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军目》版本研究述略《太平军目》,是概括太平军组织制度的文件,颁行最早,流传较多。对此书版本的研究,始于《贼情汇纂》编者张德坚。他在该书卷四“伪军制上”,举旱军,水军示例,张氏云:“此贼初定军目式也。曾刊伪《太平军目》一册,以一军为例,全刻五百两司马,前列军帅,师帅、旅帅,后列卒长,每一卒长之下,列两司马四人,尚无东西南北之分及刚强伍长、冲锋伍座诸名色,千篇一律,满纸皆卒长、两司马字样,不知其军制者,无不开卷茫然。嗣俘得续改《军目》,眉目较前清楚,因于旱营各举二军、水营各举一军,著之于篇,以为定式,十军百军皆同,俾览者可以触类而推寻焉。”近代最早影印《太平军目》的是萧一山。他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据伦敦大英博物院藏本辑入《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封面题:“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镌”。萧氏跋:“盖即其续改之本也。”见《非  相似文献   

2.
《贼情汇纂》卷三,叙述太平天国官制,错误忒甚.今止校勘其中的一条,即:《同职官分表》:《职同检点官名目》中的《日干侍卫》."职同官",这个名目,虽然出自太平天国,但是根本不通.据《同职官总表》记载,有职同检点、职同指挥、职同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十种"职同官".今以《分表》中《职同检点官》为例.侍臣、掌朝门、掌朝仪、日干侍卫、左右史、引讚、通讚、总圣库、总圣粮、东殿尚书、东殿承宣、东殿仆射、东殿指使、东殿引讚、东殿掌门、典天舆头目、东殿大旗手十七种名目,各有自己的具  相似文献   

3.
1 中国历史上,不少农民起义军都很注重发挥少年儿童的作用。例如,明末李白成的义军中就有“孩儿兵”这一组织。太平天国作为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太平军中设有英勇善战、组织严密的“童子军”,而且非常重视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说,这是太平天国的显著特色之一。本文着重考察太平天国的儿童教育,同时也要涉及太平天国其它的教育问题。太平天国重视对儿童的教育,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第一,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对儿童教育问题作了明确阐述,提出:“其二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及真命诏旨  相似文献   

4.
刘秉璋由科举出身,以带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发家,从庶吉士到出任封疆大吏,成为清政府所依重的官员. 刘秉璋(1825-1905),字仲良,安徽庐江人,自幼受封建传统教育,一八六○年成进士,选庶吉士,翰林院散馆授编修.一八六二年李鸿章率领淮军至上海,与太平军作战,奏调刘秉璋至淮军营中.从一八六三年三月起李鸿章令他督率常胜军、刘铭传部和潘鼎新部淮军援常熟,攻福山,四月常熟围解后,又让他别募一军,此后早期的吴长庆统率的淮军庆字营和淮军到上海后改变的苏军王占魁、况文榜都归并在刘秉璋的统率之下,共七营,称仲军.五月,李鸿章部署进犯苏州,为了防止太平军从杭州、嘉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珍贵的西夏文法典《天盛律令》中的资料,对西夏军队的武器装备与管理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指出西夏军队虽然有民族、身份、以及护卫军、兴灵兵与地方监军司兵之分,但只要编为正军,都必须配备战马,这是西夏军事装备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至于军事装备的管理,主要为每年或隔年一次的季校审验。一般经略司系统由本司派遣校验人,非经略司系统由殿前司派遣校验人,一起于十月一日开始,按照典册一一点验诸溜盈能、大小军首领、末驱、舍监、以及各类军卒的披甲马与武器装备是否完好无缺。如果官马羸弱短缺,武器、杂物或损耗,或不合格,当事人除依法承罪外,还要给之期限,令其补偿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们辑录到一本解放前湖北通志馆保存下来的《旅游漫草》(诗集)。此诗集系一百多年前留下的手稿,内容多与太平天国战事有关,有整理价值。惟诗集篇幅太大,其中有些诗篇意义也不大,故需别择精选。 《旅游漫草》手稿为竹纸抄本,无边栏行格,每面有诗八行,二十二字,诗中的自注为小字双行;以年系诗,顺序而下。全部诗行和自注约十万字,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自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八月至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二月所写诗篇,共三十八首;二是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三月至年底,收诗二十七首;三是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年)元月至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四月,收诗五十四首。以上共收诗一百一十九首。内容多与太平军首克武昌及尔后太平军西征武汉战事有关。  相似文献   

