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夸张话语及其所指涉的对象是什么?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究竟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心智哲学和符号学的有关理论中找到。将符号学中的“符号表征三元观”和心智哲学中的感受质相结合,构建出由感受质、夸张话语和感受意共同构成的“感受质”三角,形成夸张话语的感受质解释框架,指出感受质是解释项,主要解释“像什么”的问题;夸张话语是表征项,其夸大或缩小的只是事物的数量,发生变化的是事物的心理属性,而事物的物理属性却保持不变;夸张话语所指涉的对象是感受意,主要表达了感知主体的心理感受。在感受质的作用下,夸张话语及其指涉的感受意才得以联通,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跟感受质和感受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社会运行机制的特点及优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制是指事物内部组成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事物稳定运行的方式或程序.在现实中,机制往往表现为一系列机构、制度和体制的联系,是保持事物内部稳定的自发起作用的规律,也是程序化了的方法.社会运行中的机制具有稳定性、自组织性、整体性、择优性等特点.社会机制研究的核心是解决它的优化问题,并通过机制的优化实现社会系统优化和效能优化.机制的优化要求我们转变观念,确立系统、辨证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社会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结构理论是一门新学问,是一个有待开辟的新领域。只要一种事物存在、就有它的结构存在。而结构的和谐、协调、合理与否,则又决定着一种事物的状态、命运和趋向。然而,结构也并不仅仅受制于事物的内部主体因素,而且受制于外部因素并且同它的“遗传”性亦即延续性相关联。拙作《领导班子的最佳结构》(《人才天地》1985年第九期)一文从静态、动态、效益三个方面探讨了领导班子最佳结构及其形成问题。本文试从客观、主观、时间三个不同角度进一步探讨形成和影响领导班子最佳结构的外部条件、内部调节机制和它的连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内外因论     
内外因论陈炳枢事物变化的内外因及其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有论及,但首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专题论述:“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33-38
信息的本质是信息哲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目前仍众说纷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信息的本质就是事物之间及其事物内部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呈现就构成信息。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千变万化且永无止境,因而产生了无穷无尽、琳琅满目、各不相同的信息。对信息本质的把握,必须注意区分信息的本质和具体表现形态以及信息的加工、重组、传输、存储、利用等。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之一的质量互变规律的研究,比较集中于质变过程及其规律方面。许多同志提出并阐发了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问题,为研究质的本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事物在根本质变之前,为什么会产生部分质变?事物的质变,为什么会从非根本性质的变化开始?事物从非根本质变到根本质变的过程,是否有其固有的顺序?要进一步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只停留在部分质变的理论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有待于人们深入到事物的质本身,研究事物的质的层次结构及其运动状况,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5月29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理论课题组邀请院内外30名专家学者对社会机制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现综述如下: (一)社会机制的涵义、要素、类型、属性。主要有六种观点:1.认为机制是事物在运动中各相关因素(包括内部结构与外部条件)有一定向度的、相互衔接的律动作用联系,包含有效耦合、动力同向、传递畅通三要素;2.认为社会机制是社会规律的作用形式和利用方式;3.认为机制是指事物在运动中,各相关因素、各组成部分间通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 ,客观世界存在着无穷多的事物和问题 ,这“无穷多的事物和问题”都可以作为创新思维的对象。那么 ,由谁去思索这些事物和问题以便获得创新呢 ?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主体问题。创新思维的主体 ,简单地说就是人的头脑 ,它是有理智、能思维、可以进行创新活动的总司令部。对人的头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从生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 ,二是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本文是从第二种角度来探讨创新思维的主体特征及其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一、主体思维的认知图式对于人类来说 ,认识外界事物不容易 ,认识人自己更难 ,而认识人自己的头…  相似文献   

9.
