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文化传播与水利风景区建设问题成为一重要课题。文章研究认为:第一,水文化传播具有新的丰富内涵;第二,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水文化传播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三,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在价值认识、科学规划、水文化内涵、旅游特色、持续有效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第四,突出水文化元素、重视水文化传播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关键,应在水文化资源的挖掘、水生态水环境保护、资源整合、宣传、水利旅游、假日经济、水文化传播途径、水文化教育与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水利实践是水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来源。当代中国的水利实践,不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同时也孕育和催生了新时代的文化精神。这些精神主要包括:群力治水的团结协作精神,献身、求实、负责的当代水利行业精神,人民群众主动创造历史的主人翁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精神与工程技术思想的融合,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意识和竞争精神。这些文化精神与中华水文化传统有着内在联系,但新时代的创新特色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绵延的精神动力,水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增强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分析了我国水生态建设的概念、内涵,阐述了水文化建设对贯彻可持续发展治水思想、促进民生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了我国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水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提出推进水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试论治水新思路与中国水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治水思路有其丰富、深厚的水文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治水新思路的灵魂是水文化中的观念创新;关键是用水文化的功能培育人;根本要求体现了水文化的整体观;奋斗目标体现了水文化的联系观。  相似文献   

5.
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水利行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发展水文化事业和水文化产业,增强水文化实力;保护和整理优秀的水文化遗产,服务当代水利建设;开展水文化研究,服务水文化建设。为此,加强水文化建设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组织、服务工作;二要广泛动员全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水文化人才;四要加强水文化研究机构建设;五要加大对水文化宣传和咨询力度;六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6.
先进的水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水利高等教育必须加强水文化教育,水文化教育又必须以物态水文化为依托,以精神水文化为核心,以行为水文化为着眼点;在实施水文化教育中,应坚持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书媒传播和网络传播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水文化产生于人类的水事活动,水利实践是水事活动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水利作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使中国当代水利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当代中国近60年水利事业的新面貌,不仅体现为水利工程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在水利精神的开拓、创新。这既是对优秀水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水文化精神的发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8.
水利实践是水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来源.当代中国的水利实践,不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同时也孕育和催生了新时代的文化精神.这些精神主要包括:群力治水的团结协作精神,献身、求实、负责的当代水利行业精神,人民群众主动创造历史的主人翁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精神与工程技术思想的融合,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意识和竞争精神.这些文化精神与中华水文化传统有着内在联系,但新时代的创新特色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9.
水利院校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建设需要遵循高校教育规律与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水利行业实践和区域特点,把廉洁文化教育有计划地纳入到水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立足行业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之核心理念,形成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项目。为了达至水文化与廉洁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水利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区域水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内涵,并把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水利文化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水利文化的定义入手,阐述了水利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外延,中国水利文化史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水利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河套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屯垦水利、雁行水利、地商水利、民工水利四种基本方式,表现出来的人文特征是:1、时兴时废,大起大落;2、改天换地,以人合天;3、发财致富,聚集人气;4、挖渠不止,精神永存。河套水利开发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创造农业文明的精神,河套水利文化是河套文化长廊中的一粒璀璨明珠。研究河套水利文化有利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为再振河套雄风实现工业化宏伟蓝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原水”一般指原始形态,清洁而未受污染的水。历史 的典籍和生活的现实给“原水” 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绘制出美好的愿景。虽而现实的情况给“原水”带来了许多困惑,因而,“原水”发出了时代的呼唤。包括要让人民喝上清洁健康的水,要发展民生水利,要改善水生态与水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水精神是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水给人的一种启示、体验和感悟 ,或是说 ,人赋予水的一种灵气 ,一种人格化的巨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 ,实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人民群众的民族精神在水务活动中的体现。从水的人格力量、抗洪精神、水利精神、团体精神等方面论述水精神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所面临的水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突出。水利高等院校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后备力量和文化引领。水利高等院校把水文化作为现代水利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升水利院校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培养治水学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培育和弘扬优秀的水利精神,寻求解决当代水问题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利要繁荣发展,离不开注入文化血液以提升自己。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水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政策和策略、目标和行动,注重先进水文化的引领和 支撑作用,注重治水过程中的文化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要牢固对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体现观念的先行性;要向生态文化领域拓展,体现人水相亲的和谐性;要向建筑文化领域拓展,体现水工建筑的艺术性;推进要向城市文化领域拓展,体现水营造“山水城市”的灵魂性;要向制度文化领域拓展,体现体制机制的保障性;要向精神文化领域拓展,体现“软实力 ”的支撑性。  相似文献   

16.
水利名人对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物质财富,也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这3种精神内涵丰富,值得今天的水利工作者深入学习、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现代文明史上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的水污染和环境破坏给予全面的揭露与批判,在对人与自然关系作实践唯物主义的论述中已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水利思想,包括水利与气候、水利与农业、东方地理环境与水利的关系。人与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反映,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和道德关系。面对水生态危机,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树立"自然内在价值"观念、建立合理的适合人的本性的生产模式、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对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自觉协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水和解的应有之义。深入分析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水利思想,全面的掌握生态水利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解决水生态问题的途径,以指导新形势下的治水实践,为当今人类摆脱全球水危机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水行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其主要内容包括水态势的生命活力、大禹的治水精神、敬业的水利精神和伟大的抗洪精神。弘扬水行业精神是水文化建设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对推进水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文化为底蕴,彰显出城市的魅力和多元的水文化品格。海派文化的超越力和从容自在、兼容并蓄为上海世博会注入了精神元素和无限创意。活水文化运用了“ 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体现人水相依的人文理念。水生文化营造出了人与水、人与自 然和谐美好的环境。亲水文化让人与水交流互动、心水相连。五水文化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尽情感受水的品质与神韵。世界各国水文化的创意充分展示了东西方水文化的交相辉映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水利是一个处理人与水的关系、从征服自然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水利科学发展观的过程。现代水利的目标是强国富民,其内涵的核心是民生水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