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病人说:“我总是打哈欠,想睡觉。严重时可以说走到哪里,睡到哪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在感到疲劳时,打个哈欠,作一下深呼吸,适当增加氧气的吸入,可使人的疲劳暂时得到缓解。但是哈欠频频发生,尤其是患有  相似文献   

2.
张杰 《家庭科技》2013,(9):43-43
你正在facebook(脸谱)上翻阅朋友的相册,突然看到一张照片中有自己——而且是很丑的自己,你会不会突然蹦出一种念头,"这张照片为什么这么丑?"按下快门时,真正的"你"被绑架了,换上的是一个假冒的"你"。照片出来后,你会问自己:我看起来真的是这个样子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事实上,你真正的相貌比你想象的要好看。照片中的你为什么看起来和自己很像,但是总  相似文献   

3.
以下几个电视节目中,你会看完哪一个呢? ①综艺节目②杂耍③猜谜游戏④爱情连续剧 你并不很想看电视,但是看到荧屏,听到声音,怎么就不知不觉地把电视节目看完了呢? 应该说,我们对于不关心的事物,是不可能去注意或关心的。换言之,你若不知不觉地把电视节日看完,  相似文献   

4.
正别以为卖鸡蛋是件很平常的事,最平常的小事里也有大学问。同样是卖鸡蛋,你一个早上卖出100个,有人就能卖出200个,为什么?因为这里面都是生意人问话的功劳。做生意的说话技巧你知道多少?"修行"又有多深?都是做一样的生意,但别人的销量却比你多1倍,感叹的同时想不想学习这里面的秘诀?小编将通过一个事例让你明白做生意的说话技巧。请看这两家生意  相似文献   

5.
正我这段时间常出现睡眠不好、头晕的情况,还总是无故打哈欠,我以为是"春困"。但几天前突然出现耳鸣、恶心、眩晕的症状,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高血压引起的轻度脑梗死。请问为什么打哈欠会得高血压?山东张女士并非打哈欠会得高血压,而是已经患上了高血压病,才会总是无故打哈欠。初春气候多变,温差较大,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诱发高血压病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脑出  相似文献   

6.
妻子喜欢出一些问题考我,并且乐此不疲。这天晚上,妻子拿出纸和笔,对我说:"现在,我们做个游戏,请你认真一点。在这纸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十个人名……"我一听就笑了,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游戏,现在妻子如法炮制来考我,小菜一碟。 我接过纸和笔,在纸上写下了难以割舍的十个人名,有我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妻子对我说:"请你划掉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一个人。"划掉谁呢?想了想,划掉了一个同事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谈读书     
(这是一封写给一位学习英语的西班牙人的信。为了节省篇幅,写信格式和首尾客套,一概从略。—译者)你向我提出关于读书的问题,这是一个难以满足的要求。朋友们问我该读什么书,我从来就感到惶惑。我怎么能知道什么书会使别人感到兴趣呢?况且在来信中你并没有说明你是想读小说?读戏剧?读散文?还是想读游记?而你明确地说出你很喜欢读书,这使我深感欣慰。你知道那个与莎士比亚差不多同时  相似文献   

8.
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先别急着下结论,请你认真思考下面这10个问题后,再作回答。1.购买房子或车子还差几万元,需要借钱时,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谁会第一个把钱借给你?2.工作和生活中遭遇挫折时,你第一个会向谁倾诉?谁会第一个主动帮你分担忧愁和苦闷?3.经营自己的生意或推销产品时,你第一个想把商品卖给谁?第一个购买你商品的人是谁?  相似文献   

9.
怎样告诉朋友或同事。你不想透露自己的薪水? 腼腆、狡猾或是轻松地回应。答复可以有:“跟你差不多”、“够我生活的”、“少得不好意思拿出来谈”、“多得我怕你会觉得难过”或是“有些事我连我父母都不透露”。而且特别是在单位一定要守口如瓶,否则很容易得罪人,因为总有人觉得工作比你认真,该得到比你更多。 不想说出你的年龄怎么办? 微笑、改变话题或是将矛盾转向,回问:“你为什么想知  相似文献   

10.
正"妈妈,我想休息一下,我弹琴弹得好累啊!"5岁的敏敏可怜兮兮地向妈妈哀求道。"才弹了这么一会儿就要休息,你这么不认真,怎么学得好呢?把这段弹完再说!"妈妈自然也要坚守阵地,不能被敏敏的"可怜兮兮"打败。"可是,妈妈,弹来弹去都是弹这一段,真是好无聊。"敏敏有点不耐烦起来。"你看你们班的晨晨,都能弹完整的曲子了,你再不赶紧练习,跟别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妈妈还是不妥协。"你弹过琴吗?你知道弹琴有多累吗?你  相似文献   

11.
假如你的腕表上可以同时看到两个时间,其中一个一定是你当下的时间,另一个会是什么呢?家乡亲人们所处的白天?还是天各一方的爱人所在的夜晚?又或者,你宁愿选择让指针停留在你一直向往的国度,那个你曾经停留或者试图竭力靠拢的地方? 一直坚信人是个向往自由的物种,当我们在地上时,渴望飞上蓝天,到我们触摸到蓝天时,又开始憧憬宇宙.这就是人,永远不会在原地停留,总是想探索更多的未知.很久以前听过一首歌,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背起行囊城市已在远方,对你挥挥手,不用说再见……",这分明是一幅杰克·凯鲁亚克式的"在路上"的典型景观.作者曾经借书中迪安之口对萨尔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安分守己,开始上路,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有的人甚至开始过一种漫游的生活,开始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和过去告别.漫游虽然没有安全感,但是随时随处都会有惊喜出现.  相似文献   

