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化视角去研究重庆抗战文学,是一个很有前途和意义的学术路子.其理论前提有二:一是辨清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并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层面去建构文化的一套概念系统,使之与文学和诸学科既相区别又有联系;二是处理好重庆抗战文学的区域性与全国性定位问题,主张在全国性意义上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近年来文艺理论界讨论得十分热烈的一个问题,虽观点繁多,但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一是坚持“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力求对这一传统观点作更合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二是强调作家的主体性,从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去回答文学的本质;三是将反映论和主体性结合起来,从两者的统一中回答文学的本质;四是运用文学本体论观点,从文学作品自身的构成因素去考察文学的本  相似文献   

3.
台湾文学的源头在祖国大陆,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晚明至清代中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通过文人游宦等方式传播到台湾,并且培养了当地的作家。清后期,两岸文学相互促进,台湾文学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台湾文学的发展出路,当今重要的是揭穿所谓“本土化”的面目,坚定地反对“去中国化”和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4.
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学与电影艺术的相关性特点,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文章以爱伦·坡《泄密的心》为分析对象,考察文学叙事的电影特点及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异同。文学叙事所构成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声音是文字的,它通过读者用想象的眼光去逼视文字的描述,从言语视觉和言语听觉中看到它的图像,听到它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二重性特征.我区青年评论家黄伟林的评论集<转型的解读>将转型时期我区的文学创作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以其富于诗性的描述,富有创见性的观点,敏锐地把握住文学本体的内蕴和特质,在用形象、感性去理解和把握文学本体的同时,又通过理性的思考去探究文学的本质方向,显示出批评艺术化和科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打开电视机,一位主持人手拿着话筒和一位明星在对话。那明星正在称赞某一位作家,末了又说:“人家说他的作品是痞子文学,我看,写痞子文学的不一定是痞子。”主持人连忙附和:“对呀,写痞子文学的作家不一定是痞子,作家和作品是两回事嘛。” 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写小偷的作家不必亲自去行窃,写妓女的作家不必亲自去卖淫或做嫖客;倘要一个写死刑犯的作家亲自去挨一下枪子,那可就更荒诞了。作家可以调动他的独到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体验,去刻划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这是文学创作的常见手法。  相似文献   

7.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作为一个思想独立的艺术家,在他卓尔不群的文学观念中也蕴含着卓异的文学接受观:无论是创作还是阅读,文学活动都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自由的精神活动;丰富的想象、关注细节和反复阅读是成为优秀读者的潜质;只有优秀的读者才能用脊髓骨去体验阅读的快乐,并通过文本与艺术家在审美狂喜中相遇。  相似文献   

8.
王蒙文学研究颇有创新之意,与其出色地运用发现逻辑机制有关。一是从现实经验中去发现当下文学的重要症候,二是从中外古今文学的阅读感受中去发现文学真谛,三是借助辐射思维功能去发现文学规律;从而形成鲜活深切的文学逻辑理念与学术话语系统,虽然形而上学思辨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但这并不影响其文学研究的独到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9.
当下文学经典深陷"去经典化"的泥淖而遭粗暴"大话"、"改编"和"戏仿",文学经典如何抽身再经典,重释文学经典、厘定经典的品性和功能是行之有效的路径。文学经典在时间上是历史的、连续的、永恒的;在从空间上是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的,具有话语张力性、审美指向性、形上超越性以及净化、审美、文化等特点和功能。当前去经典是经典适时的自我调整,足以相信在经典、去经典和再经典的否定之否定后,文学会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人文情怀的阙如成了当今阻碍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这一状况,使基于对生命的真诚关怀和理解之上的人文情怀内化为文学专业研究生的一种气质、教养和风度.首先,去"蔽"存真,和"专业"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本真之心去感悟文学;其次,广泛地阅读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倡耐心细致的文本细读;第三,适当地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创作与生活保持更紧密的联系,使创作与批评能够相互激发和促进.  相似文献   

