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读报得知,在苏州,有一所“顾客学校”。该校的学员主要是广大消费者,开学时间定在“双休日”,每半月一次,以时令商品为重点,举办商品知识讲座,咨询,教学员如何辨别假货(见6月21日《经济日报》)。 “顾客学校”办得好,好就好在能帮助消费者识别假货,进而不买假货。尽管从理论上讲,“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但实际上,许多造假者常常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世界,消费者往往真假  相似文献   

2.
灰色现象     
“现在的领导顶好顶坏的少,不好不坏的多。” “而今当官的‘灰色’的多,红与黑的少。”多少年来听惯了“95%以上是好的”,突然听到如此落差的议论,委实令人大吃一惊。但三两棉  相似文献   

3.
<正> 风,流动的空气,一种自然现象。然而现如今对“风”字的应用远远超过了自然现象的范围。在活跃的市场经济中,就不时刮起一阵又一阵有特定含义的风。 几年前,圣达牌中华鳖精一炮打响。从此市场上保健品开发便风起潮涌,没过多久,营养品大军中已是“乌龟甲鱼遍地跑了”。  相似文献   

4.
<正> 有人说:同种类的商品比质量,同质量的商品比服务。那么,当质量、服务差不多时,商品与商品比什么呢?当然,比的地方有很多,但这其中有“颜色”的一份。众所周知,商品给顾客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而好的“第一印象”最令人看重,又最令人难忘。为此,日本色彩专家大智浩说:“人们在掏钱购物时,实际上是在无意有意地购买颜色。”这就是说,好的恰如其分的颜色是促销商品的重要法宝。 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广东健力宝饮料有限公司原来生产的老式冰淇淋都是乳白色的,销路不理想,后来他们换成赤、橙、黄、绿等色,且代表不同味道。结果,很快勾起了顾客的胃口,导致销量大增。  相似文献   

5.
蔡敬聪 《经理人》2005,(7):32-36
商机处处有,就看你有无好创意与好方法什么是创业商机?如果能找到解决人们生活、工作等难题的方法,这就是创业商机。即使有些难题已有人在解决,但你有办法做得更好,你同样拥有发达的机会。1903年吉列先生发明了可替换的剃须刀,从此风靡全世界,公司也成功上市;1958年安藤百福在自己简陋的10平方米小工厂发明了方便面;1971年日清的王牌产品“出前一叮”推出了杯装即食面,随即风靡全球,而方便面也被日本人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1992年戚石川兄弟发明了罐装甜粥“泰奇八宝粥”;十多年来“泰奇八宝粥”为他们创造十数亿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管理语丝     
<正>有本事的企业领导者抓产品的质量,没本事的企业领导者抓上班下班的签到。有好的领导集体,才会有好的集体领导。允许下属失误,但不允许下属对自己的失误不改正。与其“藏龙卧虎”,不如“龙腾虎跃“。“藏龙卧虎”是“埋没人才”,“龙腾虎跃”是“人尽其材”。  相似文献   

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美更令人喜爱、陶醉、神往的了。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课堂中蕴涵着很多美。如语文课中蕴含着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地理课中蕴涵着地形美、和谐美;思想政治课中蕴涵着理想美、道德美、人性美等。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指导学生去正确认识、理解、发现我们生活、学习中的这些美,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新课程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空洞的  相似文献   

8.
<正> 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正在多方面、全方位,交叉地搅乱我们原本从容不迫的工作生活方式,其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通讯。越来越多的信息数据以及个人信函通过网络讯速传递,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彻底毁了“家书抵万金”的美好神圣。基于网络传输原理的IP电话不但受大学生的普遍喜欢,也是街头老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剖析个人存在的问题,摆在第一位的、最常见的字眼,莫过于“学习不够深入、扎实”之类;领导干部犯了错误,在剖析犯错误的原因时,头一条也几乎都是“放松了理论学习”等。学无止境。领导干部通过学然后知不足,反躬自省,自揭其短,令人油然起敬。但也不容否认,一些领导拿“学习”说事时,常常言不由衷、心态不一。一是这个问题“你有我有大家有”,不只是我的“沉疴”,许多干部也有此“痼疾”,说起来无伤大雅。二是问题虽然不止一个,但其他的不敢实话实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有“学习”的问题可以堂而皇之地拿出来作“挡箭牌”。三是这…  相似文献   

