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利用行业新闻来吸引客户? 先看看下面的对话: 电话销售人员:早上好,张经理! 客户:早上好! 电话销售人员:我是福运财务的卢大勇,上个星期曾经给您联系过.今天打电话给您是因为最近在税收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 客户:大事情?什么大事情? 电话销售人员:就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紧缩,对于部分产品的增值税制即将做一个新的调整,您有听说吗? 客户:没有听说过,有这件事情吗?  相似文献   

2.
谁曾想到一年销售3个亿的联想销售副总裁竟曾是一位前台接待员,张小平是一个面对机遇果敢而主动的人。张小平的成功首先靠的是一种勇气,当她认定了目标便会不失时机地勇于尝试,从做前台接待到普通的销售员,最终再到联想销售公司的副总,无不尽显身处逆境中的她,在目标、机遇面前果敢自信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中小民营企业有很多批评,其中之一就是会“管”不会“理”,管理总是滞后于企业发展。企业营销:会“销”不会“营”。营销应该是“营”与“销”的组合,一方面要在营造好企业良好的生存空间的同时销售产品;另一方面要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积极营造企业良好的生存空间。企业的生存空间就是市场,就是客户!只销不营是短期行为,是急功近利。然而中小民营企业恰恰是只顾“销”只要“销”,不愿“营”不会“营”。企业战略:能“战”不懂“略”。许多民营企业往往是事到临头,才临阵磨枪。销售旺季来了,就想打广告、做宣传,竞争对手大军…  相似文献   

4.
卖啥吆喝啥是生意场中尽人皆知的行话,然而,就是有人卖啥偏不吆喝啥。美国有名的露华浓化妆品公司就以“口红不是化妆品,我们让美流行人间”的经营宗旨而闻名于世,取胜于市。“不是销售电话,而是销售通信”是世界著名的跨国通讯商通用公司营销人员的规范用语。该公司实施的“与其只购买通用的电话,倒不如享用通用的服务”的经营宗旨深得人心。公司最有效的广告词是“妻子该用长途电话关心在外出差的丈夫,小孩子迷路时只要走进电话亭内拨个A,警察立即就会到。”它展现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电话,而是缕缕温情。如今,顾客的消费心理已…  相似文献   

5.
向老板报告的程序,第一,开门见山,先说结论。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描述你做的事,而是直接把结果告诉他。例如:“报告老板,我们和某某公司的合作案,已经顺利签约了!”大部分的老板都很忙,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老板关心的事提出解答,这种方法就叫做“益处销售法”。  相似文献   

6.
“会来事儿”原本是对能干工作、会干工作的同志的一种肯定性评价,但随着语言的演绎进化,这一评语已超出并远离了这一本意。领导干部亲昵地褒奖某某同志“会来事儿”,多半是因为他办的事办到了领导的心坎上;一般人员称某某同志“会来事儿”,多半是指其善于拍马屁、投领导所好。当前,“会来事儿”的人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从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轨迹来看,身边那些“会来事儿”的人可谓“功不可没”。因此,领导干部在面对下属动人的笑脸时,切莫思想麻痹、丧失警惕。其一,“会来事…  相似文献   

7.
经常感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人是不能被录取的。一个人长期怀才招聘经理或销售经理们常常困惑于如何选择合适的销售人员:能干、稳定、符合公司需要。 ,、看他的外表:富有可信度的外在形象。凡是一看就过于精明强干的人或者是一看就像做生意的人是不太适合做推销的。其原因在于.这类人会引发顾客高不遇,必然隐藏着重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办公室是承上启下、联系部门、沟通协调的关键.“外面千条线,里面一个口”,学会沟通是办公室工作的关键.随着电话这一高效通信工具的普及,打电话也成为沟通工作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都是在办公室工作,对做办公室电话工作也有自己的一点体会,现在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希望能够得到指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是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总裁,著名企业 家,他在本文中批判了国际时行的企业管理“X”、“Y”、“Z”、诸理论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G”理论:你不能光依靠某一理论去管理企业或做其他任何事。" 人们总是相信那些江湖郎中的骗术,什么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甚至在企业经营上也是如此,只是它们被改头换面,称作什么概念或理论罢了。其实道理都是一样:因为人们总是想找到一些简单的公式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几乎任何东西,只要装上漂亮的包装,贴上诱人标签,就会像糖果一样被人吞食。企业经营管理也是如此。" 在我50多年的…  相似文献   