11.
文学功能是一个基础性的文学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单纯强调文学的政治宣传功能,甚至把文学仅仅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其实,文学功能是一个多元系统,是多种功能的统一;多样性的文学功能,以审美功能为核心;文学功能的显现,受接受主体和时空因素的影响,因而文学功能又具有动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研究中,其知识对象的特征往往被忽略了.文学研究对象首先具有设定性,文学本身就是人创造的,而且对于文学的看待和理解也是人自身的规定,这样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不是一个本然的存在,而是人所规定的存在,人以什么角度去看待它,它才可能以什么面貌呈现;文学研究对象其次具有游移性,文学研究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始终是游移不定的,这种变化体现为三个层次,一是文学创作与阅读中自觉地进行变革,二是文学研究角度的变化,三是和文学有关的技术领域的变化,它使得文学的创作或者人们看待文学时采用的手段发生变化;文学研究对象还具有功能性,文学研究中文学在发生变化,研究文学的视角、方法在变化,对于文学提问的方式和方面也在发生变化,这样,新的对文学的思考和看法就会对文学的下一步的认知,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出实际的效果,这效果就是功能性的.我们研究文学,不是一步步地逼近到一个最终的答案,而是通过研究看到了文学的多方面的面貌,而新的面貌的出现对于我们理解过去的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以后创作新的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文艺理论战线的前沿阵地,前一个时期曾泛起一种时髦观点:文学“向内转”,转向文学“自身”,使其“净化”为“纯文学”。这种观点排斥文学的社会性,否定文学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抹煞文学的社会功能机制,违背文学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其实质是使文学由“淡化社会”到完全脱离社会,割断文学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从根本上歪曲、否定和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文艺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科学原理。这是个重大的文学理论问题,要澄清是非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论述,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发生学角度谈谈文学社会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文艺理论战线的前沿阵地,前一个时期曾泛起一种时髦观点:文学“向内转”,转向文学“自身”,使其“净化”为“纯文学”。这种观点排斥文学的社会性,否定文学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抹煞文学的社会功能机制,违背文学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其实质是使文学由“淡化社会”到完全脱离社会,割断文学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从根本上歪曲、否定和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文艺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科学原理。这是个重大的文学理论问题,要澄清是非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论述,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发生学角度谈谈文学社会学。  相似文献   

15.
文学欣赏的模糊性是文学欣赏的重要特性 ,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学作品提供一个召唤结构 ,这种召唤结构有大量的空白。而接受主体响应这种召唤 ,创造性地去填补那些空白 ,从而产生模糊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需要做的工作是大量的,多方面的;而多一些综合性的考察和研究,则应当是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一点。所谓综合考察,我想应当是把作家或作品,把文学现象或有关问题放到诸种历史因素的相互联系之中去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当然,对于任何历史时期的文学以及任何方面、任何性质的问题,都存在着一个综合考察的工作。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在诸种历史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和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去谈论文学似乎并非易事,此文化背景下所衍生出的文学理论、文学流派与文学现象纷繁复杂,引发读者关于文学的诸多思考。显然,对于文学这样开放的场域而言很难做到标准统一,但我们还是会尽可能地去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我们所需要的文学应该是书写现实与表达理想并重,反映生活与表现浪漫结合,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对人生的沉思,还应该有对精神的慰藉。基于此,有些作品便值得我们去重读与深省,迟子建的文学作品即是如此。《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烟火漫卷》中所蕴含的人生体悟与精神沉淀,在体现独特的感性张力之余,更彰显着深厚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8.
长沙有个定王台书市,在全国是颇有些名气的。在其二楼,有一个专卖特价书的地方,时常有一些价廉物美的好书。因我去的次数多了,老板便好奇地问:"你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吧?"我说:"当然,当然。"你大概不大打麻将吧?"我说:"像我这样书来书去的人,打麻将只怕是孔夫子搬家--尽书(输)。"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而且是由衷地爱好。  相似文献   

19.
文学产生虽然很早,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场域却是魏晋才形成的,这是"文学自觉"的深层内涵.文学场域是在整个文化场域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学中蕴含的权力因素使统治者依靠不断走向自主性的文学去夺取文化权力,文学场域在整个文化场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每个民族都表现了人类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任何一个民族都无需感到卑微。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应有它的立足之地,其中缺少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这幅人类文学的全貌图都是不完整的。中国童话就是凭着这样的自信走向世界的。相反,本着“世界意义”的目的去创作,却并非会获得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