关于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然而矛盾是如何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呢?矛盾发展、运动的实在过程是怎样的呢?这就要求我们从更深的一个层次、深入一步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分析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本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量、物质、结构,是万事万物生成的三大根本,简称三本。研究三本,可认清事物生成原理和演变规律,有益于利用事物、改造事物和创造事物,促使事业成就,加快社会发展。兹对三本诸问题分别论述。能量第一谁能量是事物生成的动力,有灵感、统御、营缮、运动、专一、亲和、排异、护卫、守旧、可变这十大特性,对事物生成起主宰作用。以生物而言,能量是生命力、生长力、繁殖力、感知力、反应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来源于亲代遗传基因,靠供生物质充养俪得发展和延续;以非生物和事情而言,能量是其生成力、存在力、发展力、影响力及其身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对教科书上流行的关于事物的质的看法提出质疑,并就质变及其形式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求教于哲学界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志。 一、对“质”的正确理解 关于质的定义,各类教科书上不谓不鲜明矣。其中最本质的一点是,作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而特定的质就是特定的事物存在本身。 对于此种对质的理解,作者不愿苟同,并提出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12.
风险析     
风险析周正刚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风险及风险意识、风险机制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因此,从哲学上对风险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风险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性,也是主体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把握和预测。风险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具...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矛盾转化,都是一矛盾向另一矛盾的飞跃,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环节、决定性关键。但是,由于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具体性,以及变化发展的无限性,又决定着矛盾转化的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7页)。充分认识矛盾转化形式的多样性,分别不同情况,按照事物本身应有的转化形式,去努力促进矛盾朝着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方向实现转化,才能达到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本文试图对矛盾转化形式的多样性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約、互为条件的。一事物的存在及其发展的規模、速度,决定于它的內部矛盾运动,同时与它所处的具体条件,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要認識事物就要具体分析事物內部的矛盾状况和它所借以存在的具体条件,也就是它和其他事物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事物的矛盾运动及其一般规律,而不是一般教科书所表述的关于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它揭明事物发展的实在内容和动力;质变与量变互相转化规律揭明事物发展的形式;事物发展的内容决定事物发展的形式。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对立的形式,它们互相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质变和量变又有区别,又互相渗透,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质变与量变对立统一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对什么是部分质变及其产生根源和形式的研究,对什么是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及其规律性的研究,都必须从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也就是说,必须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这一思想为指导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方式的概念与范畴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和日见深刻的阐述,它应成为哲学和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概念。所谓方式,即为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灭亡过程中每一阶段或总体存在面貌的概念与范畴,它是透析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骨架体系,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整体的动态网络。它可以从事物存在的总体特征、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结构与样式、形式与方法、内容与性质、关系与模式等方面,综合系统地再现事物整体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结构美初探     
任何事物都存有其结构,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对“结构”的理解却不 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事实上,“结构”总是在两种不同意义上被使 用。一种是事物的表现形式,或称外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可变性和选择性,结构变化不一定改变事物的质及其存在;另一种是事物的生存样式,或称内在结构,这种结构一旦定格便具有相对稳定性,直接决定和影响事物的质及其存在。本文的“结构”即后一种意义上使用的概念。谓指组成或构成事物各要素的比例和联结方式,是事物赖以自主存在的内在“骨架”,结构的差异对于事物的体征、属性、价值和功能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当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科研工作者在探索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研究,诸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空间状态的比较、时间变量的比较等,这些比较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就形成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的转化。由此可见,比较研究、比较思维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然而,人们在应用比较研究方法,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时,又发现某事物与某事物具备可比性,某事物与另一事物不具可比性。这就提出了一个何谓可比性的问题,这同样是科研工作者在进行比较研究中,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比较研究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要回答这一问题,作者想到从地质学家对一些最普遍而又长期难解的同一客体的双解地质现象及其规律的揭示中,可以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位英国诗人说过:"研究人类之最好的方法乃是研究人."研究人必然要研究人的个性及其保持,它对人的价值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点探索,以引发人们对它的关注.一、人的个性保持的意义及其划分标准为了对个性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个性与人的个性.所谓个性是指某一事物所特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属性、特征.它使不同的事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人的个性一般分从心理学和哲学上解释.人的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含义有二:一指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