12.
正过上平平淡淡的日子固然很值得欢喜,但把日子过得有爱有趣有风情,才是真本事!最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爱人离不开你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抛给男人们,相信许多答案是舒服、有趣、不紧张,这样的爱情和婚姻会让男人想跟你天长地久地在一起。我有两个朋友,其中一个叫严史,英俊潇洒,貌似潘安,但人们都觉得他是个"高冷男神"。他把爱情与婚姻看得无比严肃,想当年和女友约会时都要大谈高尔基和尼采。即使婚后每天和老婆聊天的模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你最近正打算买台电视机,4K电视可能是你在家电卖场听到看到最多的一个词。和主流的1080P高清电视机相比,4K电视的清晰度号称是前者的4倍。因为拥有这一抢眼球的卖点,在厂商的营销宣传中,4K电视机被描述成当你在面对众多功能雷同、价格接近产品时的"唯一明智选择"。可是,要是你对这几年电视机的变化趋势多少有点关注,应该记得在2010年前后,厂商也曾经如此热情地推荐3D电视。这不免让人心生踌躇:4K电视新在哪里?它会不会是又一个昙花一现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小康 《家庭科技》2016,(7):32-33
正相信每个家庭都会备有一个家庭小药箱,以应对家人突发的健康问题。不过,你是否对那些常备药有足够的了解呢?那些药盒上常见的名词,你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多了解一些常备药的知识,对准确用药很有帮助。怎样理解说明书上的"副作用"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并不一定会发生或全部发生,它是对人群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的汇总。所以,不用一看到"副作用"就恐慌。所谓的副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一种作用时,其余的作用即可称为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优米 《家庭科技》2013,(10):1-1
你的钱夹里有谁?有个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先生偶然去菜市场买鱼,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被卖鱼人抢白:"你夫人总在我这买鱼,她从来不问价,她是我的老客户,我都是给她最新鲜的鱼、最便宜的价格。"她的先生很疑惑:"你怎么知道我夫人是谁?"卖鱼人说:"她每次付钱,打开钱包,我都会看到你的照片,看过多少次了,我认识你!"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吃辛辣的食物,比如泰国、墨西哥、中国、印度及埃塞俄比亚等,数不胜数的辣味美食甚至让你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然而,当你品味这些强烈的味道时,你可能会想,为什么有些菜系会争夺"辣味冠军"的称号,而另一些菜肴却几乎没有让人产生燃烧的感觉?这是一个让人类学家和食物历史学家研究了很长时间的问题。实际上,在温暖的气候环境下,辛辣菜肴似乎更受欢迎,这是个奇怪的事实。研究发现,这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新中国传媒产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话题报道权"有偿出售",或是大牌媒体出资垄断新闻,或是不少被采访人主张付费采访.为此有诸多媒体纷纷指责这是对媒体新闻报道权的侵犯,甚至有人指出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变成"有钱就能垄断新闻"."报道权"究竟有没有价?这种现象到底是一种新闻市场化的必然,还是一种新闻媒体的行业失范呢?这种竞争到底会给我国的新闻事业和广大受众带来什么影响?广大受众的知情权是否会受到侵害……笔者就这一国内新闻采访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雪樱 《家庭科技》2015,(2):12-14
如果你还给未婚大龄男女贴上"剩"字标签,那么你真就OUT了!他们很可能是都市懒婚族。与"结婚狂"相反,懒婚族不彻底奉行独身主义,不属于丁克一族,也不排斥婚姻,但又不以婚姻为某种终点,而是为自己寻找一个人幸福的理由。常人懒婚多是内心的"失灵",或是失去寻爱的内驱力,或是过于依赖原生家庭,对爱情没感觉。可见,懒婚是爱情的"休克",懒婚男女应早早觉醒,别误了终身大事。  相似文献   

19.
下面是一个情绪稳定性测验: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a.觉得不称心。b.觉得很好。c.觉得可以。 2.你是否想到若干年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 a.经常想到。b.从来没有想过。c.偶尔想到过。 3.你是否被朋友、同事或同学起过绰号、挖苦过? a.这是常有的事。b.从来没有。c.偶尔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主客体关系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光远 《学术界》2001,(6):22-33
有一个年轻朋友 ,给我打电话 ,说他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有一些问题想同我讨论。我知道他很爱动脑筋 ,也很会动脑筋。他的脾气我也知道一些 ,说话直来直去 ,不讲客套。我很喜欢这样的青年 ,就约定一个时间让他来了。下面是他和我的对话 :他 :这些日子我在想一个问题 :认识是一种现象 ,也是一个过程 ,这样说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样的话 ,虽然很抽象 ,然而可以从这儿出发去想问题。我想提的问题是认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现象 ?是一个怎么的过程 ?同认识现象可以比较的 ,还有什么现象 ,还有怎样的过程 ?我听你说过教育是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