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职业院校地处民族地区,根植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强化课程融入,强化成果转化,强化示范引领,强化模范带动,强化推动落实,奋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基地、教育基地、研究基地、示范基地,培养更多具有红色基因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4.
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考虑藏民族心理认同机制的构成要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影响。藏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记忆、语言文字、宗教习俗、价值观念等心理认同要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藏民族成员的“五个认同”,促进藏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藏汉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构建相互嵌入式居住格局和社区环境,推动西藏人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不断增进各民族共同性的经济、文化、情感因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在西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的创新,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其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以及实践要求,才能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好地夯实其主线和纲领地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6.
7.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的深刻要义,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正确把握“四对关系”是开创这一主线工作新局的内在要求。西藏是党和国家边疆民族工作治理的重要区域,肩负着拱卫我国西南边陲的重大政治责任。如何理解“四对关系”的内涵,如何正确把握“四对关系”的必要性,如何正确把握“四对关系”的路径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体育援藏是党一贯坚持的民族体育政策在西藏的具体落实。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归纳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援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辉煌历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研究认为体育援藏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西藏的伟大实践,体育援藏通过提供制度保障、人才和物质基础、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动力机制、夯实广大农牧民群众基础、树立“西藏登山精神”成功典型,对促进西藏各族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志芹 《南方论刊》2021,(7):106-108
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中央治疆方略中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之举和长远之策,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重要基石.在新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任务.具有历史课课程功能的《中国近现代...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正式写入党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崭新治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发挥着凝聚各方力量,增进各民族团结互信的现实价值。通过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为根本目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代重塑迫在眉睫。西藏和平解放时期,进藏干部和人民解放军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尽力消除民族隔阂,民族平等关系初步建立,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各民族之间平等的新型机制;激发了藏族同胞传统的爱国热情,建立了少数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认同感;启发了群众朦胧的阶级斗争意识,为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稳定执政和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代重塑的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智能算法与数字传播的嵌构融合,已成为形塑社会价值图式的重要技术变量。运用智能算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为其教育工作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全新的发展契机:个性化推送系统将实现数字教育信息的靶向性供给;生活化传播范式将增强其价值逻辑的泛在性渗透;智能化场景设计将开启民族文化意象的具身性体验。智能算法技术的双重面向亦将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诸多技术性风险:“算法黑箱”引发数字环境失真化,遮蔽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信息茧房”导致算法信息片面化,消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识机制;“数字部落”致使虚拟交往圈群化,桎梏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情感流动。纾解智能算法的诸多数字症候,应以主流价值引领算法内容生产,以数字法规保障算法运行秩序,以主体培育驾驭算法技术风险,引导智能算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数字动能。  相似文献   

13.
杜春梅 《南方论刊》2024,(1):104-106+112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把握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实践性、合创新性的四重维度。这四重维度之间是紧密联系、有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合目的性即聚焦增强“五个认同”,明确融入的目标性。合规律性即遵循融入的内在规律,增强融入的科学性。合实践性即构建常态化的融入机制,增强融入的实效性。合创新性即坚持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增强融入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百年来,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发展道路,并积累了开展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宝贵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总结了党领导百年民族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创性命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依据、时代方位、科学内涵和路径选择,既能以史为鉴、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格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新胜利,也能为世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出发,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共同体理论及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等理论,从学理上探讨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间的内在逻辑,为协同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发挥最大合力提供理论支撑。具体而言,从统一性来看,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理论根基的同源性、行为主体的同一性和目标的一致性;从辩证关系来看,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和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因此,协调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点在于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实现以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物质富裕、推进实现以坚定各族群众对“五个认同”的高度认同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构建中国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逐渐形成的,战国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开始走出农耕区的自然界限,与周边民族的疆土逐渐相接且互有伸缩,形成了各民族因疆土之争产生的碰撞与交融历史。北部边疆作为历史上中国疆域波动最为频繁、战略位置又极其重要的区域,自古及今都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战国秦汉以来各中原王朝与生活在北部边疆各民族之间势力的强弱变化,导致双方实际控制疆域范围发生波动,这一过程也促进各民族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且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历史作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具有价值导向与精神激励的作用。历经六百余年沧桑的黔中屯堡,在时空演进中经历了长期的文化涵化,形成了独特的屯堡文化,既成为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也说明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屯堡文化内蕴的“忠勇”“孝悌”“礼智”“仁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屯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根基,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从理论渊源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创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总结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经验,弘扬与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科学内涵上看,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国家统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科学内涵。从意义价值上看,深入学习和探讨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理论遵循,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精神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朱军  孙吕明 《学术探索》2023,(12):66-7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概念和话语表达,其深远意义和理论贡献在于推进了中国式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理论创新。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转型普遍面临着凝聚国内的民众成为一个整体性民族的变迁过程,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相互交织、彼此渗透构成了演进过程的特殊规定性。从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综合性要素分析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理念、社会整合与国家建设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建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建设提供了中国理论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是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平台,是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抓手。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其主要包括,健全完善导向鲜明的政策标准,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目标任务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载体转型升级;持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途径转型升级;持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影响力,推动创建内涵转型升级;持续增强各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质效转型升级。持续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转型升级,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思考。其主要包括树立系统思维,以大视野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转型升级的新格局;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导向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转型升级评价标准;创新载体方式,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的宣传教育工作;突出精准发力,精心创建一批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升级版”示范区示范单位;响应群众期盼,创设多层次、宽领域的“升级版”融情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