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很多事情,坚持确实很难,陪孩子也是如此。一天晚上,依依突然问我:"爸爸,咱们平时用的电是谁管呀?"这话问得有些没头没脑,但我还是对她说:"是供电局。""那他们可以让电停了吗?"女儿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见我点头,她犹疑了一下,接着小声说:"那我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收起了漫不经心的表情,关切地问她有什么事。女儿眨了眨眼睛,说:"我想请他们停一次电……""为什么?"我更加觉得女儿有些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2.
正堂姐在广东打工,只有春节才回家一次。我觉得姑父姑妈在家里肯定孤单,便嘱咐堂姐常回家看看。她听说,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我爸妈呀,一点也不孤单。若是不信,你去问他们?"我可真不信,姑父姑妈就她一个孩子,他们在农村也没有什么爱好,对孩子肯定非常想念,孤单肯定是难免的。怀着这种心理,我去了姑姑家。吃过饭,我说道:"如果你们二老觉得孤单,就去我那住几天吧,堂姐她工作忙脱不开身,没空陪你们,这也是没有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男子结婚三年还常和母亲睡妻子怒砸家具3月5日晚上12时左右,山东省德城区的宋女士将冰箱、电视等家电都推倒在地,砸烂锅碗瓢盆,家里一片狼藉。原来,宋女士发火的原因是丈夫跟婆婆的有些做法让她无法接受。宋女士结婚后,和丈夫、婆婆住在一起。不久她便发现不对劲,丈夫每个月总会有几天不和自己住在一起,反而要跟婆婆睡在一个屋,这让宋女士大惑不解,并觉得非常别扭。"我公公去世早,丈夫从小便与婆婆相依为命,所以他们母子俩用‘习惯了'来  相似文献   

4.
姚申 《云梦学刊》2013,(4):53-53
关于这次论坛,我个人觉得有下列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这次论坛有两个特别之处。首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在这一天聚首武汉,并非童心焕发,但确实是共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这里讨论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很多人觉得有些话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但我们还是要说,期盼我们的讨论,对改变国内学术界有关现状起到促进作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外交官"改行"学理论邢老,很高兴您抽时间跟我们聊天。说起来,我们还是老乡呢。您是嵊县人,现在已经改名为嵊州,您跟马寅初先生是一个县的。而我是绍兴县的人,都属于绍兴市的人。我在阅读您的一些资料时,看到您的一段经历,觉得您本应当进入  相似文献   

6.
面前摆着李焰平先生和宋国栋先生主编的《干部文史百科辞典》(下文简称《辞典》)。它装帧精美,洋洋大观。有人嘱我为其写一评价。起初我有些顾虑:其一;这几年出版的各类辞典甚多,难免良莠不齐,如何既中肯地评介一部辞典的质量,又无廉价吹捧之嫌?其二,我于辞书类是门外汉,会不会说些不得体的话,而贻笑于编著者和读者?待翻看过几例、前言、目录和某些条目之后,觉得确实有些要说的话,便不揣冒昧,略陈于后。  相似文献   

7.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他说:“我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弄不懂的就问他们,他们弄不懂的  相似文献   

8.
跨过那道沟     
我是在念初一时觉得和父母有代沟的,那两年多时间我和父母简直很有些敌对,凡经过自己脑袋的东西都是秘密,宁可告诉朋友,绝不对父母说半个字。我也写日记,经常是“想有片自由的天空”一类的呐喊,反正当时觉得自己受父母的束缚和控制很厉害,几乎算两个阶级的人了。一向很乖的我,也在那段日子里跟父母吵过几架。  相似文献   

9.
女儿在北京上大学,暑假想找个实习单位,而且就想找在北京的.她知道我们很难帮上忙,就说:"我自己想办法吧."2010年7月,她从北京回到武汉,我问实习的事有着落吗?她说:"我在网上跟人说过了,请他们帮我找一找,他们说如果找到了,会及时通知我."  相似文献   

10.
1957年春,我把我的通俗小册子《怎样认识世界》的清样寄给金岳霖先生过目,并趁我到北京开会之便,请他跟我当面谈谈他的意见。金先生当时住在北大燕东院。他约定一个晚上叫我到他家去,特别准备了几样下酒菜,请我喝泡了枸杞子的酒,跟我边喝边谈。他仔仔细细地对我的小册子提了意见,也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勉励我顺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路子前进,并说:“我那个《知识论》不行,许多问题搞成唯心论、形而上学了。”又说:“形而上学,自古已然,于今为烈!我的《论道》特别严重。”他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作自我批评,使我深为感动。但我觉得老师的自我批评有些过份了,便说:“金先生太谦虚了。你的著作有许多合理的东西,谁也不能抹煞。譬如说,我这小册子中讲概念对现实有摹写和规范的双重作用,还说在科学研究中即以客观现实之道还治客观现实之身,理论便转化为方法,这都是金先生的见解,我不过换了两个字,略加引伸罢了。我以为金先生的《知识论》讲概念的‘摹状与规律’,讲以得自所与的意念还治所与,是合乎辩证法的。”金先生沉吟了一下,说:“呣,这一点,我大概讲对了。”接  相似文献   