7.
明代建昌地区建置变化很大,有其特殊性。洪武二十五年前主要是行政建置,以当地民族为府州县卫所土官。洪武二十五年后,月鲁帖木儿等土官反明被平定,明王朝废除了行政建置,代以军事建置,增设四川行都司和卫所,驻军达五万多人。四川行都司辖六卫三十二千户所和五个长官司。行都司官员以流官为主,卫所官员有流有土,长官司为土官。明后期万历三年省建昌前卫后,才出现五卫八所。明前期,行都司及卫所、长官司有效地统治着建昌地区。明中期后,由于军民与夷人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引起边衅,建昌卫土指挥使和邛部长官司土官衰落,原受土官抑制的彝族奴隶制扩张,掠夺劫杀卫所城镇军民,导致卫所萧条,控制范围大大缩小,军士减至五千多,靠从外地调入大批军队才能平定动乱。继之增置营戍,增派数千军士,分五大信地防守,但仍不能有效控制交通沿线,这种情况直到明朝灭亡。  相似文献   

8.
在西突厥汗国的统治机体中曾出现过“十箭两厢”制,这一特殊的政治体制的施行,加剧了西突厥汗国的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西突厥无日不笼罩在血腥的硝烟战火之中。对“十箭两厢”制的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对突厥社会的进一步了解。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突厥传》中对“十箭两厢”制的情况有过如下介绍: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以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上表求婚,献马五百匹,朝廷唯厚加抚 慰,未许其请。俄而其国分为十部,每部令一人统之,号为十设。每设赐以一箭,故称 十箭焉。又分十箭为左右厢,一厢各置五箭。其左厢号五咄六部落,置五大啜,一啜管  相似文献   

9.
1852年至1860年间,左宗棠以在籍举人先后两次出山,充当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的幕客,随后投身戎行,直接统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本文着重考究他出山入幕和出幕从戎的政治环境与个人动机。1 左宗棠出身于地主家庭,1832年中举人。在鸦片战争前,他由于家境逐渐破落,又在会试中累试不第,断了仕途之念。“罢第归来,即拟长为农夫没世,”“愿力耕读书,以自勉其所未至。”鸦片战争后,在湘阴县东乡柳家冲买田立家。1852年9月,太平军进围长沙后,他领着家人亲故“徙湘东白水洞,诛茅筑屋,为自保计。”然而,十天以后,他却一改“隐士”面颜,风尘扑扑地到了长沙,进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府,成为湖南官府的得力谋士。  相似文献   

10.
九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八日我院汉语言文学系举办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报告会,汉语系师生及院、系、部、处的负责同志约三百人参加了会议,党委书记、院长蒙定军同志到会并讲了话。为开好这次学术报告会,汉语系重视了事先的组织工作,曾先后收到本系师生和院科研所同志的论文及纪念文章共二十三份。这次学术报告会上共宣讲论文六篇,其中包括学生的论文两篇,内容涉及鲁迅的旧体诗、鲁迅与新诗、鲁迅所创造的杰出艺术典型阿 Q、鲁迅小  相似文献   

11.
湘西屯租剥削制始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苗民起义之后,一直延续下来。到抗日期间,由于连续两年自然灾害,屯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生活。这时,湘西王陈榘珍又“火上加油”,残酷地压迫屯户,导致了一场“革屯抗日”的运动。陈榘珍由于受到蒋介石的排挤,只捞得“屯务处长”一职。陈的实力虽有削弱,但他独霸湘西的美梦不醒,一方面勾结屯官出身的龙云飞作为东山再起的实力基础;一方面抓住屯务不放。他深知“屯租”是他卷土重来的经济基础。他当屯务处长后,就竭力把屯务军掌握在自己手里,打着节省虚糜旗号,着手改编屯务军编制,裁减人员,削弱屯务军指挥宋濂泉的势力。他在永绥设督征处,派自己的亲信刘昶大队长率屯务军百余人进驻永绥,催收积年尾欠;并预征民国二十五年冬至二十六年夏的屯租。刘昶驻弭诺督征,提出“挨户掏捕”口号。六月中旬,捉了土守备龙胜兴的母亲及同寨屯户十余人,捆晒于炎天烈日之下。这一消息传出,经历了连续两年灾害之苦的苗民屯户,人心激愤,形成箭发驽张之势。  相似文献   

