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一直保持着人口净迁入的态势,人口净迁移率不但很高,而且一直在快速递增.同时,通过实证分析可知,青岛市的人均产出与人口净迁移之间存在很高的正相关性,净迁移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据此可以判定:随着青岛市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可以预计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青岛还会继续保持较高的人口净迁入,并由此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福惠 《中州学刊》2007,(4):170-173
从东汉末到元末,河南主要因战乱而迁出人口,但同时亦因地处京畿而迁入人口。在近代因城市化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大潮中,河南对外人口迁移并不显著,这应该是河南人口尤其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历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清代屯垦对新疆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在清代以前一直缺乏大规模的农业人口,农业发展缓慢落后.清代实施的屯垦政策改变了这一状况,农业人口大量迁入,促进了新疆的农区拓展和农牧结构调整,给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深远影响.迁移人口带来新的作物蔬菜品种和种植技术,与当地人民一道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因地、因时制宜的生产技术,共同促进了当地农业进步,使新疆农业发展水平空前提高,与内地旱作省份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浙江省迁入人口的现状与特征的分析表明:近年来,浙江省迁入人口的规模大幅增加,已由"四普"时的人口净迁出区转变为人口净迁入区,尤以省外迁入增长最快;迁入人口主体是青壮年,且年青女性占绝对优势;主要集聚在温州、杭州和宁波三地,且以城镇为主;迁移原因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同时也受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从事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后发型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村庄利益密度较低且人口外流严重,其村庄内部分化呈现出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相异的过程机理和最终形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基于对赣南S村十年变迁的考察,研究发现,村庄就业形势的转变使理性农民将就业视野拓展到村外,村庄人口大规模外流成为常态.受个体禀赋和能力差异的影响,外流农民职业分化逐渐形成,经济分化继而推进.但因人力资本差异有限,同时受职业和生活风险及父代责任绵延等的影响,有限的经济分化难以进一步扩张,因而并不足以造成社会生活区隔,也无力形塑村庄内部社会分层.与经济分化并行的是社会性分化.由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加之村庄人口的大规模、长期性外流,市场观念的持续输入和由村庄"助行为"的消散引发的公共性消解,加速了乡村伦理共同体的裂解,而这也成为后发型农村村庄内部分化的主要动力.代际间阶梯式推进的"有分化无分层"的村庄内部分化形态与动态化、螺旋式产生的房支"断链化"、家庭"核心化"和个人"原子化"的村庄治理困境相伴而生.破解这一困局,对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史之乱”打断了唐王朝昔日的繁荣,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统治者在对南方经济依重的同时,在用人方面也逐渐向南开放。江西地处东南,贯通南北的大庾岭——赣江——鄱阳湖商道,不仅对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而且给北方人士流寓入赣提供了交通便利。宋明江西科举、政治人才的大量涌现,除了经济因素之外,人口迁入所带来的社会效果不容忽视,恰恰如此,江西经过自“安史之乱”到五代时期连续数次人口涌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江西在封建时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特征在于人口迁移都是受到政府干预而进行的,表现为政治性谪戍南徙、军事性移民实边、经济性豪族迁徙等.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不仅为南方地区带来了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还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封建化进程形成了极大的推动力量,加速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上海租界的人口与经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 8 45年至 1 941年的近百年间 ,由于国内外人口的大量迁入 ,上海租界人口从区区数百人猛增到数百万人之巨。这种情况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为什么上海租界人口能如此迅猛地增长 ?以往的论著多认为与战乱有关。虽然有些论著已提及经济因素 ,但仍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在平时刺激着租界人口的增长 ,而在战时 ,则是难民的涌入激起了租界人口的猛增。笔者认为 :无论是在战时或平时 ,经济因素始终是上海租界人口变迁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从表面上看 ,上海租界人口于 1 85 3年、1 86 0年、1 937年出现的三次突发性增长高潮确实是由战乱引起…  相似文献   

9.
青海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气候、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大量外流,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海少数民族地区要脱贫致富,缩小东西部差距,必须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营造开发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以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既定经济条件下河南人口限度的研究刘俊哲(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一当今世界各国,无不重视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世人警呼的所谓“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等,都是对人口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提出的警告。国际人口学界提出的“适度人口论”、“人口爆...  相似文献   

11.
宁夏人口迁移始于秦汉,兴盛于元明。这千百年间以迁入为主,其中内地汉族构成移民主体,西北各少数游牧民族次之。作为内地中原文明载体的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奠定了宁夏颇具黄河文化特色的历史基础,尽管这是在强有力军事干预下实现的。1949年后,宁夏的省际人口迁移从军事移民型转向和平移民型。截止1985年,先后有陕西、甘肃、山东、上海、北京等地的233万人口迁入。大量文化人口所携带的沿海发达地区文化,为宁夏原已停滞落后的本土文化注入活力。尤其作为主要迁入地的省府银川市,在经历1959年、1960年、  相似文献   

12.
论文描述了1982-2000年间广东农民部分人口特征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类型地区农民的差别,指出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外来农民取代本地农民的现象。指出目前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而相对高素质的农民往往从农业中转移出去,在部分地区存在贫困、高生育率、人口外流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由近代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1945年以前黑河地区鄂伦春人口呈下降趋势,在伪满时期达到历史的最低点,鄂伦春社会人口结构呈现出青壮年男性较女性比例高,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比例高,老年人口极少的特点。新中国时期,黑河地区新生乡鄂伦春族人口保持平稳的水平,各年龄段男女比例无显著变化,鄂伦春人平均寿命延长。1970年代前后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使鄂伦春族与外族通婚的现象日益普遍,从而改变了鄂伦春族家庭人口的民族结构。1990年代以来一些单纯地统计鄂伦春族人口的数据,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鄂伦春社会家庭人口结构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4.
张恒俊 《船山学刊》2009,(3):170-173
宋朝铜钱随着宋朝与东南亚诸国之间的交往大量外流东南亚地区.近年大量宋钱在东南亚被发掘出土。宋朝铜钱的外流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友好交往的见证。宋钱在东南亚地区的流通促进了当时南海诸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东南亚地区货币经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齐政 《云梦学刊》2008,29(1):67-71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口高峰期.在东汉总人口数比西汉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湖南四郡的人口却出现了快速增长,总户数由西汉时占全国总户数的1%上升到了6.7%;总人口由西汉时占全国总人口的1.2%上升到了5.7%.其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的大量迁入;湖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北方而言未受到大的自然灾害的破坏:以及由赋税的相对优惠到"可比汉人,增其租赋"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16.
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固有现象,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又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菏泽市为例,就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双重影响展开研究.促进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回流机制;科学引导,建立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人口融入城镇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河南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河南的经济资源环境状况、污染治理力度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回归分析得出:河南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污染治理投入不足且治理结构失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极不协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由此决定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综合考察自然、经济等因素,对三江源区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进行了测算,结论是该地区人口规模已超出土地生产能力的承载限度,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应尽快采取得力有效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积近90万平方公里。这里有辽阔的草原,无际的森林,众多的河流湖泊和丰富的地下矿藏资源,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19世纪中叶以后,中、俄、朝移民大量迁入这一地区,虽然各国移民的目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在客观上都不同程度地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形势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在20世纪50~70年代曾是全国主要的人口迁入区,进入80年代,人口迁移态势发生重大逆转,已由一个净迁入区转变为净迁出区,且净迁出率还有逐步增大的趋势。逆转的主要原因是全国生产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投资重点转移;而西部许多地区干旱半干旱和山地高原自然生态环境对人口发展的制约,也有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