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是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依靠战争手段,以对中国、朝鲜以及亚洲其它国家进行侵略战争,以求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总体政策。山县有朋于1890年抛出“利益线”理论,标志着日本大陆政策的初步形成;川岛浪速实践“满蒙独立”和松冈洋右确立的“满蒙生命线”理论是大陆政策最终形成的过渡;东方会议的召开及《田中奏折》的出现,标志着大陆政策的形成过程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2.
郭宽 《老人天地》2013,(9):22-23
日本航母逞凶二战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1922年日本第一艘航母“凤翔”号下水,该舰采用全通飞行甲板、岛式上层建筑,其布置风格开航母先河。从“凤翔”号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先后建造了25艘航空母舰,规模位居世界前三,其中10艘是专门设计建造,另外15艘则是利用其他舰艇船体改造而来,这些大大小小的航空母舰成为日本法西斯荼毒亚洲人民、挑起世界战争的急先锋,其中著名者如“赤诚”号、“加贺”号等直接参与侵华战争,出动舰载飞机对中国抗战军民狂轰滥炸,犯下了累累罪行。  相似文献   

3.
从80年代起,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异军突起,它的对外战略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开始积极谋求与本国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政治地位,其口号为“国际国家”、“政治大国”,日本首相铃木善幸称此为日本的“第三次远航”。 一、契机 198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5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0~12%。它同美国、前苏联虽有差距,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自古以来与日本就有着悠久的友好往来的历史,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陕西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及感召力已与隋唐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响应"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对外宣传,提高陕西省的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翻译作为信息的载体不只是相互间语言的转换,同时促进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精神交往,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应认真选取翻译文本,贴近日本受众群体的思维习惯,细分翻译内容,全方位加强陕西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期提高陕西文化在日本乃至亚洲、全世界的影响力,推动陕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亚洲是一体",这句话出自冈仓天心。太平洋战争时代,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思想的开端,被日本军国主义作为对外侵略的口号加以利用。无需多言,天心自己不会想到会是这样的。本文从冈仓天心的"亚洲是一体"这句话展开论述,继而考察冈仓天心对亚洲问题的认识,探究冈仓天心"亚洲一体论"的真相。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结束,历经150年,是中国从落后挨打,到探索救国,最终从困境灾难中走出来的斗争史。在此期间,中国政权交替频繁、陷入混战,统治权先后落入清王朝、民国政府、北洋军阀、国共两党手中。复杂的政局变化,成就了中国近代史对我国近代中外关系的深远意义影响,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做出的多方努力,深度解析中国近代史开端与近代中外关系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们梦想着能有“双和”的发展环境:对内和谐社会,对外和谐世界。但是,中国和平发展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化解其他国家对中国复兴长远影响的猜疑,以及因这种猜疑而做出的现实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瞿建湘 《老年人》2004,(9):36-36
前段时间,媒体广泛报道了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举行隆重庆典,纪念“二战”胜利59周年。其实,与英、美、法、苏一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卓越贡献,并与他们一道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也有自己的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个纪念日就是每年的9月3日!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二战”的欧洲战场以盟军胜利宣告结束。在亚洲,困境中的日本法西斯成为美、苏、中、英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所要解决的最后敌人。中国军队加紧局部反攻,美英盟军力量集结亚洲,苏联准备对日作战。1945年6月,美军攻占冲绳岛,将战争引向日本本土。7月26日,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日本两国文化的交流历史悠久.古代日本曾大规模地学习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开始大量地向日本学习.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很多就是从日本引入的.本文对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具体过程,汉语吸收“日语外来语”的各个阶段进行区分,并对其社会文化背景和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支那”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佛教音译词,但是随着日本的崛起,“支那”作为日本对中国的称谓,并逐步贬义化,成为近代史上令中华民族感到痛苦和耻辱的代名词。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人对东、西方文化认知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导致了日本人对中国心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亚飞  枨体 《职业时空》2008,4(11):44-44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那不仅是一场军事战争,而且是一场“文化战”、“思想战”。“文化侵略”作为侵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与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相始终的。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了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这两本书是中国外文局承担的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入了2006年中国外文局外宣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发行量逾22万份的日本杂志,《FLASH)在“世界总统千金比美”单元中,列出全球14位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第一千金”,马英九“总统”长女马唯中夺下第四名,以清新气质获评“A-”,在亚洲评价最高。其他入榜的还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女儿、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的大千金古丽娜拉等。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中国学论坛”之“反思传统与现代” 近代以来以“西化”为内容的中国改革、革命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都加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和批判,要求进一步西方化乃至“全盘西化”。反过来,“西化”的成功却又促成了中国在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15.
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于1995年11月2日至11月5日在北京举行。 亚洲社会学大会是全亚洲地区社会学家不定期举行的学术会议,此前已举办过五届。第一届会议于1973年由日本社会学家发起,在日本举行;第二届会议与世界社会学大会同时在瑞典举行;第三、四届会议在日本举行;第五届会议于1987年在韩国举行。本届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学家作为东道主,邀请亚洲各国的社会学家前来共同讨论亚洲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未来前景,以及亚洲社会学的使命。通过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亚洲各国社会学家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推进亚洲社会学的发展和亚洲社会的全面  相似文献   