10.
近读《明史》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读来虽令人发笑,但对改进文风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时下,只要打开电视,名目繁多的滋补品广告真让你眼花缭乱,“中华鳖精”、“灵芝大补膏”、“美国西洋参”、“奇可力”、“一枝流”、“东方神力”、“娃哈哈”争奇斗艳。广告词更是千姿万态,令人垂涎,但意思无非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一位朋友前年突感身体虚弱,被广告所吸引,买来10多种滋补品服用,岂料非但病未见好,身体反而更加虚弱。而后一位有经验的医生奉上忠告:“药补不如食补”。朋友照此做之,坚持数月。果然大见其效。因而深  相似文献   

12.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因此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足以令人感到快乐、生气或难过。尤其在工作情境中,无论是挫折、工作不顺心,或者只是与同事间不快的争执,都会产生不悦的情绪,这种情绪最常表现在“生气”这个字眼上。“生气”充满了懊恼与不悦,对于  相似文献   

13.
近读《明史》,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读来虽令人发笑,但对改进文风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传银 《领导科学》2003,(13):24-24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讲出话来,令人心悦诚服、茅塞顿开,而有的人虽然讲得唾沫横飞,却不能使人受到感染和触动;有的人话讲得好解开了别人的思想疙瘩,有的人话讲得不好反而使人背上了思想包袱。因此,大凡成功的说理教育,往往都包含着“巧说”的艺术。巧妙的说理艺术,令人折服,魅力无穷。这里有几种“巧说”的方法可以借鉴。讽喻法。借用故事、寓言表达思想观点,进而达到开导劝说的目的。西汉刘向编的《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吴王有一次不顾群臣反对,决意要攻打楚国,并发出告示:我主意已定,有谁再来劝谏,格杀勿…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我们的生活留下太多太多难以忘却的记忆。盘点我们内心深处的“难以”,既有令人心潮澎湃的激情时刻,也有让人愤愤不平的无奈片段……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既是时代的写照,也是每个个体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河之洲     
懂得珍惜不懂得珍惜,是人的一种“常见病”,而且是“自残病”。提出懂得珍惜,是因为我们发现很多人不懂得珍惜。青春是美丽的,但许多人不懂得珍惜,大好时光随便浪费掉了;健康是宝贵的,但许多人不珍惜健康,随便糟蹋自己的身体;友情是可贵的,但许多人不珍惜友情,经常有意无意地伤害朋友;工作是重要的,但许多人不珍惜工作,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环境是必需的,但许多人不珍惜环境,随意破坏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懂得珍惜,是因为不懂得某些东西的宝贵和珍贵。宝贵言其价值之高,珍贵言其获得之难。不懂得珍惜,往往是因为不认识事物的本质,最令人惋惜的…  相似文献   

17.
贺海峰 《决策》2012,(10):3
为什么一项好的公共政策却屡遭恶评?今年中秋,伴随“高速免费”新政首次推行,各条高速皆传来“史上最堵”的紧张讯息例如,广深高速拥堵车流,一度绵延40公里,令人望而生畏、舆论矛头直指“免费”新政,更有甚者强烈吁请政府恢复收费,“哪怕费用上涨都行”。  相似文献   

18.
<正> 下岗,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无论谁碰上,都会从内心里觉得不是味儿。但无论你怎样想不通,总还得面对现实,还必须及时调整自己,振作精神,迎接生活的挑战。 心理调整 下岗固然是一件不得已而痛苦的事,化悲观为乐观,“坏事”也未必一定是坏事。要改变心理,就应变一个角度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一下岗女工,在报纸撰文谈到她是如何面对下岗及时调整心理时说,下岗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在家里有难言之苦,但却体会到了下岗有“三好”:其一,能做个好妻子,因为下岗,跟一天到晚忙得连轴转的丈夫增多了感情沟通,感情生活更加丰富;其二,能做个好“保姆”,在家里做饭,看孩子,洗洗涮涮不必再雇保姆;  相似文献   

19.
<正> 时下,不少人把商品比着“女儿”。如“闺藏深山无人知”、“皇帝女儿不愁嫁”等等。不过,有些经营者对自家“女儿”的态度,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日前,笔者从一商场买回一件衬衫,面料、做工都无可挑剔,就是规格不太规范,穿到身上箍得慌。于是,连忙包装好,前往商场想重新调换一个规格。营业员小姐一听说是调换商品的,小脸立时由短变长,好像谁欠了她几百  相似文献   

20.
时常看到这种现象:某些干部才华横溢,领导有方,政绩显著,头顶上闪烁着一串荣誉的光环,令人敬佩;而其私生活却很不检点,一味追求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八小时之外吃喝玩乐,恣意放纵。对此,老百姓颇有微词,又不免令人扼腕,人们称其为“两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