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俗话说:“人过六十岁,弓腰又驼背”。不管何种原因出现的腰弯背驼对健康都是有害的。有专家指出:老年人如果像年轻人一样,尽量昂首挺胸,不仅将有助于延缓腰、颈椎发生病变,而且还能增强老年人的肺活量,对健康大为有利。因为,老人若经常弓腰、低头,会影响心肺功能,日久还易引起肩周炎、颈椎病、脊  相似文献   

2.
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关注空巢老年人的情感生活,精神赡养排解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给予慰藉,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国家要完善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政府对空巢老年人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子女"经常回家看看"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和谐;老年人也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中,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和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3.
"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都是以"和"为中心的精髓。从人的情绪、性格、健康等方面看,"和"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特别是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社会和谐老年人在风雨艰辛中度过了大半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3日是第六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为"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这次活动旨在适应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预防和减少听力损伤与耳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老年人爱耳护耳意识,进一步唤起全社会理解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健康。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格健康问题是研究老年人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老年阶段,由于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人格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变化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老年人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还会有一些人出现不同类型的人格健康问题。因此,对老年人格健康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现象,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新法虽规定了"常回家看看"条款,但由于新法规定较为笼统,对如何履行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及对不履行精神赡养义务的子女没有规定具体惩罚措施。这就使各地的法院在处理这类诉讼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立法应采用一般性和列举性条款相结合的方式规定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并对赡养义务主体、履行方式、责任承担及权利救济等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症状的疾病,以"偷袭"的形式伤害人体,使人浑然不觉成为袭击目标,然而人们往往会因为没有任何症状而贻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有的疾病也会露出蛛丝马迹。无症状性肺炎由于老年人的机体抵抗力差,很容易受凉引起肺炎。有的老年人发病后不发热,不仅没有肺炎的典型症状,而且检查时肺部也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一段"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大连地铁近日回应称:地铁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是对的,但工作方式方法不当,针对特殊人群服务不到位,而应"针对老年人不会使用健康码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老年人乘坐地铁"。  相似文献   

9.
丁志宏  王妍 《兰州学刊》2023,(2):148-160
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抑郁是反映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2018),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互联网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社会网络支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经常使用互联网对老年人朋友网络支持的促进作用高于对其家庭网络的促进作用,但在使用互联网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中介作用的仍是家庭网络,朋友网络支持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与现实的矛盾凸显了"健康老龄化"的紧迫性.通过对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和社会交往的研究发现,虽然家庭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过程中仍处于主体地位.但社会网络已经开始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情感需求而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必要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推动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扩展,从而为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实现健康养老提供一条可行的、有积极意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参与情况及社区老年人对目前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可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建议。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社区应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构建敬老爱老的和谐氛围。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素养、降低患病概率、减轻经济生活负担、减少社会整体的医疗护理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合 《家庭科技》2013,(8):48-48
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法)正式施行,该法首次将"常回家看看"精神赡养写入条文。新法与旧法相比,内容从原来的50条扩展到85条。尤其需注意的是,新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此外,新法还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将每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人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这话说得的确有道理,调查表明,"常留童心,常存童趣"对身心健康有一定帮助。乐观不愁是得以延年的秘诀之一。一些童心未泯的老年人不但精神愉悦、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非常健康。另外,实践证明老人是可以"童化"的。人的一生如四季轮回,童年和老年有很多相似点。"童化"老年就是推迟心理老化,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79-184
孝的传统、"反哺式"代际互助关系的生命力及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价都表明了以家庭自治为中心构建老年人照顾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关系契约的特殊性要求老年人照顾法律制度,应以"契约"为基础,尊重制度本身的家庭属性,以家庭自治为中心,重视家庭成员的充分参与;应当构建分享型老年人人身照顾模式,明确家庭成员的告知义务,根据亲缘关系选择法定老年人人身照顾人,加强家庭成员的照顾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2009年东京都三鹰市井头社区的定性调查资料的研究,对城市老年人的孤独问题与社会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老年人的“亲密范围”变得越来越狭小了.他们经常感到孤独的最根本原因是失去老伴后日常生活中没有亲密关系人.  相似文献   

16.
城市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对老年人健康和发展性需求以及老龄工作的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基于"天津市千户居民户卷调查",发现近八成老年人热心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感觉幸福的老年人参与更为踊跃;受教育水平高、身心健康的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意愿更加强烈。研究还发现,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参与渠道不够畅通;缺乏多层次、多样化的志愿活动项目。基于上述研究,本着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原则,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科学推进老年人志愿服务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免疫力差"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但很少有人能解释,为何免疫力会随着人体变老而变差.日前,以色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解开了人体免疫系统衰老的"密码",并为重新提升老年人免疫力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相关成果已在权威期刊《血液》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经常反映自己会莫名流泪,眼眶里时不时就会溢满泪水。有的老人因为长期流泪,不断擦拭双眼,已造成眼皮红、肿、痛,甚至糜烂;有的老年人为了消除流泪症状,自行购买各种眼药水,包括激素类眼药水,但使用以后,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老人多处辗转就医,一定要"找个说法";还有的老年人担心自己的眼睛会因此失明,惶恐不安。其实,"老泪纵横"多半不是病。  相似文献   

19.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化人口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老年人。"城乡一体化"政策出台引领社会焦点关注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快发展。通过对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发现老年文化生活存在文化意识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专职管理队伍素质不高、文化带头人缺乏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调动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丰富文化生活活动方式、配备高素质的专职管理人员、增大经费投入等,将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引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帆  陈玲 《东岳论丛》2023,(7):169-181
老年人的生活掌控感程度对其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至关重要,但已有研究既缺乏对微观个体层次的探讨,也较少有聚焦于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生活掌控感之间关系的专门研究。用老年人自评健康作为健康的代理变量,对世界价值观调查第七期数据58个国家和地区的13399个老年人样本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其生活掌控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的分析显示这一正向影响被低估;年龄、家庭收入和生活满意度在自评健康与老年人生活掌控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因此,老年人友好型的家居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利于缓解老年人的健康压力,增强老年人对生理机能衰退的积极认知和管理能力,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掌控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