12.
<正>在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有一枚3厘米长的铜质子弹头。这枚外观无异的子弹头,却被无数人称为是胜利的象征,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29年,在瑞金一个叫大柏地的山坳里,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用口袋阵的战术歼灭了国民党军刘士毅部近两个团,共毙伤敌300余人,俘虏800余人,取得了从井冈山挺进赣南的首次大捷,拉开了创建中央苏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两汉之际各地的农民军风起云涌,其中最大的两个集团是绿林军和赤眉军,在推翻王莽反动政权的斗争中,他们都作出卓越的贡献.关于绿林、赤眉的起义,大家谈的比较多了,我也不打算进行讨论.与绿林、赤眉军起义的同时,河北农民军大小数十部,见于史者有"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当作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见《后汉书·光武纪》)非常明显,他们也是反对新莽斗争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一阶段的重要问题.但是由于头绪的纷繁,材料的凌乱,往往使董理者望而却步.不揣谫陋,利用业余时间,排比资料,试图把它钩画出一个轮廓.作法是以年代为纲,以地理为纬,恢复这段历史的本来面貌.全文计分六部分:(一)铜马军、高湖军、  相似文献   

14.
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一段故事说: 诸葛令(诸葛恢)、王丞相(王导)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案诸葛恢为琅邪阳都人,父祖辈都是三国时代有名的人,祖父是魏司空诸葛诞,父亲是吴大司马诸葛靓,族祖有诸葛瑾、诸葛亮。王导是琅邪临沂人,祖父王览在晋初为太中大夫,伯祖王祥在魏为司空,在晋为太保,父亲王裁,在晋为抚军长史。这两家都是名门望族。诸葛氏原为葛氏,后称诸葛。晋元帝司马睿为安东将军时以王导为丞相军谘祭酒,以诸  相似文献   

15.
(一)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4月25日,北魏孝文帝元宏在南伐时病逝于谷塘原(今河南邓县东南)。临终遗诏以咸阳王禧(太尉)、北海王详(司空)、王肃(尚书令)、广阳王嘉(左仆射)、任城王澄(右仆射)、宋弁(吏部尚书)六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恪称帝执政。孝文帝为什么要安排顾命大臣,并且是六辅呢?从北魏历史上看,曾有六辅和四辅之设,孝文帝设六辅当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明元帝末年(公元423年4月),“命世祖(即太子焘)为国副主,居正殿临朝”,以长孙嵩、奚斤、安同为左辅,“坐东廂西面西”;崔浩、穆观、丘堆为右弼,“坐西廂东面”,共决国策。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正月,“皇太子始总百揆”,“命侍中·中书监穆寿、司徙崔浩、侍中张黎、  相似文献   

16.
为努力开创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新局面,辽宁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成立大会,于一月十日至十二日在沈阳召开.各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部及高教研究室的同志共六十多人出席了会议.副省长张知远、教育部高教一司科研处长章学新、省高教局长李冀、副局长孙华旭、赵文明、饶浩,以及省委文教部、宣传部,部分在沈大专院校的领导同志先后到会并讲了话.吉林大学学报主编白东明、黑龙江大学学报主编郭寿岩等专程前来参加,并代表东北三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向大会表示祝贺. 目前,我省高等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报和高教研究等已达六十种,每年发表论著和文章八千篇左右,发行量达一百余万册,门类越来越丰富,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些刊物办出了  相似文献   

