的分析研究 ,构成了先秦辩学体系中的谬误理论 ,并以此体现了熔铸于其中的求真、求治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 杜国庠同志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整理和研究中国思想史卓有成绩的学者之一.他涉猎的学术领域广博,钻研的学术专业精湛,是一位渊博而深精的学问家.他早年攻读中国古典文学,能诗善文,研习说文解字及于乾嘉训诂之学,又从王阳明的《传习录》入门,跟踪禅宗,研究佛学,从而进入哲学研究领域.190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读政治经济科,得聆河上肇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的讲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熏陶.1919年毕业回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参与倡导革命文学运动.三十年代从日文翻译出版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并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准、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寓言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龙隼 《中国学术》2002,3(1):127-155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诸子流派的划分是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学术发展史的重要线索,但是自汉代以来对于先秦时期学术发展趋势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司马谈和班固的认识基础上.事实上,根据传世的先秦文献及近年来地下出土的先秦文献等记载,先秦时期并不存在后代所说的百家之说.因此,不能把一些子书及出土的文献简单或笼统地冠以某家之作品,采用"某子学派"的说法似乎更接近于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8.
义与利是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中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不同学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本文旨在揭示先秦诸子义利观之真义,以期对那一时期人们的义利观有一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先秦是学术史的萌芽期,也是学术史方法论的开创期,这一时期的学术史方法论可归纳为宏观把握学术整体发展规律、派分学术思想并概括其特点、历史地考辨学派学术源流、评价各家学说长短得失等四个方面.对这四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探寻传统学术史方法论的原始形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中国哲学史领域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利欲问题是先秦诸子论战中的重要论题.儒员道法等派在此问题上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这些论说虽然有所抵悟,但却是当时社会变革各种社会集团及个人之间利益相撞击的深刻反映,并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程度上给人们以深刻影响.因此,重温先秦诸子们在利欲问题上的各种见解并取其精华,对进一步正确对待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义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综观先秦诸于关于利欲问题的不同论说,大体可概括为五种观点:一足“见利思义”.“见利思义”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观点.利即利益、功利;义即儒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一种总的概括.“见利思…  相似文献   

12.
先秦学中,人格意识的强调、人格标准的定位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及《离骚》当中所体现出的人格内容,对社会及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专制政体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而一个人的荣辱成败生死,又何尝不往往系之于言.所以注意为言之道由来已久.古文《尚书·大禹谟》说:惟口出好、兴戎”(嘴是能交好于内外的,但也会兴起战争).这种说法比人们常说的“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少了点片面性.春秋战国还有一则“金人铭”的传说:“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人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说苑·敬慎》)是否有此金人,这金文之原文是否如此通俗易懂,难以详考.不过,《周易》之爻辞不假是确凿无疑的,其《坤》卦卦名即地:“地何言哉?”“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扎住口袋叫“括囊”,比喻不说话,不说话自然无害、也不会招来什么赞誉,主要意思是最好免开尊口,免得招惹麻烦.《周易》渊源在周之前,可见早在当时已很重视为言之道了.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师道观管窥赵东玉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独立职业的人,是在春秋战国这一由"学在官府"到"学在私门"转变的特定时代应运而生的①。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古代知识群体,这些被后世奉为"先师"和"师表"的人们,正是其彰彰尤异者。在其为人之师的身体力行过程中,他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修辞学史研究的开拓,先秦诸子的修辞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与阐释,但将先秦诸子修辞观加以比较的专论似还未见,本文的探讨也许能在这方面补一个缺.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他们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修辞学家,但他们在论述哲学、政治、美学、伦理学等问题时谈到了许多有关语言表达的问题,显示了他们对于修辞的看法.也正因此,先秦诸子关于修辞的观点,是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古代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始于孔子,论争是在先秦其他诸子。当时争论得比较多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人性的本义;二、人欲问题;三、人性与善恶的关系。这次论争,为中国古代封建地主阶级人性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简要评介先秦诸子的人性论思想,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初始面貌。  相似文献   

18.
<正> 研究思想史、哲学史的人们都懂得,必须首先掌握充分的历史资料,这是研究问题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毛泽东同志也说: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9—800页)哲学史的资料,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而形成的。改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深入发掘和批判借鉴中国古代的治理思想和治理智慧,尤需溯源到中华思想文化奠基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从探究先秦诸子多元一体的治理思想体系中寻找智慧和启迪。放眼天下的治理视阈、以民为本的治理主题、小康大同的治理理想、内涵深厚的治理原理、多元互补的治理类型、丰富多样的治理智慧等,构成了先秦诸子的治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古代司法不独立 ,先秦诸子希望通过强调执法以保证司法公正。为此 ,他们提出了慎重执法、秉公执法、严格执法、积极执法等执法原则 ,这些执法原则对中国古代司法和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