16.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本届大会组织委员会,宣布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开幕! 亚洲社会学大会是全亚洲地区社会学家不定期举行的学术会议,此前已举办过五届,第一届于1973年由日本社会学家发起,在日本举行;第二届与世界社会学大会同时在瑞典举行;第三、四届在日本举行;第五届1987年在韩国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学家作东道主,邀请亚洲各国的社会学家到北京来,共同讨论亚洲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未来前景,以及亚洲社会学家的使命。今天,有200多位亚洲社会学家欢聚一堂,这次会议在亚洲社会学史上是盛况空前的。请允许我趁此机会,对以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本次大会召开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的召开正值世纪之交,回顾20世纪亚洲社会的变迁,展望21世纪亚洲社会和社会学的前景,进行历史的比较和反思,自然成为这次大会各个专题讨论的总体思想背景。但是,新旧世纪的交替,本来是反复出现的寻常之事,所谓“跨世纪的思考”并非每一次都具有值得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主题。那么,当前亚洲社会是否发生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变化,足以引起世人瞩目,从而成为亚洲社会学家不可回避的重大议题呢? 众所周知,自1500年以来,全球意义上的“世界体系”开始形成,西欧和北美相继成为这个体系的中心。到20世纪前期,其间400多年,对世界进程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几乎都发生在大西洋沿岸,如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美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俄国十月革命。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长期被排斥在这个体系的“边缘”,沉沦而停滞。然而,20世纪下半叶,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鱼贯式地进入了历史的“快车道”,开始了东方的振兴。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发展 亚洲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时空》2004,(3):1-1
中国是亚洲的一员。中国的发展与亚洲的繁荣息息相关。中国已经并将继续给亚洲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中国的发展给亚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25年来,中国的市场不断发育,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5%以上,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2003年,中国从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商品总额达到2729亿美元,同比增长42.4%,从东盟、日本、韩国、印度的进口增长均在35%以上。近年来,中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3年,中国出境人数突破2000万,大量中国游客把亚洲国家和地区作为出游…  相似文献   

19.
有关厕所     
曾哲 《中外书摘》2008,(8):79-80
厕所的历史 如厕是本能。据考证,人类直到近代还没完全摆脱“旱地行动”的方式。1852年8月14日,世界第一座冲水马桶式公共厕所在英国诞生,人类厕所文明进入新时代。到21世纪,世界各国的厕所文明参差不齐,尽管日本等发达国家走到了厕所文明的前列,但还有相当数量国家的厕所设计与使用,停留在18至19世纪水平。  相似文献   

20.
翟成鹏  孟凡东 《现代交际》2023,(7):106-114+124
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一词,并根据当时社会局势和国内环境的变化界定和完善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内涵。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初步形成,经历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从古代“夷夏观”分野到近代“种族观”再到近代“民族观”,从近代“民族观”到“近代中华”再到“中国民族”,从“天下合群”到“大民族主义”再到“中华民族”,这一过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内涵的现代转型。从古代概念内涵到近代西学概念学习,再从吸收近代西方概念到近代中国概念转换,最后完全形成中国化概念内涵的自我超越。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启示我们,要坚决反对防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构建和谐的世界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