10.
吕传彬 《秘书之友》2012,(10):42-43
中国人常说“吃亏是福”,在职场工作中如何与上司和同事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学会“装傻”吃亏,往往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大刘大学毕业后被一家知名跨国公司录用,初入职场,他几乎将自己的工作能力、专业特长发挥到极致,却发现公司里的员工似乎总是与他作对,包括老板、人力资源经理、主管,甚至连前台小姐和公司司机对待他的态度都不是很友善。  相似文献   

11.
<正>销售人员是企业里最不稳定的那批人。眼看又到了年底了,刘鹏算了算,自己的任务还差近十万元才能够完成。面对还有长长短短的几天时间就要将过去的这一年,他已经是第四年没有完成销售回款任务了。做了十年销售,这次他几乎对营销这个职业彻底改变了观念与初衷。刘鹏今年使出了“吃奶的力量”,想再次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看来,他又失败了!  相似文献   

12.
电话营销由于具备成本低、覆盖面广、能够获取更多利润等优势,已成为一种新兴且受欢迎的销售模式,为众多企业所采用。本文以一家教辅行业的民营企业为例,分析该公司对电话销售人员激励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对非正式组织进行定期评估以调整管理行为,是优秀管理者必做常做的功课。一个人总是处于这样或那样的群体中。这个固定的群体其实就是一种组织,一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组织。一个群体中,伴随着正式组织的存在,往往同时会有各种各样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也称为组织中的小团体,是个人、社会关系的网络,并非由正式组织建立和要求,而是在人际交往中自发而生。  相似文献   

14.
关键客户是企业重要利润的来源,从营销中的80/20法则,我们不难看出关键客户的地位. 如今,让营销转化成为“赢销”已成为了销售人员做营销的终极目标之一,这其中的委曲坎坷,惊喜交集,个中的五味杂陈,恰似一首永不老去的“经典歌曲”,而关键客户就正是这首歌的主旋律.要唱好这首歌,你既不能走调,更不能轻易换声,必须得将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那么,营销人员在营销客户时,如何使出重要解数,最终“赢得”关键客户的垂青与信赖呢?  相似文献   

15.
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有的人为了爱情,可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电话营销高手就是能够在电话沟通中培养一种非常特别的氛围,让客户沉浸在一种愉快的感觉里,能够做到这一步,何愁卖不出产品。但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崛起,人才的增加,企业人员流动的加快,电话销售人员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长期生存的呢?在电话销售这条道路上又能走多远呢?  相似文献   

16.
秘书必须履行参谋职能,这在理论上已经被人们所公认,但在实践中用何种方式实现这一职能,人们似乎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一些具有一定秘书工作经验的人觉得,自己所做的都是很具体的工作,从来也没有直接“参谋”过,因此很难尽参谋之责;一些刚刚从事秘书工作的人觉得,自己既然有参谋的职责就要理直气壮地给领导出谋划策,直接去“参谋”。这两种认识其实都是错误的。秘书不是专职的参谋人员,更不是所谓的“谋士”或“师爷”,秘书是在具体事务处理方面为领导提供服务的人员,“参谋”是秘书的基本职能要求之一,这一职能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来体现的,其基本实现方式是间接的。秘书的参谋活动是与其他服务活动相伴相生的,“参谋”渗透、融汇在服务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地的县乡换届工作已经陆续展开,以往临近换届时一些干部所暴露出来的以“思想活跃、情绪浮躁、纪律涣散、工作松懈、人心不稳”为主要特征的“多动症”应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警惕和戒备,并提早做好预防工作,以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一是临近换届“思想活跃”。有的人对换届格外“关注”,思想异常“活跃”,热衷于传播和制造人事方面的小道消息,充当“业余组织部长”的角色;也有人把自己看成所谓的“政治灵通大使”,凭主观想象和离奇的“预测”到处散布“某某要‘高就’了”、“某某要‘动一动’了”、“某某彻底‘没戏’了”等一…  相似文献   

18.
许逸舟 《经理人》2002,(5):80-81
让销售人员“自相残杀”,换得的只是个人业绩的提升,对公司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单"现象,是许多销售部门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有的销售经理听之任之,让销售人员"自相残杀",不问过程,  相似文献   

19.
老年十忌     
季羡林 《领导文萃》2009,(3):130-137
忌,就是禁忌,指不应该做的事情。人的一生,都有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共性。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些独特的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特性,老年禁忌不一定有十个。我因受传统的“十全大补”、“某某十景”之类的“十”字迷的影响,姑先定为十个:将来或多或少,现在还说不准。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多数商家都是一窝蜂地追求表面上的“一对一”,教会一个销售人员做到热心周到是一回事,至于真正掌握如何识别、跟踪并与一个个的客户打交道,进而做到产品或服务的“量体裁衣”,那实在是另外一码事儿。“一对一营销”的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