17.
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祖籍为宋代绵州巴西县(今绵阳市),父邓璋,流寓杭州钱塘县(今杭州市),因而生于钱塘。二十岁时,南宋灭亡。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被江浙行中书省任为杭州路儒学正,晚年做过国子祭酒兼经筵讲习官。卒时七十一岁。 邓文原比赵孟頫小五岁,诗文与赵齐名,两人关系很好,都是元代前期文坛上的重要人物。《元史》说他有文集若干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6《巴西文集》的《提要》说:文原所著,“有《内制集》、《素履斋稿》,今并未见传本。此本(指《巴西文  相似文献   

18.
边塞诗在唐代诗坛上闪烁着异彩,吸引了一大批唐诗研究者以极大的兴趣进行整理、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也开始注意去讨论中唐边塞诗,这是非常必要的。和盛唐边塞诗相比,中唐边塞诗确实具有独自的风貌。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唐边塞诗作者多,诗歌创作亦丰。据粗略统计,中唐存边塞诗五首以上的诗人约二十五人,共存诗约三百五十首。可见边塞山川、风习是为中唐诗人所喜爱的题材。中唐边塞诗之所以如此兴盛,除了唐代边塞诗所共具的创作条件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从时代看,中唐边患日重,引起朝野之士的密切关注,边塞战争自然就成为他们的日常话题;从诗人的生活经历看,中唐以后,文人入幕成为  相似文献   

19.
《聘礼》郑注“其相去也,公之使者七十步”,是指主国摈者五人加使者之介七人,其每两人间距皆为三丈六尺,合之约为七十步;又《聘礼》郑注“相人偶为敬”之“人偶”乃名词,“相人偶为敬”意为以佐嘉宾行礼为敬;虎贲本为周王之近卫队,后逐渐成为勇士的代称,与军队编制无关,其长虎贲氏也非高级职官;北大本《仪礼注疏》断《仪礼·丧服》郑注“则劬非慈母也”为一句,乃误从贾公彦之说;《汉书·艺文志》“今删其要”之“要”,当依《周礼》郑注解释为典册。  相似文献   

20.




 
  摘要:  南宋知名文学家王炎、梁栋,《宋史》无传。《全宋词》二人小传有所未备及讹误,兹予订补。要点有:(一)王炎为鄂州崇阳县(今属湖北)主簿,至迟孝宗淳熙三年(1176)五月已在任。入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在淳熙六年(1179)。为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州学教授,至迟淳熙十年(1183)秋已在任。十二年(1185)解任。知岳州临湘县(今湖南临湘市),始于淳熙十四年(1187),讫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绍熙四年(1193)三月后至宁宗庆元二年(1196)九月前,通判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市一带)。其间,凡三度权知该军。庆元二年(1196)冬至三年八月,太学博士。三年(1197)八月至四年(1198)十月,秘书郎。四年正月起,兼实录院检讨官。四年十月至五年(1199)九月,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其时阶官已至朝请郎,并兼皇弟吴兴郡王府教授、兼权尚书吏部考功司郎官。五年九月至六年(1200)二月,著作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兼尚书吏部考功司郎官、吴兴郡王府教授,又兼尚书吏部侍郎左选司郎官,又兼礼部员外郎。六年二月至十月,军器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六年十月至宁宗嘉泰元年(1201)二月,军器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嘉泰元年二月后至三年(1203)末,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四年(1204)春至夏,权知饶州(今江西鄱阳一带)。开禧三年(1207)十二月至嘉定二年(1209)正月,朝议大夫、权知湖州。(二)梁栋,原籍相州(今河南安阳一带)。《全宋词》谓“湘州”,误。迁镇江府金坛县(今江苏金坛市)。理宗淳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243年1月8日)生。度宗咸淳四年(1268)至五年(1269),宝应州宝应县(今属江苏)主簿。咸淳八年(1272)至十年(1274),临安府仁和县(已废入今浙江杭州)尉,辟入两浙西路安抚使司幕府。宋亡,归临安。弟为茅山(在今江苏句容、金坛间)道士,往依焉。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茅山道士笺其诗告官,以讥时罪逮捕入建康(今江苏南京)狱,备尝笞楚。台府诸达官共救之,卒得免。自是名益闻。卜居建康,江东人士从学甚众。 有《梁先生诗集》,又名《梁隆吉诗》、《梁隆吉集》、《隆吉诗集》、《梁隆吉诗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