11.
赵星 《家庭科技》2014,(2):17-17
正对于大多数夫妻而言,吵架是家庭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事情。当对方抱怨"你根本不在意我的感受""你都不愿陪陪我"时,得到的回答往往让他们更加气愤不满。其实,理性的回答应该是"我要怎么做,你才会觉得我在意你的感受","你觉得一个星期陪你几天比较好"。千万不要觉得厘清这些问题很愚蠢,其实这是沟通的开始。就算是吵架,有些事情也要避忌。  相似文献   

12.
正我和老婆都是"微信控":老婆每天要发几十甚至上百条微信短消息,在朋友圈里晒大量照片;我关注许许多多微信公众号,加入了很多微信群,只要登录上微信我就高度兴奋,就连去趟洗手间也要带上手机看微信;以前我们睡前说俏皮话,现在是背对背玩微信。有一次,我和老婆正在家里玩微信,母亲过来和我们拉起家常。我们始终不愿放下手机,心不在焉地跟母亲说着话,眼睛却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母亲恼了,她一把夺过我们的手机,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整天盯着  相似文献   

13.
阴阳例错     
先生满脸络腮胡,模样凶悍;我白白胖胖,慈眉善目,人们都说我俩搭配得好,男有男相,女有女相。 但在家里,我俩的角色完全颠倒。 先生爱拖地、爱洗衣、爱洗碗;我爱美食、爱小说、爱旅游。每当节假日,我带儿子去玩,先生很幸福地在家里搞搞卫生,看看电视,买买菜。他说旅游者都是花钱买罪受的疯子,家里冬暖夏凉,四季舒适。  相似文献   

14.
正老爸大大咧咧,啥事都不喜欢操心,也很少把事情挂在心上,老妈总说他没心没肺,太糊涂。每当老妈批评老爸糊涂时,老爸就会乐呵呵地说:"人家郑板桥都说了,难得糊涂!糊涂点好,听说糊涂的人都长寿呢!"这些年里,家里的财政大权一直都是老妈掌握着。老爸只管挣钱,挣了多少,花了多少,他统统不管,只管把挣的钱如数上交。老爸的兜里很少装钱,因为他用钱的时候很少,偶尔需要用钱就朝老妈要一点。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老妈说了算。我家的情况,真应了小品里的那句话:"第一条:老婆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老婆如果错了,请参照第一条。"我妈  相似文献   

15.
四年级的小雪放学同家后跟我说:妈妈,我们班有四个男生喜欢我。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每次做值日的时候,A总是跟在我旁边,我扫哪儿他也扫那儿;B知道我喜欢蜡笔小新,每次有了新的贴画都立马给我送来;C每次换座位的时候都争着跟我同桌;D一下课就跑过来跟我聊天。我赶紧往正路上引导她:同学喜欢你是好事呀,你一定要跟同学搞好团结,要是全班同学都喜欢你才好呢。这样,评三好学生的时候他们好选你呀。小雪说,我说的不是这个喜欢,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喜欢,是爱。我  相似文献   

16.
正来访者W是一个20多岁的男孩子,有着阳光的笑容,礼貌的谈吐。他很认真地诉说他的烦恼:"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我关注的重点都是别人的看法。我会不停地去想我这样说别人会怎么看我?别人的笑是欣赏还是嘲讽?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客气友好,但是却很难觉察自己真实的情绪,我只会担忧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无聊,无话可说。"听他说完后,我忍不住问他:"你眼中那么多‘别人',自己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正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我平时用电话跟她联系。每天晚上给母亲打个电话,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母亲最怕给我添麻烦,她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安心工作和学习。我每次跟母亲通电话都感觉得出她很开心,所以我尽可能地多跟母亲聊几句。母亲跟所有的父母一样,只报喜不报忧,每天都说过得很好,不用我担心。母亲他们这代人不善于表达感情,  相似文献   

18.
正客厅里,儿子正在跟同学打电话。刚开始变声的嗓音,听起来有些陌生:"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一句话落入耳内,在阳台收衣服的我,顿时打了个寒战。就在上次的家长会上,老师还跟我说,儿子变得内向偏激,每次作文都悲观消极,不肯赞美别人,亦  相似文献   

19.
他最受不了妻子的地方,就是她太强势。在家里,他处处让着倒也罢了,在外面,她也不懂得留点儿脸面。上回他和朋友在一块儿喝酒,不知不觉就喝到了深夜,结果她竟然找过来,把桌子掀了!害得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你就没有一点儿女人的温柔。"他吼道。"你这个样子,还想让我对你温柔?做梦!"她回敬了一句。她最忍受不了他酗酒,平时挺好的一个男人,喝了酒就满腹牢骚、胡说八道。为此,他们总是相互指责和抱怨。一想到以后几十年的时光,他就觉得继续走下去太艰难。可如果离婚,孩子怎么办呢?他试探性地问儿子:爸爸妈妈分开好不好?儿子说:不好!他继续劝说:"妈妈总说爸爸不对,爸爸也总说妈妈不对,与其在一起吵架,还不如分开。"儿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美学讨论者:近年来,在“百家争鸣”的园地里,对美学展开热烈的争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同志也阐发了许多可贵的,正确的见解。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我觉得也还有些现象似乎需要扭转才好。首先,我基本上同意梅丹同志的“几点意见”。确实有些美学讨论者,在讨论美学问题时,尽在概念上纠缠。他们言必称康德、黑格尔、克罗齐……津津有味地咀嚼着前人的一言一语,一个概念;他们的文章反来复去就是主观客观、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等抽象字眼,很少生动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